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剧本改编过程中角色转换的构思方法

    张月音

    摘要:经典的改编作品,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从文学角色到动画角色的转换问题。尽管这种转换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但关键的、重要的环节还是清晰的。首先是角色形象塑造方式的转换,接着就是围绕主角的故事结构的改变,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是角色之间关系格局的改变。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动画剧本改编过程中角色转换的构思方法。

    关键词:动画剧本改编? ?角色转换? ?构思方法? ?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9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42-03

    动画虽然是电影的一个分支,却与真人饰演的电影有着很大的区别,以角色塑造为例,真人饰演的电影除了依靠编剧和导演的策划与设计,还要依靠演员的演绎;而动画电影则完全依赖于编导的策划与设计,包括现场调整,因为不管是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还是定格动画,角色本身并不具备再创造的主观能力。把文学名著改编为动画电影,编导者拥有把控全局、全过程的无上权力,同时也承担着应对各种挑战的全部义务。

    经典的改编作品,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从文学角色到动画角色的转换问题。尽管这种转换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但关键的、重要的环节还是清晰的。首先是角色形象塑造方式的转换,接着就是围绕主角的故事结构的改变,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是角色之间关系格局的改变。

    一、角色形象的塑造方式发生转换

    从文字讲故事到画面讲故事,不仅是传达方式发生了转换,更重要的是艺术形态发生了转换。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不再单纯靠文字语言来塑造,而是凭籍视听语言来塑造。使角色形象的呈现方式直观化、视听化、影像化,受众对于角色形象的感知方式也由阅读感知转换为视听感知。所谓“视听语言”,包括视觉语言中的镜头视点、轴线、机位、角度、运动、景别、照明、色彩和构图等要素;听觉语言中的台词、音响和音乐等要素。运用视听语言来塑造角色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动作”,包括语言和肢体动作。在文学原著里大量采用的内心独白的表现方式,在动画电影里已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对于文学原著里的内心独白,动画电影所采取的改编方式只能是加以客观化,要么转化为对白(或者独白,或者与虚拟对象的对白),要么转化为肢体动作,不能实现这两种转化的就只能归于删除之列了。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写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海明威一向以擅长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老人与海》中有很多生动的心理描写,其中尤以圣地亚哥老人与大鱼的搏斗时的心理刻画最为精彩。比如,“我恨抽筋,他想。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由食物中毒引起腹泻或者呕吐,是在别人面前丢脸。但是抽筋,是自己丢自己的脸,特别是在孤单单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他想象着大鱼跳出水的缘由,“反正我现在是知道了,他想。我希望我也能让它看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这一来它会看到这只抽筋的手了。让它以为我是个比现在的我更富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吧,事实上我就能做到这一点”。他思考着积蓄力量把大鱼给宰了,“尽管这是不仁不义的事儿,他想。不过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能忍受得住的”。这些心理描写不管有多精彩,也是无法在动画片里表现的,所以,佩特洛夫舍掉了其中的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被转化成了圣地亚哥的独白。即便是对着远方的孩子说的或者是对着近在眼前的大马哈林鱼说的,也是无法得到回应的,不能称之为对话。

    动画片《老人与海》还增加了一段幻象。老人圣地亚哥幻化成一个少年与大鱼一起在大海的深处畅游,自海底向上仰视,海天一体,少年和大鱼犹如游在白云之间。他们又一同越出水面,阳光透过云朵投下束束光柱。他们又一同向着太阳的方向飞过去。这一系列幻想中的画面,揭示了圣地亚哥性格的另一面,即与顽强、倔强、坚韧相对应的,内心的柔软、善良、平和,尤其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使得圣地亚哥的性格更加饱满、更加立体。

    在深刻理解把握原著精髓的基础上,佩特洛夫在动画片中大幅度添加的对空间环境的描绘,频繁调换视角对空间环境的多角度多側面描绘,以及对添加的系列幻象的描绘,着力凸显了圣地亚哥的处境和他的搏斗有多么惊险,着力凸显了圣地亚哥的性格有多么坚硬,内心有多么善良。

