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绘画及上下文关系探究

    张兵兵

    摘 要:提到欧洲,在它十19世纪的时候,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繁荣的艺术、哲学、文学还有社会思潮对欧洲的包容,欧洲艺术史上特别开放的历史舞台,它承载着许多看似激烈、感觉新鲜、令人陌生的事物。在20世纪初画家们的创作作品当中,艺术革命的种子迅速萌芽生长。野兽主义后,立体主义运动彻底颠覆了古典主义绘画。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

    20世纪中一个新艺术运动就是立体主义,它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现绘画中的形体,是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多少个世纪以来,画家都在解决如何在画布画板的平面上表现出立体的世界这个问题,1907~1914年,观看方式的新概念有了最大的存在意义,这是视觉艺术中立体主义运动最彻底的一场革命。在20世纪,对于艺术中非具象的和抽象的绘画流派来说,它实际是主宰它们的直接源泉。

    一、立体主义的建立

    立体主义又被称作为立方主义,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艺术家们强烈追求物象的破裂、物象的解析、物象的重新组合的形式,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是形成分离的画面——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该派主要人物毕加索和勃拉克,因为对塞尚画中发现的某些实验理性的研究。随后莱热等人也加入了这一运动。立体派的主要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法,均来自于艺术家。

    (一)立体主义的发展历程

    立体主义按照绘画风格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如下:

    1. 塞尚时期(1907~1909年)

    这一时期属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本时期的立体主义主要追求物象的形态,单纯的几何形态放弃了画面的光色分析。

    2. 分析立体主义时期(1909~1912年)

    对于画面,画家们重视对物象的形式分解,而不太重视对物像的重新组合,并且在色彩上比较单一。

    3.综合立体主义时期(1912~1914年)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不再只是强调局部物体的分解,开始注重画面的整体感觉,色彩上也是日渐丰富,又开始重新重视事物的形态。它的观点是:绘画中客观物体的进入, 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又不去描绘,它实际上是两种结构形态综合起来的绘画,这里边包含的分别是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

    立体主义的黄金分割时间是在1920、1925年然继续举行展览,立体主义这一艺术运动在1914年便失去了活力。

    (二)立体主义的特点

    立体主义这种艺术流派十分富有理性,它追求的美感是形式上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否定了观察事物的传统方法从一个视点表现事物,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两度空间的、平面的画面,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轮廓、交错与块面堆积的情调和趣味是直线、曲线所构成的,并接替了空气、明暗、光线、氛围表现的趣味的位置。画面上的形象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对多个视点的物象进行理解并依靠理性、思维和观念把时间的持续性和连续性表现在画面上,而不是主要依靠感性认识和视觉经验。

    二、立体主义代表人物之分析

    毕加索是妇孺皆知的大画家,他的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就是《亚威农少女》。其中画面右侧两个裸体女人十分粗野的形象,做了主观处理的神态和体型,原始艺术的味道很浓,具有一种野性特质,很显然画面中左侧的三个裸体女人的形象是以古典人体为原型经过主观意识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此画否定了人物身体的正常比例和人体的有机延伸性和完整性。这幅画给人的视觉感觉就像是玻璃被打碎。我们会有一个误区,有些人觉得古典审美的摧毁与野兽派有关,其实则不然,是毕加索用野兽派介绍而来的原始艺术将其摧毁的,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即使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不是毕加索发现的,而是野兽派的画家发现并且推荐给毕加索的。毕加索把大部分规则都破坏掉了,甚至让所有的规则都面目全非。背景还有形象,都被几何形状代替,有些形象还带有角。有些画面有三维空间的感觉是因为它们被衬上阴影。这样就使它们看起来有的像是透明体的碎片,有的则像实体的块面,所以它们是凸出来还是凹进去我们并不总能确定,而画面的这种连续性与完整性效果正是这些别具一格的块面形成的。

    毕加索对画面效果是有一定要求和追求的。虽然毕加索的画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凹凸不平,但实际上仔细看画面上的凹凸并不是很厉害,只不过是视觉上的感觉更强烈而已。为了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他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事实上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然而画面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浮雕的图像。

    《亚威农少女》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完全脱离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

