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五”农业科技产出分析及相关建议
陈文杰 杜静
摘要:利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检索到的甘肃省在“十二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专利的数量,结合甘肃省科技厅公布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分析了“十二五”期间甘肃农业科技在自主创新能力、主要科研领域、科研主体方面呈现的特点,宏观农业研究、学科布局、农业信息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推进农业科研领域的均衡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研究,努力提高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甘肃;“十二五”;农业科技;产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06-0082-08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6.022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tput in Gansu during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CHEN Wenjie 1, DU Jing 2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Jiuq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uquan Gansu 735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and applied patents in Gansu Province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ublished by Gansu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main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ubject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macroscopic agricultural research, discipline layout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research were found out.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macro-strategy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
Key words:Gansu;12th Five-year;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Output;Suggestion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3.5%[1 ]。2013年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与全国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紧紧围绕“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稳步提高,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农业科技进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又可分为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两类;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内容外,还包括农业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与智力水平等软科学的进步。而科技产出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反映形式。我们从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方面,根据科技成果、专利申请、科技论文等方面的产出情况,分析了甘肃农业科技发展形势。
1 ? “十二五”产出情况
1.1 ? 科技成果产出
农业现代化要靠创新驱动。“十二五”时期,甘肃农业强化科技创新,在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一系列技术模式。在航天育种、马铃薯品种选育与脱毒种薯繁育、中药材新品种开发与标准化种植、特色林果繁育与栽培、玉米品种选育与制种、草地农业等技术推广应用及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二五”时期,全省登记成果4 541项,其中农业科技成果1 011项,占全省登记成果的22.26%。在这些农业科技成果中,2011、2012、2013、2014、2015年分别登记的有252、282、151、119、207项。这些关键技术和重大新品种的取得,增强了农业发展支撑和对资源环境的适应性,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到“十二五”末,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5.2%,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 ]。
如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选育的玉米新杂交种吉祥1号,平均产量11 190 kg/hm2,最高产量18 000 kg/hm2,抗大、小斑病及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红叶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籽粒品質好,容重达750 g/L,粗蛋白含量107.6 g/kg,粗淀粉含量753.0 g/kg,品质达到“三个国家一级”品种,适应性广。吉祥1号的成功选育,带动了甘肃省玉米育种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了全省玉米制种产业的升级。2009年以来,在我国黄淮海、东华北、西北玉米主产区和四川平丘地区累积示范推广760万hm2,新增粮食15.78亿kg,新增纯收入57.33亿元,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选育的庄薯3号,株型直立,生长势强,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为5~7个,平均单薯重120 g,商品薯率高达90%以上,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淡紫色,薯皮光滑度中等,具有休眠期长,耐贮藏,抗旱耐涝,淀粉含量高,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等特点,尤其是对晚疫病和Y病毒具有较高抗性,薯块干物质含量271 g/kg,淀粉含量179.7 g/kg,粗蛋白含量30.4 g/kg,Vc含量123 μg/g,还原糖含量5.0 g/kg[3 ]。庄薯3号的成功研发,进一步挖掘提升了马铃薯品种的抗旱能力和抗病能力,丰富了甘肃省马铃薯育种的种质资源,目前已成为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主推品种。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累计在甘肃、青海、 宁夏、陕西、新疆、内蒙古、山西7省区56个县(区)推广应用 166.65万hm2,新增总产值89.2亿元[4 ]。
1.2 ? 专利产出
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将申请日期和公开日期均设置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将申请人设置为“甘肃”、“陇东学院”、“河西学院”、“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以及甘肃的14个市(州)及所辖各县(区)的名称,并匹配模糊检索(如“兰州”或者“安宁”、“西固”、“七里河”、“榆中”、“永登”、 “红古”等),逐年检索了全省在农业科技方面申请专利的情况,共检索到申请专利1 371项,其中2011、2012、2013、2014、2015年分别42、205、261、334、529项。各年度专利申请情况如表1所示。
1.3 ? 论文产出
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将检索条件中的单位设定为“甘肃”或者“陇东学院”、“河西学院”、“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模糊匹配),检索了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农业科技(包括农业基础学科、农业工程、农艺学、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畜牧与动物医学、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水产和渔业)方面,发表于科技期刊的论文,共检索到20 525篇论文,其中2011、2012、2013、2014、2015年分别为 ? ? ? 3 295、3 782、4 136、4 402、4 910篇;核心期刊论文5 657篇,其中2011、2012、2013、2014、2015年分别为1 170、1 099、 ? ?1 131、1 103、1 154篇。各学科、各年度发表论文的详细情况见表2、表3。
