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学术图书出版热点分析

【摘 要】 文章以社会学图书为例,对2017年学术图书出版的热点内容、存在问题和出版趋势等做简要分析。研究表明,学术图书的出版内容往往会随着年份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图书将迎来一个出版高峰。现阶段,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及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都将影响学术图书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内外出版环境的改善,高水平、规范性的社会学图书产品会进一步增加,建立与学术界互联互通的机制将成为学术出版机构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学术图书;研究规范;问题和趋势
【作者单位】炊国亮 ,社科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4.012
图书出版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但从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学术图书的源头性和引领性作用不可谓不显著,这是由学术图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学术图书的研究方法通常更科学、更系统、更严谨;其次,学术图书的研究对象往往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再次,学术图书的实用性通常要求其具有某种创新性以解决人类实际生活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问题。从传播机制上看,一本学术图书通常先由某位学者撰写出版后,书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才能在学术圈内相互探讨,然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报道为大众所知晓,最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本文以学术图书中的社会学图书为例,对2017年出版的社会学图书的热点内容、存在问题和出版趋势等做简要分析。一、社会学图书的出版热点
近两年,社会学图书的出版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类、“三农”研究和社会调查报告三种。
1.社会文化类
社会文化类图书之所以受关注的原因是:一方面,无论作者有没有学术背景或者具有哪种学术背景,社会文化作为跨学科的研究对象、一个大范畴的文化总有无尽的写作资源。对图书受众而言,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更贴近读者的感受,也更容易理解,而且专业性门槛更低。从顶层设计考虑,社会文化的广延性和柔韧性更容易被塑造成一种可以灵活变通的媒介资源,从中任截取任一片段,经过加工改造后即可成为传播的内容。在这过程中,社会文化资源可以服务于任何对象、任何目的。因此,社会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出版热点,主要是由其自身的特性以及外力推动造成的。
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类图书具体的细分内容来看,每一年或每几年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2016年社会文化类图书出版内容主要集中于女性文化、酒文化等,而2017年社会文化类图书主要集中于社会道德、农村文化和礼俗文化等。这种变化受制于偶然性,即某一年份或某一时间段内哪些文化被人们所需要,而从偶然性发展到一般性则是由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运作肌理,即文化背后的规律性决定的。
2.“三农”研究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应该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论域早已遍及学界和社会。“三农”问题最早被经济学家所关注,随后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相继将“三农”研究推向深入。由于“三农”中的农业偏重农业经济和产业经济,所以严格来讲,农村和农民才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
“三农”研究成为热点,是由“三农”在整个社会生态中的位置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差——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不管“三农”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后果都十分严重。此外,对学者而言,农村社会是一个可以尽情释放各种人文关怀的场所,无论主观的、客观的,复杂的、简单的研究方法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因此,“三农”成为热点研究对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深层次的结构原因所决定的。
3.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发现,统计类社会调查报告在社会学图书中约占两成,与社会文化和“三农”研究不同,前者是一种写作形式,而后两者指的是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将社会调查报告单列出来主要是考虑到这两年学术图书中社会调查报告数量与日俱增,若仅从研究内容和领域进行划分,恐不能突出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故增加此项。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剧,无论政府、媒体还是学术界都需要对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有准确的了解,需要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第一手前沿资讯,所以近年各高校、媒体、科研机构陆续成立了一批调查研究中心。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调查报告的出现也是社会变迁的反映。
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主要是提供咨询服务,咨询服务对象、资金来源、调查对象不同,调查报告的写法也不尽相同。当前,社会调查报告主要分为为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为媒体、大众、企业、公益组织和科研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以及提供混合服务三种。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集中在经济社会调查报告、服务业类调查报告、国情类调查报告和商业类调查报告等方面。二、社会学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社会学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出版和编校环节方面,二是图书的内容和规范性方面。这两方面的问题不仅社会学图书有,其他图书也有,实质上是个共性问题。
1.出版和编校环节问题
一方面,编辑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编辑经验和专业能力方能胜任学术图书出版工作,但实际上,仅有一定编辑经验和专业能力的编辑还是无法解决学术图书出版中的所有问题。因为许多学术图书涉及经济、历史、法律等跨领域方面的内容,有些专业问题编辑无法处理,甚至有些编辑在校对过程中将作者正确的内容改为错误的,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专业知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编辑和作者的沟通,不利于作者和出版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另一方面,圖书出版数字化转型速度的加快,对传统图书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加工、结构化标引以及新增资源同步数字化工作日益增多,要求出版机构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加工能力。然而,国内500多家出版机构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出版机构具有一定的数字化加工能力,大多数出版机构仍停留在传统出版思维模式中,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大多编辑数字编辑能力较弱,不利于出版社的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
