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
谢柏林
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而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育,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学科教学活动失去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因此,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策略,推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创建高效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使然.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再是教师形式化指导学生学习,而是学习活动完全交由学生研究学习.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地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于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的核心性素养,只有学生学会了对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才能够突破学科文字层面的限制,深刻理解文字背后的学科意蕴,也才能够有力地掌握学科学习的内在规律,从而进行高效地学习.基于初中生长期以来对数学学习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树立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与学生全权掌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挖掘出适合自己的高效数学学习方法,最终驱动学生借助研究性学习向较高层次数学领域进发.
2.初中生全面性成才成长的个体性需求.从初中生所处的身心成长年龄阶段来看,他们个性比较鲜明、独立意识比较强及问题意识不断提升,这就使得他们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倾向于自主研究性学习.一旦学生们通过自主研究性学习获得学科新知和新技能,就能够形成一种学习驱动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学习.那么,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创新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等都自然而然地得以培养,这正是初中生全面性成才成长所需求的素养.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贯彻素质教育教学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全力推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长期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师低估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包办了本应有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且还把研究的结论也一并承办了,致使学生不能够形成研究性学习意识,也不能够独立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不要说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推动学生敢于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学生独立完成学习问题,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意识自然而然地得以形成.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对称轴这一课时教学活动时.首先,初中数学教师不再主导学生对对称轴的基础定义认知理解,而是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运用图画和视频工具分别把对称轴的静态和动态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并让学生结合轴对称的定义进行解读和理解,基于图画和视频工具的生动直观性,学生们很快突破了课本上轴对称文字层面上的理解,在心中建立了对轴对称的空间认知,从而升华了对称轴的理解,这也是这一课时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要求.而后,初中数学教师脱离课本定义限制,开展起对称轴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操作情境,教师让学生用两张纸上画出全等三角形ABC及A′B′C′,并连接AA′、BB′、CC′线段,进行线段对折比较研究学习,通过直观性连线对折比较,学生们很快地发现对称轴的存在并总结出其特征.最终,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操作不仅提升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潜在地培育了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意识.
2.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激起学生研究性学习激情.对于每一个初中生来说,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想法和学习优势.一旦初中数学教师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就能够照顾不同数学学习层次学生的感受和兼顾他们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优势互补互进,最终在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毋庸置疑,初中数学教师勇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革新对教学活动的高标准要求,也是初中数学教师与时俱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教学创新.教师只有站在现代人才培育的视角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育,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才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升他们的研究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有助于造就初中数学教學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