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写实与笔墨意趣
付涵
摘要: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创作者汇集素材、训练技法及抒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与有效手段,融在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写实与笔墨意趣是山水画写生的艺术价值与艺术意蕴。从山水画写生的情感写实视域分析,山水画写生的情感写实分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及物我两忘三重境界。基于此,山水画写生也衍生出抒写过往经历、表达价值取向及追求天人合一的笔墨意趣。
关键词:山水画? ?写生? ?情感写实? ?笔墨意趣
中图分类号:J2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030-03
众所周知,山水画属中国画的一种,主要是以描山绘川、融情于景为主体特征的绘画,我国的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始,隋唐独成体系,鼎盛于五代及南北宋时期,经元、明、清三代传续创新,新貌叠出;我国的山水画重意境,讲究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写生是直接面对绘画客体进行创造的一种绘画方法,是西方画家非常重视的一种创造手段与练习方式,我国对于写生的重视起源于近现代,古代画家对于写生没有过分强调,是源于古代画家往往侧重写实,故游览山川大河,目识心记,自然神韵了然于胸,这在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写生的形式。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我国的山水画着眼于自然的山水意蕴,以墨笔勾勒自然意趣,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写实与表意的融合共生,对创作者笔墨技法的使用、表达及升华要求非常高。因此通过山水画写生来提高技法,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常采用的创作手法。基于此,本文探讨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写实,并对山水画写生中的笔墨意趣进行剖析,这对于探索我国山水画的创作形式、素材激励及艺术鉴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写实
山水画写生是山书画家的基本功,写生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景色的奇特会触发创作者内心的情感思想,形成情感共鸣,再通过笔墨技法跃然纸上。从山水画写生的情感写实来看分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及物我两忘三重境界。
(一)触景生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情感是山水画写生的艺术魂魄,每一幅写生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绪,其中:触景生情是山水画写生中常见的情感写实,主要源于自然之境映衬了作者之情,借用笔墨技法来铺陈叙述,娓娓道来。北宋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中的“写貌物情,摅发人思”,就是对山水画写生中触景生情类情感写实的经典概况。在当代山水画的教学与创作中,之所以推崇山水画写生,就是要将学习者赶出画室,近距离的接触绘画的对象,从而更好的对山水的细节进行描绘,固有“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的说法,这笔临摹经典画作更有价值,因为笔墨线条更为灵动,充满了心灵与自然接触的律动,绘画的构图层次更为精妙,最终形成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自然的景色与心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融情于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水画写生的情感不局限于个人的爱恨情仇,还包括创作者对自我价值取向的表达,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清代邹拮的《山水图》,巨岩峭壁巍然耸立,深涧杂木成林,有房屋筑于崖上;苍松劲柏,流云飞翠,山间溪水弯曲蜿蜒;整幅画画风简淡清逸,朴质古拙,意境深远,这也表达了作者追求朴质生活,崇尚不畏权贵、坚韧意志的价值取向。正如北宋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画意》中的表达,“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以画明志,借画抒情。中国的山水画与书法、诗作同源同法,讲究“以形写神”,亦如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借物来表达创作者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物我两忘: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