2 ? 发展特点
2.1 ?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从科技成果的登记情况看,由“十一五”时期的945项上升到“十二五”期间1 010项,同比增长7%。从“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政府表彰的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来看,共表彰各类科研项目730项,省内单位(含企业)获得的农业类科技项目177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24.25%。其中2011年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1项,2012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2013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2014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2015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9项。
就申请的专利数量来看,从2011年的42项到2015年的529项,增加487项,增幅达10倍,成绩显著。各学科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从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十二五”时期,论文总量比“十一五”时期的15 359篇多出5 166篇,同比增长33.64%;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比“十一五”时期的5 109篇多出548篇,同比增长10.73%。就“十二五”时期比较,论文从2011年的3 295篇到2015年的4 910篇,增加1 615篇,增幅达49.01%,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年均增幅达9.8%。各学科论文增长趋势如图2所示。
2.2 ? 科研活动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及重大需求成效显著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实现甘肃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紧紧围绕稳粮增收、确保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这一任务,产出颇为丰厚。在全省表彰的科技进步奖中,农业类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粮食生产方面的。其中,获得一等奖的9个项目中,关于马铃薯的2项,关于玉米的2项,关于小麦的1项,关于冬油菜的1项,关于肉牛的1项。
就发表的论文而言,在农业科技的9个学科中,以农作物和畜牧与动物医学居多,分别占到总量的24.81%和32.88%。如图3所示。
而在农作物中,又以禾谷类和经济作物类论文居多,共占到农作物类论文的73.09%;在畜牧与动物医学中,又以直接关系猪、牛、羊、鸡的居多,占到畜牧与动物医学类论文的50.87%(表4、表5)。
2.3 ? 独立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仍然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情况,“十二五”期间产出的1 011项农业科技成果,按照产出机构统计,独立科研机构有418项,占总产出的41.39%;大专院校有183项,占总产出的18.12%;企业有245项,占总产出的24.26%;其他机构有164项,占总产出的16.24%。如图4所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的科技产出只占全部科技产出的1/4,在近一段时间内,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仍是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十二五”期間,全院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合同经费累计达4.37亿元,到位经费3.75亿元。选育出小麦、马铃薯、胡麻、瓜菜等新品种126个,其中通过国家审(认)定品种4个,通过省级审(认)定品种77个。研制出果品保鲜剂、生物有机肥料、日光温室墙体保温被、苹果白兰地等新产品、新材料35个,新工艺3种。设计建设了苹果保鲜粉剂和胶囊中试生产线、2条抑芽剂中试生产线以及3种马铃薯贮藏设施。通过鉴定或结题验收的项目共计28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5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9项,其他项目154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39项。授权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发布地方标准51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 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22篇;出版专著17部。这些科技成果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 965.47万hm2,新增粮食2 798.12万t、油料27.75万t、蔬菜199.85万t、果品181.16万t、中药材1.15万t、饲草936.38万t、棉花1.90万t,节水5.77亿m3,繁殖种羊12.83万只、育肥肉牛3.45万头、繁育种苗1 272.9万株,加工各类农产品16.26万t、保鲜果蔬25.93万t,新增产值794.60亿元,新增纯收益429.55亿元。
3 ? 存在的问题
3.1 ? 对宏观农业发展的研究不够
不论是从获奖科技成果来看,还是从发表的论文来看,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都局限在专业技术领域,对宏观农业的战略研究开展的不多,缺少对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道路模式进行系统、深入地探索,缺乏对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对全省农业发展规律的总结,对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等方面研究探索相对较少。特别是以经济学为基础,对农业市场的研究分析少,对农业发展宏观决策参谋咨询作用显的不够。
3.2 ? 各学科发展不平衡
虽然甘肃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中药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部分学科还存在研究力量不强、成果偏少、深度不够等问题。从对农作物的研究来说,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方面,对豆类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糜谷等谷类作物的研究较少。比如在发表的论文中,有关小麦的有752篇,有关玉米的有988篇,有关马铃薯的有672篇,而有关高粱的只有15篇,有关棉花的只有97篇,有关茶叶的只有11篇(图5)。
从对草食畜牧业的研究来说,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牛、羊、猪、鸡等方面,对其他动物特别是经济动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图6)。
3.3 ? 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偏少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它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但是,当前甘肃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无论与新农村建设标准,还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的矛盾问题还很突出[5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农业信息化方面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6 ],使农业信息科技的引领作用没有凸显。我们用前述方法,将单位设为“甘肃”或者“陇东学院”、“河西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将主题设为“农业信息化”,匹配模糊方式,在中国知网(CNKI)所列的全部学科中,检索了2011年至2015年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量,只检索到了105条结果。同时,又查找了“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只找到了1项关于农业信息化的项目。