    勃拉克始终保持着立体派的风格,他将物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形并加以描绘,而后又将对象的各个部分同时描绘在一个画面上,创造出一种新的近乎于“抽象”的作品,他用字母反面作为一种新的造型因素,还把报纸、木块沙子等实物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1907年起受到塞上影响,并独具特色。他的绘画画面正是有许多直线曲线加之色彩上重色的变化,才使得画面在几何结构的交错叠加上产生更为微妙的色彩和淡薄涂层。所以,他这个时期和之后创作的作品都具有给人一种饶有趣味的雅致和引人入胜的复杂性。勃拉克不像毕加索那样关心社会问题,他只在纯形式方面进行探索,在他眼里艺术创作就像游戏,等同于愉快的形式游戏。他的作品以风景和静物为主要内容。

    莱热被称为立体派中的机械派,他以各种几何形作为画面的构成要素,例如立方形、圆锥体、半圆形等。他在外部现实的接触中,革新了自己的灵感和表现方法,将现代工业产品的光鲜和整洁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他觉得,现代生活中所有物体都与机器生产相联系,那么可以利用这一点,把机械生产当作一种符号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这样就构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莱热的创作题材多来自工业文明所制造的物件,他把人物形象和机器生产相结合,但是画面感却是无人性有机械的感觉。与毕加索和勃拉克不同的是,莱热的作品带有一种机械感与率真味道,他从不分解物体,这些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他独树一帜的创造。

    三、立体主义的影响

    立体主义实际上是把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将一切物体形象先经过处理、将其破坏掉并分解、然后进行创作,这是它的主要特征,利用思维加工和主观处理对分解之后的物象进行重新的组合,把它们拼在一起再创造出新的物体形象,并且以立体形象展现出事物的不同面。这样就从画面的平面上把二维空间、三维空间还有看不到的时间及结构都表现出来了。立体主义绘画有它不同于表现主义的特点,立体主义风格像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而它的真正意义所在是空间处理的新观念。

    立体主义的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的关联,这一运动和画派在中外西方现代艺术具有重大影响。他们在绘画中虽然保留着一部分的具象的东西存在,可是画面中的带有描述和表现的因素逐渐减少了,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趋势,就是几何化的结构在画面中比较明显,而且客观再现和目标相差甚远。在塞尚那里,他们将物体形象的许多角度都汇集到一幅画面的一个形象上,发展出所谓的“同时性视象”这样一种绘画语言。艺术家们发现了新的艺术手法和绘画语言,利用客观实际物象进行拼贴画面的方法给人们抛出来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绘画创作和自然什么是幻觉什么是现实的问题,深深地强调了画面的肌理变化。

    立体主义艺术家并没有废除物质世界,而是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并表现出物象的本质。他们把物质世界的本质隐藏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渴望创造并获得成功。就像毕加索所说:“这是理智的游戏创作中理性应大于感性,分析多于直觉。”立体主义是一种理性大于感性的艺术,与抽象艺术相比较虽然有些阶段距离很近,但是还是没能跨过那道分界线,与现代艺术中的荣誉擦肩而过。立体主义最大贡献就是它无视焦点透视,在这样一个三维空间里它主张从多个视角看实物,这样就使观看的人能看到物体不同角度的每一个位置。立体主义如同狂飚,不仅对绘画、雕塑,就连对建筑艺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辐射了整个世界。这一时期歌颂“机械”时代,表现动力运动的立体主义在意大利就是未来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也被立体主义丰富了不少;而俄罗斯的许多艺术流派也深受影响,例如光辐射艺术、至上主义、构成主义艺术,与立体主义有着藕断丝连的血脉关系;立体主义的碎片艺术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新造型主义,并越来越接近抽象,其中荷兰蒙德立安、凡杜斯堡等人最为著名;其影响在南美、亚洲、北美也深深辐射了一批画家。

    立体主义是一场伟大的智力革新实验运动。影响力非常大,一直辐射到整个20世纪的先锋艺术中。立体主义在另辟蹊径的时候,道路崎岖坎坷,其中一部分默守陈规的传统派对其竭力的否定并且十分排斥极力阻止立体主义画派的发展,但是这种创造力量在造型艺术中是没有办法被制止的,因为这是人们通往一个全新的巨大精神世界的智慧之门。立体主义艺术在整个艺术长河中存在的时间有限,但留下了许多充满智慧的艺术迹痕,在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的途中给后人很大的启示和激励,激励着今天的人们去发现和探索更为巨大广阔的未知世界。

    参考文献:

    [1][美]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巴竹师,刘廷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范景中主编,王彤编著.西方美术史的文献和书目[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3]迟轲.西方美术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4]王端廷.立体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欧阳英,潘耀昌主编.外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6]宋玉成著.外国美术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7]陈洛加编著.外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英]罗斯玛丽?兰伯特著.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M].钱乘旦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辽宁锦州渤海大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