2.图书的内容和规范性问题
整体而言,我国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稳中有升,但学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点在学术图书中表现特别明显,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些学者为了评职称或出于其他一些私人目的,临时拼凑一本书就交给出版社,图书的内容或前后不搭,或自相矛盾,或名不符实,等等,不利于学术图书的推广和宣传。
单就图书内容而言,不仅社会学领域的图书,其他领域的图书也缺乏一种大理论和贯通性的视野,图书研究的内容五花八门,碎片化特点尤为突出,能真正将研究内容连接起来体现大视野的十分稀少,不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学术图书的发展脉络和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图书是有指向性的,缺乏这一点,图书就失去了出版的价值。
与图书内容紧密相连的是图书写作的规范性问题。近年,在国内学术对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我国学术图书由于规范的缺失和不统一,严重阻碍了学术图书影响力的提升。如参考文献和注释是大多数社会学图书都要注意的规范性要求,但两者又有些许差异。参考文献一般根据图书内容而定(有些调查报告无需引用参考文献)。八成学术图书要使用注释,但注释方式却各不相同,有的在页下注,有的在章节末尾注,有的在图书的最后注。参考文献也存在这种情况。附有索引的学术图书比重不足一成,如果除去引进版的学术图书,这个比例会更低。整体而言,不同的出版机构、编辑、作者尚未形成统一的学术出版规范,每本书中的参考文献、注释方式不一致。三、社会学图书出版趋势
1.出版内容变化趋势
从出版内容来看,社会文化类图书仍然在社会学图书中占据较大比例,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学图书出版必然会呈现一些新的时代特点。
一本学术图书的出版,除基于作者的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外,通常离不开一定的基金赞助,人文社科类研究专著的出版大多与国家各种基金有关,社会学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学术图书的写作内容与宏观政策贴合得更紧密。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思想领域的地位愈发重要,全国许多高校包括一些专业性的财经学院、法学院以及各地研究机构都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图书出版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随着近两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的比重陡然上升,各种社会学权威期刊也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这些迹象表明,在今后几年内,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将迎来一个出版高峰。
“三农”研究仍在社会学图书出版中占据一定比重,但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很小,这主要是由中国的现实情况决定的。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展到一定阶段,农民与城市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将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三农”研究的关注点会聚焦于和谐农村、新技术改造、农民生活等方面,正能量图书会越来越多。
社会调查报告由于涉及许多领域和专业,其社会学性质也越来越模糊。如何避免让社会调查报告流于表面、走向深入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由于社会调查报告更多地偏向于信息获取而不是对信息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未来一个时期,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很难有太大改变。
2.学术水平与研究规范的变化趋势
学术图书出版质量的提升首先得益于学术能力的整体提升。随着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愈加重视,学术图书出版将会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同时,高学历的海内外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涌现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图书,届时,中国学术图书将由被动接收、阐释西方学术话语转为创造并引领世界学术话语。
加强学术图书写作的规范性不仅要靠学者,学术出版机构也要把好关,提高学术图书出版的准入门槛。规范性的统一不仅是提高本土学术图书影响力的关键,也影响到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和速度。
随着作者和出版机构对研究规范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研究也将会越来越规范,传统图书中缺少注释和索引的情况将会进一步改善,字词和标点也会兼顾国外学术同行的习惯,努力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3.业务转型趋势
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上学术图书的市场本就狭小,学术出版机构若不能出版优质的学术图书,那么其生产和运营就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今后一个时期,学术出版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研究型和数字型出版机构转型,学术编辑的主要任务是组织选题而非编校文稿,提高选题质量是学术出版机构转型的重要一步;同时,还要加强数字出版业务能力建设,数字库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运营等将扩大学术出版机构的生存空间。这两年,已经有一些学术出版机构将数据库建设与学术界进行对接,获得丰厚的利润。一旦数据库建成投入运营,那么学术出版机构便拥有了独家资源,任何学术研究机构想使用数据库资源都必须向其购买。
数据库建设是艰巨的任务,学术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能力将直接决定其能否撬动新时代的学术前沿,能否更接近学术市场,占领学术界的高地。当然,学术出版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与学术界互联互通的旋转门机制,这也是学术出版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四、结语
当前,社会学图书的出版热点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类、“三农”研究以及社会调查报告,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图书将迎来一轮出版高峰。随着我国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图书将会陆续出现。无论是学者、出版机构还是出版主管单位,都应对学术图书写作规范做进一步要求,以提升我国学术图书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当然,学术图书繁荣的最终落脚点是依靠出版機构转型升级,建立与学术界互联互通的机制,这也是未来学术出版机构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 2016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2016.
[2] 苏新宁.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