随着对笔墨技法的理解不断加深,情感抒发大开大合,山水画家的写手观开始形成,人与自然山川、水流融合为一体,创作者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达到郭思所说的“乘兴得意而作,万事俱忘”之境界。这就是沈约《郊居赋》所说的“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从艺术评鉴的视域来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都是山水画作中的精品。近代画家张大千的《桃源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桃源图》是一幅泼墨与泼彩融合的山水画作品,构图小巧,取桃花源局部进行构思,用墨取色纵情恣意,远山藏屋舍,近水桃花開,但不拘泥于循例,画作的层次非常立体;同时,通过武陵渔人江边泛舟的描绘,带出打渔人迷路的意境,从而在另外一个层面解读了“桃花源”的含义。在画中,又完全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向往,物我两忘,给人酣畅淋漓的画面感。
二、山水画写生中的笔墨意趣
山水画对于笔墨意趣的追求是创作者对国画艺术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既包括对外在笔墨技法与点线造型的融合,也包括内在文化意蕴及情感意境的展现。如前所述,山水画写生的情感写实分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及物我两忘三重境界。由此山水画写生也衍生出抒写过往经历、表达价值取向及追求天人合一的笔墨意趣。
(一)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笔墨意趣是山水画写生的审美标准,如何在传承传统山水画笔墨技法中结合时代要素,开创新的山水画技法,是山水画写生的重要使命与创作意趣。在山水画写生的实践中,这种传承与创新往往围绕如何将技法融合自然山水之中而展开,真正领会自然山水之神韵,才能最终达到“写生之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的境界,也就是“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之境界,这充分说明了山水画不仅逼真,而且还具有神韵,这对于创作者的构图能力、景象整合能力要求较高。元代房大年与文宗帝合作的《万岁山图稿本》是山水画笔墨意趣极高的一幅,该画采取立轴形式,综合了侧锋、顺锋、藏锋、逆锋、尖锋等山水画笔法,勾勒亭廊轩榭,再辅以勾皴擦点染来表现峰峦竞秀、风起云涌的意趣。《万岁山图稿本》中所绘画的山体、建筑浑然天成,整幅画的墨色采取淡、焦、湿相间的形式,把传统的山水笔墨技法体系推倒、解析、重构,突实带虚,笔稳健,层次分明,纵逸的笔墨意趣令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山体、亭廊、住所多采取曲线,楥檐高琢,勾心斗角,这侧面反映出宫廷以燕帖木儿为核心的权利争斗。
(二)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笔墨意趣之所以备受创作者的推崇,其主要原因是笔墨意趣要将笔墨技法与描绘对象的意境与自己内心的思绪深度融合,通过绘画技艺形成作品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这在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目标,固有古诗云“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画人画皮难画骨。“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的境界就是说创作者的作品使观看者心胸高远,陷入思考,引起人的无限遐想,仿佛到了仙境。笔者就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来进行阐述。整幅作品采取精妙的铁线描法,不拘泥于焦点透视,全画结构清晰,亦不采用任何空间渲染手法,以简代繁,中年人全神贯注的在孤舟上独钓,全画其他地方均为留白,但是寥寥几笔勾勒出轻浮的水纹,写实的味道跃然纸上,并且水纹的写实融入了全画留白的“虚”,使得虚实完美结合,物我两忘,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令人思之不尽,给人无尽的意象。
(三)浑然融洽自然性,挥洒自然造化功
山水画中传情达意、天人合一的艺术意蕴是山水画艺术价值的核心体现,而艺术意蕴需要笔墨技法来表达实现。在山水画写生的创作中,笔墨技法精湛的山书画家目识心记,融情于景,由景生物,抒情物于笔墨技法,物我两忘,跃然纸上。因此,山水画写生对于山水画作家来说既是积累素材辅助创作,也是提升笔墨技法的重要方式。笔墨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工具,也是山水画家思绪、意境及情感表达的艺术技巧。元四大家之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富春山居图》作于黄公望晚年,并且为领略富春江两岸烟云变幻与滩钓之胜,他多次随身带上笔墨纸砚来往于富春江进行写生创作,也正是如此,《富春山居图》才会有如此细腻的细节描绘,构图以山体为依托,采取渴笔画法来勾勒山体,极少渲染,通过皴擦点染把墨色生动的表现在了宣纸上,制造出这种秀润和淡雅的风格,树木房屋采取枯墨、淡墨、涨墨结合,不断重复的方角笔触形式写出,空灵繁杂,颇有“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意味。
参考文献:
[1]李进.谈山水画创作中传统与造化的统一[J].美术大观.2013,(04).
[2]张开将.任自然·返质朴——写生对笔者山水画创作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