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培养船舶工业高技能人才

    芮柏苓

    摘要:船舶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海防安全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只有根据船舶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船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船舶工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的梦想。

    关键词:船舶工业;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造船完工总量由2000年的165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5.2%,提高到2008年的2881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仅仅用了8年时间一举而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是,在中国造船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中国船舶工业低水平粗放扩张、高技能人才短缺的“软肋”。当前,中国船舶工业正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加快对船舶工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巩固和提升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扩内需,促增长,保就业”方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船舶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集型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海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海洋运输、江河运输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安全与内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海洋开发既是中国的重大经济与政治权益,又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因此,船舶工业的发展不仅对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党和政府对船舶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视。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壮大船舶工业实力”。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战略目标。把船舶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以大连、青岛、葫芦岛为主的环渤海湾,以上海、南通为主的长江口,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3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船舶工业作为国民经济10大重点产业之一,给予大力支持。

    二、世界造船业转移,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目前,世界正在经历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从全球产业重组的历史规律来看,世界造船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拥有资金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和产业基础雄厚等综合比较优势,是承接国际造船业转移的最佳区域。中国各级政府和船舶制造企业正在抢抓机遇,全力迎接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使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只有165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5.2%。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1452万载重吨,比2000年增长了7.8倍;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比2000年增长5.5倍。中国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从5.2%提高到近20%。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83.4亿元,造船完工量2881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了29.5%。据海关统计,2008年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22亿元,出口船舶完工量2107万载重吨,占全部造船完工量的73.1%。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江南长兴造船基地3家造船企业进入了世界10强。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29.5%、39%和34%。

    三、船舶工业的迅速扩张,凸显了人才短缺的“软肋”

    2000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还只有165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5.2%,2008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达到了2881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量29.5%,一举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造船完工量增长了近16.5倍,实现了造船大国的梦想。但是,在这惊喜的背后,人才紧缺问题却日益凸显,据保守估算,造船完工量每增加2倍,各类造船从业人员至少要增加1倍。2002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约为400万载重吨,造船从业人员约42万人。2008年的造船完工量比2002年增加了6.2倍多,造船从业人员至少要增加130.2万人。但是,近年来中国的船舶职业教育却没有与船舶工业发展相适应而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所削弱,致使船舶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储备,目前几乎所有造船企业都面临着“人才荒”。

    近年来,与其他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两所专门培养船舶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和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其毕业生连年被全国造船企业和船舶科研单位“一抢而空”。造船企业在大力招聘人才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为了弥补人手的不足,不得不大量招聘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农民工,仅中远集团招聘的农民工就超过4万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了中国造船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美国海运服务公司(TBS)国际行政总裁罗伊斯,在美国船舶经纪人协会的一个会议上指出:“中国造船业发展虽快,但人才短缺已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主因。”

    四、只有实施“人才强船战略”,才能实现由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的梦想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要实现造船强国的目标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日本和韩国相比,中国的造船业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生产效率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有研究材料指出,目前国内9家大型船厂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大致是10年。在年人均造船吨位、人均年产值和生产效率3项指标上,目前中国船厂与国外先进船厂相差5-7倍。据测算,如果日本的生产效率为1,韩国为2/3,中国则只有1/7-1/5。国内造船业的配套设备还过度依赖进口,平均本土化设备装船率不到40%;万吨级轮船中,80%以上采购国外柴油机;有些重要电子系统的本土化率甚至不到17%。而日本造船业的本地配套率达98-100%,韩国超过90%。在16大类国际船舶中,中国能够自主设计和开发建造的只有6类,有8类虽然能够建造但只能购买设计。在造船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只有尽快实施“人才强船”战略,把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等各方面资源聚合在一起,加强对各类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增强中国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只有当培养出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之时,中国的造船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五、深化船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造船强国的梦想提供人才支撑

    船舶工业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特点。从地域上看,船舶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的港口城市;从对人才的需求看,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高,人才通用性差。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船舶工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国曾先后建立起了以船舶行业为依托,校企紧密合作,以“前厂后校”为特色的船舶职业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分离企业的社会职能,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以及船舶行业发展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原来由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船舶职业学校先后下放到地方管理,有的甚至进一步下放到规模很小的地级市管理。在目前中国财政“分灶吃饭”的管理体制下,船舶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经济学中所称的“外部经济”问题——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受益,而其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一方面,船舶职业院校发展的资金需要由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财政予以投入;另一方面,船舶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绝大部分输送到了地处沿海沿江的港口城市,因而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对船舶职业院校投入的积极性。在职业教育发展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口号下,一些以培养船舶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为特色的船舶职业院校纷纷转行或被并入其他院校。一些存留下来的院校也面临着尴尬的发展局面:一方面,目前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船舶职业院校尽快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不愿意或无能力投入,而使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无法改善,发展举步维艰。

    为适应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必须要进一步深化船舶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船舶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才能为中国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指出,“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强化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这一要求,为中国船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目前中国船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看,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推进以船舶行业为主体、行业与地方政府联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具体可以采取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两家船舶工业总公司与现有的船舶职业院校结对子,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两大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加强对所结对子的职业院校在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实训条件和学生实习等发面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改善船舶职业院校的教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并按照所结对子的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岗位人才要求,培养大批企业生产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船舶职业院校分别划归两大船舶工业总公司管理,形成企业集团办学的管理体制。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看,由大公司举办专业特色要求高的职业教育,也是市场经济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目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船舶工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中国船舶工业加快实施“人才强船”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解决产业内部积累的诸多矛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加快船舶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国船舶工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中国的船舶工业才能以更强的竞争优势,迎接新一轮世界造船业发展高潮的到来。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作者为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