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科技类节目创新路径分析

王宇明 张玉
摘要:近年来,国内电视荧屏掀起一阵科技类综艺节目热潮。其中《机智过人》作为国内首档聚焦人工智能的科学挑战类节目,融合了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和权威性等特性,掀起收视热潮,同时也引发行业对科技类节目模式的探讨。文章从节目形式、表现手法、内容结构以及节目所承载的科学传播、社会价值、人文理念等层面进行探讨,为同类节目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机智过人 科技类综艺栏目 创新
近年来,国内电视荧屏掀起一阵科技类综艺节目热潮,《加油!向未来》《未来架构师》《极客智造》《我是未来》等一批节目相继亮相央视和各地方卫视,科技类综艺节目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荧屏上集中绽放。其中,《机智过人》作为国内首档聚焦人工智能的科学挑战类节目,于2017年8月2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节目有机融合了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和权威性等特性,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通过人机比拼这一充满悬念和趣味的方式普及前沿科技知識,让观众了解我国顶尖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感受科技给现在生活和未来生活带来的影响。随着节目的热播,掀起了观众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行业对科技类节目模式的探讨,尤其是《机智过人》在节目形式、表现手法、内容结构以及节目所承载的科学传播、社会价值、人文理念等层面的突破与创新都值得同类节目思考与借鉴。
形式创新——人机大战体现科学魅力
表现手段:人机对战。《机智过人》一反传统电视科技类节目“高冷”的姿态与“说教式”的表现方式,采用“人机对战”这一充满悬念性和趣味性的表现手段。“人机对战”的呈现方式,通过人类的角度与思维来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所达到的程度。节目中不仅有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的正面比拼,还有人类能力对科学技术的直接检验,全方位展示人与人工智能在“比较和比拼”中的戏剧性和差异性。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通过“人机对战”这种体验式的互动唤醒人们的科技好奇心,用最顶尖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展现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它在探求人与人工智能能力边界的同时,也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其出品方所言“在《机智过人》的舞台人和人工智能的比拼只是为了一种参照,而不是为了胜负,也不是为了谁赢谁输的结果,节目主旨是探讨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人工智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存在于脑海中的抽象的概念,而“人机对战”这一形式,则使其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公众认识了解人工智能,进一步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破茧之作:舞美设计。除了人机对战这一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段外,极具科技含量与未来感的舞美设计也是《机智过人》的一大亮点。悬浮在空中的观众席,360度的透明屏幕,酷炫无比的灯光照明,科幻味十足的舞台造型……《机智过人》用舞美设计诠释“未来已来”。这样的舞美设计真正实现了与最新科技的完美结合,也符合节目的宗旨,就是直观地呈现科技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作为一档带有强烈科技标签的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以极具趣味性和科技含量的表现形式,打造出了独具节目特色的科技属性和未来感,也让观众以最直观的方式领略和见识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的真实改变,触摸到未来世界的模样。
内容创新——合理选题提升科学素养
节目选题: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在当今电视节目内容为王的时代,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选题。《机智过人》首期节目全网收视率为0.921%,节目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00万次,如此不俗成绩的取得,与其选题是密不可分的。《机智过人》作为国内首档人工智能挑战类节目,其选题不同于以往的电视科技类节目。是否能找到足够质量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是否能找到与人工智能相对抗的最强人类,是否具备可视化的传播方式,是否在观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范围之内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在确定节目选题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在《机智过人》的第一期中,节目组向观众展示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人脸识别系统——御眼重明,由有着十六年画像经验的林宇辉作为超级人类对其进行检验。这一选题,比较接近现实生活,符合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首先,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安防布控、机场、火车站等均有涉及,观众并不陌生。其次,作为超级检验员的林宇辉在章莹盈失踪案中,凭借两张极其模糊的画像,手绘出嫌犯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吸引力和悬念的事件。除林宇辉外,像林书豪、鲍春来等人,既是超级检验员,又是明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话题性。《机智过人》的节目选题从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出发,在体现内容创新的同时又体现了其贴近性。
悬念设计:机智见证,机智过人or技不如人。“机智见证团”和“最强人类”是《机智过人》的又一大亮点,通过人机对抗,产生悬念。“机智见证团”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科学界、传媒界、演艺界等,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人工智能进行解读。中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认知中心主任张建伟等作为科学界的代表,保证了项目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科学家徐颖从非专业领域科学家的角度来阐述自己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和看法;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明星嘉宾江一燕等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向观众阐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机智见证团的成员在现场对人机比拼打结果进行“机智过人”或“技不如人”的预测,为节目增添了悬念。“让对抗有胜负,具备天然的悬念。”专家在针对节目的制作研讨时说道。同类型节目《我是未来》虽然在与观众的互动性上更胜一筹,但在悬念设计方面就不如《机智过人》。《我是未来》也有对抗,但没有所谓的胜负之分,其结果取决于观众更偏向于哪种技术,而不是哪种技术更为优胜,其悬念性就明显偏低。
社会意义——立意高度反映传播价值
打开未来之门,增强科学意识。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近些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例如人脸识别、步态识别、无人驾驶等。但对于许多平时和科学接触较少的人来说,人工智能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机智过人》的播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还改变了观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使观众意识到人工智能不再是存在于未来的概念,而是正在进行的形式。《机智过人》定位于“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通过人机对战的表现形式,科学+综艺的传播方式,来普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知识,展现我国人工智能的科技发展水平,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人工智能带给生活的影响,传递“未来已来”的观念。普及科学知识,让观众意识到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提高民众的科学意意识,这既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践行,又是《机智过人》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公众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质。公众理解科学代表了阐释公众与科学之间关系的一种角度。它的主要理念包括:让全体公众都能够接触到科学并提升其科学素质;让人们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紧密性和重要性;增加人们选择与科学相关职业的机会。公众理解科学的目的就是让科学变得“平易近人”,让人人都能够学习科学并利用它来改善自身生活。很显然,《机智过人》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机智过人》通过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使“高冷”的科学知识变得“平易近人”,使广大观众能理解科学,走近科学,并意识到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思考科技与自身生活的关系,具备较高的社会意义。而社会价值是任何电视节目制作都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普及科学知识的电视科技类节目,它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增强民众科学意识”的使命,其传播范围的普及,传播效果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人文关怀——电视艺术体现科技温度
《机智过人》以体验触摸有温度的科技为传播理念,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通过“冷知识”的“暖传播”,使观众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节目的人文情怀。有学者表示:“《机智过人》最难得的是扩展了电视综艺资源的广度、形态的宽度和人性的厚度。”《机智过人》给未来电视科技类节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只具有科学性,电视科技类节目很容易变成“说教类”科技节目,观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会大大下降,传播也取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人文情怀是电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当观众的情感体验与节目所传播的人文情怀产生共鸣时,传播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人文情怀也是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结语
创新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原动力。《机智过人》节目坚持原创性,在表现形式、节目内容、社会价值以及人文关怀等层面为同类电视科技类节目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同时,节目的播出,也拓宽了电视科技类及电视综艺类节目的表现领域,使科技与娱乐完美的融入到了节目的制作中,使此类节目有了更为深刻的表达。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栏目责编:吉 庆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