广东高胡演奏技法

陈志毅
广东音乐之所以如此迷人,主要是由于旋律的地方色彩鲜明,演奏艺术的风格独特,而独特的风格主要是来自主奏乐器的高胡技法。名震四海的吕文成、刘天一两位大师为我们创造了这份珍贵的艺术财富,早已为弘扬民族精神、振兴广东音乐作出了卓越贡献,而构成这种妙韵生花的独特风格,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方式,或称之为三要素:衬音、滑音、花音。这是多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的非常明确的基本点,一旦领略了这“三件宝”的规律后,就好像大步跨过了广东音乐之门而踏上了具有风骨神韵的正宗之道一样,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其实笔者也是长期有意识地运用这三要素才逐步感悟到广东音乐的真谛。
一、衬音(符号是N)是装饰音的一种近似打音或单波音
由于它是来自粤剧唱腔,所以可以叫做衬腔。是表示要把上方附有衬音符号的音,迅速一弓演奏出三个音来,例如:一个单音6实际演奏成676,一个衬音可以有两种节奏型,中间那个7音是用手指打奏出来的,而不是按出来的,总之这个7音不能作为一个乐音清晰地出现,才能获得真正有光彩的衬音效果。高胡的第一和第二把位的下行二度衬音是最典型最容易的,也是最能体现广东风格的独特技巧。如6(5)4 5(4)3 4(3)2 3(2)1只要不厌其烦地用各种速度来视奏上列谱例,就会初步显示了第三手指的重要性和灵敏性。同时也弄清第三指是按弦还是打弦,先出还是后出,是能不能获得精巧玲珑富于光彩的衬音效果的关键。刘天一和吕文成的每一个衬音都清清楚楚,所以这个衬音技巧乃突出广东风格的宝中之宝也。
然而,广东高胡的装饰音虽然首首可闻,作者从未做过具体规定,都是任由演奏者即兴地加,有的喜欢多加,有的喜欢少加,加得适当就显得风格高雅,随便乱加就显得庸俗多余。
二、滑音,首先是粤剧唱腔的一大特色
也是高胡通过“拍和”模仿唱腔,广东语言运用滑指爱追随行腔韵味的一种特殊演奏习惯,这种滑指手法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其创始人吕文成的演奏最灵活最夸张,自从他首创滑指以来,又经过刘天一、朱海、骆津、沈伟和香港的卢家炽冯化等名家的不断完善,不断收敛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谐谑而高雅的独特演奏技法。所谓谐谑而高雅,就是以乐曲内容和风格表演出发,适当运用,切记矫揉造作,油腔滑调,无事生非。比如《青梅竹马》、《渔歌晚唱》等具有轻松活泼性质的小曲,滑指就不妨恢谐开放一些,但象《流水行云》、《禅院钟声》等感情深刻的悲怆性的乐曲,则滑音就要求严肃和内向。
1.半音来回滑指,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这是在原来的位置上,手指往后移动半音又回到原位,这是高胡最常用的滑法,可快可慢。所谓谐谑而高雅,就是要以乐曲内容和风格表现出发,适当运用。不管乐曲性质如何,滑音效果必须要动听,舒服,亲切,给听众留下一个玩味无穷的印象。
2.半音上行滑指,这是典型的广州话和粤剧音乐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手法,在艺术感染力上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
3.半音下行滑指(回带音)半音来回滑指和小二度上行滑指,由于风格需要而普遍运用,而小二度下行滑指并不多见,无需故意寻求。
三、 花音,也叫做花指,即通常所叫“加花”
第三要素,是广东音乐丰富旋律,突出风格的常用手法,根据高和性能,在旋律较疏,较慢和较长的音符之间,适当地加进一些符合粤乐旋律的音乐语汇,会是原来曲调更叫丰富生动,华丽流畅,韵味也更鲜浓。
例: 2—〡3—〡 2—〡加花后变成2. 5 〡3 2 5435 〡 23 2〡
这段音乐如果按原谱唱出来或奏出来都感到单调板滞,缺乏生气,但这条骨格一旦掌握,就会根据乐器性能,各自进行填充即兴加花,立即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赋予乐曲艺术生命力。
诚然,花音和滑音一样都要注意,不宜过多,有些老艺人自恃经验丰富,驾轻就熟,不分作品的内容性质,漠视其他乐器性能,一味无表情地见缝就插,造成全曲每拍一律十六分音符,使旋律线条密不透风,句逗模糊,失去了抑扬顿挫,这是不可取的。
广东音乐和粤剧唱腔一样,在落后的工尺谱时代,所记的乐谱是十分简单,非常疏落的,可只有一条骨骼。粤剧梆黄之所以能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而且流派纷呈,完全是由于演员的再创造,广东小曲能有今天这么悠扬通顺的旋律线条,也是演奏家们不断即兴加花的结果。换言之,想拉出广东音乐的特有风格和韵味,就必须牢牢地掌握和继承吕文成所创造的基本技法,不断地去完善它,精益求精,雅中求雅。特别是我们作为传承者更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基础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繁荣创作,让高胡艺术风格在祖国的百花园里,散发出更加芳香灿烂的岭南风采。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