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当前在我国的重要性
徐 军
摘要:职业教育既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又是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同时它也是大众化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发展水平;教育类型;动力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是人类发展本身的需要。道德与伦理教育旨在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审美教育旨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直接需求,而职业教育旨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3者是当今文化教育建设的支柱,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各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而且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趋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势在必行。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随着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出现,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洋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在近代历史上开创的先河。“制洋器,采西学”,即向西方学习军事、民用工业技术、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成为了政府的行为。清同治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福州船政学堂,专门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是我国近代史上存世最久的一所职业学校。继福州船政学堂之后,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是近代我国最早的军事工程学校。之后的福州电气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医学堂(又名北洋医学院)、山海关铁路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所有这些职业学校虽然为当时的清政府培养了大批职业人才,但终因国力懦弱,并没有使我国进入工业化国家。辛亥革命以后,欧、美兴起的职业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蔡元培、陈独秀、黄炎培等知名人士都积极提倡职业教育。当时我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想通过“教育救国”,振兴中国,但终因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而有心无力,职业教育并没有发展起来。
工业化的发展催生职业技术教育。18世纪至20世纪相继发生的3次产业革命,使职业技术教育有了空前规模的大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使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大量的新职业要求劳动者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行业的分工,职业岗位群的多样化,都使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功能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也在助推着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工业结构和技术升级,使大量的行业需要有高智能的专门的操作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已经达到了1047所,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600万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层次,出现了3个特点: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依托的工业化亟需职业技术教育的配合,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已经影响着工业化的进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完善与优化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基础和发展推力,工业技术应用复合型的人才,已经成了行业的中坚力量,人才的优势已经决定企业和行业的优势地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制造业在我国GDP的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我国75%的外汇收入来自制造业。因之,装备制造业人才已成为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所以,工业职业技术院校也成为高职院校最具活力的院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的价值链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主线,“高、新、特”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主导观念。
二、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知识含量、技术含量和如何做人的含量,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根据理论界的研究,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教育民主化,即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平等;教育终身化,即学会生存;教育多样化,即为一切愿意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教育个性化,即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国际化,即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最好劝那些发展中国家把注意力放在学校教育的非物质的方面。尤其应该避免那种在这方面跟别的国家竞争,以显示国家威望的想法。受这样的诱惑,不仅将加重教育方面不正当的负担,而且将使普通教育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在为学生们创造最舒服的物质条件时必须考虑国情,大力投资教育“硬件”的同时,要借助新型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方法、和谐的教育气氛来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正在发生着的变化,也是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由重视物质转向重视民族精神的某种进步。当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当特别关注教育的内在成长与发展,即加强内涵建设,练好内功。要加大知识含量,加大技术含量以及加大如何做人含量的投入,使职业技术教育以知识、技术、素质的统一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大力发展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更高层次、更高规格的劳动力的需求也就越大。因此,大力发展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所现代化的职业技术院校必须具备4个要素要求:一是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学院的教职员工的办学理念要求必须一致。必须坚持质量品牌,着眼于发展的多元性和定位的特色性。二是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框架,即教学实施机构、教学服务机构、教学发展机构;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制度要有利于学院的特色发展;运行模式与手段,用有效的机构设置和学院制度采保证学院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管理效能,要强化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化职业技术学院的重要标志。三是具有丰富有效的人力资源。要建立和有效使用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要确立标准,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方式,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造就学习型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校本化是学院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特色办学的载体。
(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
高职院校虽然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业,但是必须把社会科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让学生懂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懂得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要着力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把中华民族倡导的“仁德”、“忠恕”、“立志”、“力行”、“克己”、“内省”和“改过”的人格理念,融注到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是塑造完美的人格教育。人在社会“立”不住,再高的智商,再精湛的技术都没有用。
(四)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使人才培养符合科学发展观
面对21世纪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必须把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懂得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今后一项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思想,必须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头脑。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懂得: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实施生产,实现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废弃物的“资源化”,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是每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关注的问题,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是每个高素质劳动者的责任。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重点发展的教育类型。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尽人意,面临观念歧视、投入不足、师资难流动、助学无政策等问题,被人称之为“二流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2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0万人,普职比为6:4,有相当一些地方普职比还达不到7:3,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造成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协调。
职业教育既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又是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同时它也是大众化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发展职业教育更是迫在眉睫。一是工业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仅靠高校教育显然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岗工人的转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都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来促进就业。三是整合教育资源、巩固基础教育、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教育权益的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做好多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握市场导向。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必须在实践中检验。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相结合,针对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养,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体系。二是实行多元化办学。我国的职业教育属典型的行政办学模式,由于这种体制上的关系,其最大缺陷便是容易与市场需求脱节。因而,在职业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必须创新教育体制,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办学模式,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拓宽融资渠道,吸纳民间资本,形成全民办学的发展合力。三是要完善教育网络。要以各地现有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以城乡中小学为依托,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为阵地,建立健全遍及城乡、覆盖面广、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网络,做到方便、快捷、高效、多能。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施,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必将越来越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凝心聚力,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来抓,真正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实现我国发展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试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办学质量[J].成才之路,2008(13).
2、赵宝芳,孙百鸣.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比较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孙百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1).
4、赵宝芳,孙百鸣.中外高职教育师资素质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6(12).
5、杜学元,周兰英.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10).
(作者单位:江西省实验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