    二、围绕主角的故事结构发生改变

    把文学故事改编为动画故事,总要有所改变,因为只有改变才会有新意,才会体现出创造的价值。改编类的动画电影,在围绕主角的故事结构上有所改变的是大多数。围绕主角的故事结构的改变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改变,最容易引发观众出乎意料之外的新鲜感,经典的改编类动画电影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虽然围绕主角的故事结构的改变有大有小,但一般都是向着喜剧的方向改变的。

    动画电影《狮子王》是由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编而成的,是又一个把原著中的围绕主角的悲剧故事转换为喜剧故事的经典之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剧作,名列四大悲剧之首,是四大悲剧中最早、最繁复而且篇幅最长的一部。诚如理查德·沃尔特所说:“《哈姆雷特》,除了它的诗意和优雅、它人物的丰满和编剧技巧的高超,它也是一个关于性、贪婪、谋杀和复仇的故事。最后帷幕落下时,它的舞台被鲜血浸湿,那里至少躺着九具尸体,有的被剑穿透,还有的被毒死”。

    动画电影《狮子王》所讲述的已不再是一个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故事,而是一个以成长为主题的喜剧故事。狮子王辛巴一出生就引起所有臣民的欢呼、赞颂,它是森林之王的当然继承人。很显然,动画电影里的故事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国王的命运并没有改变,辛巴的叔叔也同哈姆雷特的叔叔一样阴险、毒辣,篡夺了王位,但是王子辛巴的性格和命运与哈姆雷特大相径庭,此王子已非彼王子。哈姆雷特虽然完成了复仇的使命,却也丧失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而辛巴则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王,取代了他的叔叔,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三、角色之间的关系格局发生变化

    由于围绕主角的故事结构发生了改变,剧情路线发生了改变,所以按照新的剧情需要添加一些角色、减少一些角色就成为一种必然。角色的增减,形成了新的围绕主角的关系格局,取代了文学原著里原有的关系格局。不管是把原著的悲剧性故事改编为动画电影里的喜剧性故事,还是把原著的喜剧性故事转换为动画电影里的喜剧性故事,具有喜感的配角的增加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一类型的配角,不但在数量上增加了,戏份也增加了,配角的作用也增大了。其中尤以具有魔幻色彩的喜感配角最具戏剧效果,也最受观众喜爱。

    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是根据博蒙夫人的原著《美女与野兽》改编的,虽然原著的故事结局也是大团圆的,但没有像动画电影里那样自始至终贯穿着喜剧的氛围。动画电影里的角色之间的关系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嫉妒并试图坑害女主人公的两个姐姐连同她们的戏份都被删除了,取代她们的是一个粗鲁、自负、狭隘,死命追求贝尔的年轻人,他叫“加斯顿”。动画电影里添加的配角有很多,他们原来都是王子的仆从,因为仙女的咒语随着王子变成野兽而变成城堡里的各种家具和摆设的。他们是“蜡烛人”“闹钟人”“茶壶人”“衣柜人”“烤箱人”等等。他们都会说话,他们内心的愿望是早一点变回人类。他们竭力逢迎贝尔,让她高兴,让她喜欢已变成野兽的王子。他们劝野兽要礼貌,要微笑,要控制脾气,希望他能赢得贝尔的爱。这些带有魔幻色彩的配角在剧情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从文学角色到动画角色的转换,经典的改编类动画电影提供的启示是,最要紧的是理清变与不变的改编思路,弄清什么是应当保留的、不能变的,什么是必须要变的,什么是努力要变的,重点在哪里求新求变。总之,经典的改编类动画电影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經验,提供了很多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改编类动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2]汤晓颖,吴羚翎.动画创作思维与表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美]霍德华·苏伯.电影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法]马尔塞·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5]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