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影》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及其启示
刘丽艳
摘要:张艺谋的影片《影》凭借水墨丹青的独特画风和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将中国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入到影片中,以电影为载体赋予文化符号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而体现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及深刻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此片不仅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也在文化传播上做了崭新的尝试。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既有助于中国电影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也可以依托电影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传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塑造国家形象。
关键词:文化符号? ?传播? ?文化输出? ?独特魅力
中图分类号:J9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30-03
张艺谋2018年国庆黄金档面世的新片《影》以低调的用色,浓重的中国水墨风,一面世便“惊艳”了世界。在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被媒体称为“展现了出乎意料的东方哲学之美”。电影虚化了时代背景,假定性强,视觉风格非常突出,书法、琴瑟、画屏、松竹、刀剑、阴阳、山水、围棋等,将这些中国文化元素集结出现,铸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特色。
一、水墨丹青中色彩的多样性
《影》是一部不像张艺谋作品的张艺谋作品。之所以说他“不像”是因为水墨丹青一样的黑白灰画面,与以往张艺谋作品的浓艳色彩成为鲜明对比。《影》的开篇就是小艾占卜:“卦相已动,只需七日连雨,水漫则胜”,通过七天的连雨天气的烘托,使影片形成了一幅完美的水墨画。在特定的场景中,雨成了推动情节必不可少的道具。这七日连雨不仅让沛国收复了境州,也让整部影片始终晕染在似有似无的“水”气里。色彩如中国水墨画一般有了浓墨、淡墨、干墨、湿墨,整部影片显出浓淡不同黑、白、灰的“墨韵”。在人物造型设计上,子虞和境州的造型一黑一白,一个羸弱枯槁,一个健壮挺拔,一个遍体黑袍,一个一身素白,一个是高贵的“都督”,一个是卑贱的“影子”,一个总是生活在暗处,一个则自带光源,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恰好符合中国画单纯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对小艾的服装设计则最初是一件黑白晕染的衣服,不黑不白,亦黑亦白。到最后小艾教境州伞舞时,又变成二人都是白衣,而子虞一袭黑衣,通过服装的变化可以让观众直观地感觉到人物关系的分层。黑白穿在身上既表现人物性格,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影片的色调。同时又用人的肤色、血的红色、竹林的绿色作为点染,通过歃血为盟、刀锋划过血水、刀子划破皮肤,使观众在黑白水墨如梦如幻的视觉体验中惊觉——这并不是一部黑白电影,彩色的运用似中国画里画龙点睛的一笔,带来更强烈的震撼。水墨丹青的大胆的用色,呈现了“东方韵味”独特的光影魅力,这很“张艺谋”。
二、太极八卦中阴阳的互生性
《易经》是中国的五个经之一,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源,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阴阳互济”。相信《影》的观众都对太极阴阳印象深刻,小艾开篇即起卦宣称:“至阳至刚,没有女人位置”,用“阴阳”点题,并辅以阴阳图,给观众直观的印象。随着剧情的推进,特别是当小艾以“至阴”的伞,来克“至阳”的刀,“阴阳”相克作为一个理念,直接在影片中被提及。为了强化“阴阳”两仪,影片又让子虞和境州直接站在阴阳图中演习破解杨苍大刀的方法,黑袍的子虞站在“阳”位,而白衣的境州则站在“阴”位。且破解至刚刀法的沛伞,意在表现女性的“阴柔”,但在最后的决战中,伞又化为特殊的刀,即“以至阴克至柔”,又是“柔中带刚”,恰好符合两仪推演。就如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1]。” “阴阳”也很好的体现了人物的不同侧面,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和单一的个体,而是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不能简单的以正邪和黑白来区分,人物在剧中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如同“阴阳”对事物的解释:万物不是对立的非黑即白,而是互相转化的。人物的成长变化也最终推动了剧情的变化。当所有的隐秘都被拆穿,所有的阴谋都有了答案,影子“境州”也终于突破了自己的身份,成了真正的都督“子虞”,既救赎了自己,也毁灭了自己,完成了“阴阳”互换。观众在这时也会现,境州的服装此时已变成了黑色,用网络语言说就是“他黑化了”。
三、琴瑟和奏中情感的转换性
中国古琴艺术在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史记》《礼记》中都曾记载“舜弹五弦琴治理天下”,把弹琴与对国家的治理思想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古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远远超出其他乐器,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影》中共有三次“琴瑟”合奏,充满了传统戏剧哈姆雷特般的仪式感,为剧情的发展做了注解。
第一次合奏即用琴瑟留下悬念:沛王要求都督子虞夫妇“琴瑟和鸣”,但子虞推脱了。这不禁让观影者产生疑问:为什么宁肯断发也不肯和奏?接着剧情推进,揭开谜底——因为都督不过是“影子”。《诗经》的《郑风·女曰鸡鸣》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琴瑟和鸣在中国文化中被用来形容夫妻情笃和好。所以影子“境州”是不会、不配也不可能与夫人小艾合奏的。影子“境州”出场即表明他是一个被奴役的牺牲品,这时,无论是都督子虞夫妇,还是境州都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第二次的琴瑟合奏的基调是子虞坚信“没有真身,何来影子”,所以他安排境州和小艾为了“心意相通”而和奏。境州则为了获得自由,听从了子虞的命令,也接受了作为“影子”宿命。小艾则在与境州的合奏及习武中,情愫暗生,境州則不断的回忆自己,构筑自己,两人感情的天平在悄然倾斜。人性的多面性,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即使影子也不可能没有灵魂像水墨一样是流动的,动态的,晕染开的丰富的层次,从而表现了其内心的复杂。
第三次的琴瑟出现则是真正的夫妻合奏,但琴声并不是观众期待的天籁之音,而是琴瑟相争相斗。子虞意识到事情已经失控,影子似乎产生了灵魂。琴音也表达了人性的博弈,让我们看到现实社会中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在帝王将相的历史背景下,人性的善恶、通过黑白来发生着转换,影子“境州”作为低起点的人物,开始试图摆脱命运,在被动的环境中当中发出自己的主动动作,挣扎、求生,带动观众产生同样的体验:即使没有真身,影子照样能够晃动,因为影子就是真身。
四、《影》中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的运用及启示
文化传播本身就是一种符号输出现象,符号是构成社会文化模式的最小单位。我国传统文化,恰恰是以符号作为实体而彰显其魅力。在全球背景的影响下,当今的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过程中,一次次地展示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時我们也看到,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与经济影响并不匹配,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很片面,了解中国的渠道并不多元,电影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文化传播方式。
近年来,张艺谋电影一直在努力做文化输出与传播的尝试,在《影》的创作中,很显然张艺谋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的运用中国元素,而是用“书法、琴、剑、阴阳”等中国元素来展现中国精神,表现中国特殊的哲学,将中国的价值观展示给世界。“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修身养性必修之艺,他们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中正仁和的处世哲学,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运用中国文化符号,展现中国的风采。让世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内涵,《影》未尝不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哺育优秀文艺产品的丰厚土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电影本身具有商品和作品的属性,抛开其现代工业产品的商业属性,电影所承载着艺术审美功能,影响着文化生活,是一个放至四海而皆准的文化交流形式。《影》以强烈的文化符号表达,既展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极大的烘托了剧情,表达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创造了一个中国式审美语境。好的影视作品是撬动文化自信的杠杆,中国符号的正确运用,既会得到受众的喜爱与追捧,也是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价值观,深刻的反映中华文化,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焕利.试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2]陈芳.背叛与忠实:论《背叛》的文本重构[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04).
[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