3.4 ? 涉农企业创新能力偏弱
涉农企业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而要实现这些功能,根本的是要靠科技创新能力,但实际上甘肃省内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就以白银市为例,据白银市农牧局吴圣龙调查,涉农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15家典型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0.0%,40.0%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9家的研发经费仅占企业投资的0.5%,15家企业现有主导产品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与合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专利[7 ]。
4 ? 相关建议
4.1 ? 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
现代农业作为高度科技依存型产业,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四化”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快速形成的重要时期,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制约农业发展的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机遇也非常宝贵。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农业科技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准确认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至关重要。农业科技工作要通过开展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对农业科技发展形势和需求进行全面的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更为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打造开放合作的战略研究平台,培养科技战略研究人才,推进自身跨越式发展,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8 ]。
4.2 ? 推进农业科研领域的均衡发展
甘肃省粮食虽然取得了“十二连增”的好势头,但粮食供需仍将长期处于结构性盈余与结构性短缺的紧平衡状态[9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充分调动各级各类科技资源与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研发、转化和推广,形成各产业科技力量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大联合、大协作格局;坚持在提高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粮作物和苹果、梨、桃、葡萄等主导果业产量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对豆类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谷类作物,以及花卉、啤酒原料、花椒、油橄榄、李、杏、樱桃、核桃、枸杞、枣等的研究,大幅度提升其产量质量;坚持在发展牛、羊、猪、鸡等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加大对水产、兔、狗、驴等,特别是特种经济动物的研究,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4.3 ? 加强农业信息化研究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它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无论与新农村建设标准,还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的矛盾问题还很突出[2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抓住农业发展的先机,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各行业各领域全过程,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一是强化科技主管部门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是高投入行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必须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研究意义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研究的资金和人力投入[5 ],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研究体系,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支持。二是加强农业信息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农业信息化是多学科的融合,必须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研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三是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数字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4.4 ? 努力提高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使农业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要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加强科研体系的建设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科技創新政策,引导、鼓励涉农企业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技术创新良好氛围,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涉农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要建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涉农企业合作的平台,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良好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帮助暂时不具备科研条件的企业搭建科研平台,提供技术指导,规划创新途径,帮助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振华,张广胜. ?人力资本、追赶效应与农业科技进步[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
23(12):131-134.
[2] 甘肃经济信息网. ?甘肃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EQ/OL].(2016-09-09)[2018-06-13] http://www.gsei.com.cn/html/1311/2016-09-09/content-137031.html.
[3] 吴永斌. ?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07(3):3-4.
[4] 孙雅娟. ?庄浪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甘肃农业,2014(12):11-12.
[5] 施中岩. ?现代农业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N]. ?人民政协报,2015-3-24(6).
[6] 秦春林. ?甘肃省“十三五”以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重点[J]. ?甘肃农业科技,2019(8):72-80.
[7] 吴圣龙. ?白银市涉农企业现状与持续发展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08(1):44-46.
[8] 解 ? 沛,李世贵,曾玉峰. ?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战略研究工作的若干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5,34(6):14-16.
[9] 魏胜文. ?甘肃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保障粮食安全[N]. ?甘肃日报,2013-12-17(6).
(本文责编:杨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