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萌发菌种制作和应用技术的改进
游中华
我国天麻生产之所以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萌发菌及工厂化生产的实现,及人们在科研和生产上用纯菌种培植蜜环菌菌材。天麻的有性栽培和有性繁殖既离不开蜜环菌,也离不开萌发菌。蜜环菌菌种的生产技术和配方目前已经成熟,萌发菌菌种的生产技术工艺虽趋于成熟,但其栽培种的生产及应用还有一些问题。本文现就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后的技术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萌发菌培养基配方仍较单一
目前萌发菌培养基配方主要是:①树叶78%,麸皮20%,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②树叶58%,杂木屑25%,麸皮15%,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③棉籽壳68%,杂木屑20%,麸皮10%,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树叶以壳斗科中的栎树类叶最好。栎树类叶是指栓皮栎(别名花栎树、粗皮栎)、麻栎(别大橡子树、橡树)和槲栎(别名细皮青冈、青冈、白栎)。目前陕西萌发菌的产量占国内的60%以上,大多以配方②生产,其原因为:一是该省是萌发菌种生产的发源地,二是其生产配方中的树叶成分就是以栓皮栎为主。
1.2制袋发菌管理较粗放
萌发菌生产一般在11月~下1年2月进行。因在冬季生产时温度低、生长慢,多采用集中多层堆放,并加热升温以促进菌丝生长。如温度控制不当,通风不良,常发生菌种烧料现象,并容易感染杂菌。
1.3搬运及运输不规范
从萌发菌种的生产厂家到栽培场地少则十几公里,多达上千公里。菌种要经过出库包装、中途运输、存储备用等多个阶段。经常出现因搬运导致破损或漏气,从而感染杂菌,以及在运输途中气温过高和透气不良而烧菌的问题。
1.4播种及拌播天麻种子的方法欠科学
用萌发菌拌播天麻种子,首先要将萌发菌袋中的萌发菌种培养基处理成小块或撕碎。现在撕碎的方法有三种:手撕、刀剁、粉碎机粉碎。但以用刀剁成小块为最优,既省时、省力,还对萌发菌菌丝体损伤少。对于萌发菌种与天麻种子的用量已有规定。即1 m2用萌发菌种一袋半,天麻种子15颗。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情况是萌发菌种用量偏少,天麻种子用量过多。某些地方1 m2用天麻种子多达25个左右。在正常情况下,将天麻种子拌入萌发菌种后,即可播种。但在生产上常遇到下雨和劳力不够等情况,造成不能及时播种,就需要暂时用塑料袋把拌入萌发菌种中的天麻种子贮存起来。容易出现3个不科学的误区。贮存时间多达半个月或是以上。把塑料袋封紧,导致通气不良。把塑料菌袋堆放几层出现烧料现象。
2萌发菌种制作和应用技术的改进
2.1培养基配方
栎树叶是萌发菌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因为这类树叶耐腐,第二个原因是应用的几乎是整片叶,与天麻种子接触面积大。但因此类树叶分解缓慢,萌发菌生长也较缓,而配方③于1993年开始制作萌发菌的培养基配方,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萌发率好,形成原球茎的个头大,耐腐性要优于栎树叶类,但它的拌播面积不如树叶类。近几年综合上述萌发菌栽培种配方的优点,试验改进的配方是栎树叶38%,棉籽壳40%,杂木屑10%,麸皮10%,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达到了很好的萌发效果。此配方的优点是萌发菌丝恢复力强,拌播面积大,萌发率高,萌发个体(原球茎)大,耐腐性强。在拌播天麻种子17个月后挖天麻,有时还可见部分棉籽壳未腐烂,证实其耐腐性。
2.2萌发菌种制袋和发菌管理技术
制作萌发菌菌种的时间在年前11~12月至下1年的1~2月进行。在1~2月接种后要适当加温。用塑料袋制作萌发菌种,很易出现因温度管理不当出现烧料现象。加温时要特别注意温度。在制作和管理过程中
我国天麻生产之所以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萌发菌及工厂化生产的实现,及人们在科研和生产上用纯菌种培植蜜环菌菌材。天麻的有性栽培和有性繁殖既离不开蜜环菌,也离不开萌发菌。蜜环菌菌种的生产技术和配方目前已经成熟,萌发菌菌种的生产技术工艺虽趋于成熟,但其栽培种的生产及应用还有一些问题。本文现就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后的技术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萌发菌培养基配方仍较单一
目前萌发菌培养基配方主要是:①树叶78%,麸皮20%,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②树叶58%,杂木屑25%,麸皮15%,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③棉籽壳68%,杂木屑20%,麸皮10%,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树叶以壳斗科中的栎树类叶最好。栎树类叶是指栓皮栎(别名花栎树、粗皮栎)、麻栎(别大橡子树、橡树)和槲栎(别名细皮青冈、青冈、白栎)。目前陕西萌发菌的产量占国内的60%以上,大多以配方②生产,其原因为:一是该省是萌发菌种生产的发源地,二是其生产配方中的树叶成分就是以栓皮栎为主。
1.2制袋发菌管理较粗放
萌发菌生产一般在11月~下1年2月进行。因在冬季生产时温度低、生长慢,多采用集中多层堆放,并加热升温以促进菌丝生长。如温度控制不当,通风不良,常发生菌种烧料现象,并容易感染杂菌。
1.3搬运及运输不规范
从萌发菌种的生产厂家到栽培场地少则十几公里,多达上千公里。菌种要经过出库包装、中途运输、存储备用等多个阶段。经常出现因搬运导致破损或漏气,从而感染杂菌,以及在运输途中气温过高和透气不良而烧菌的问题。
1.4播种及拌播天麻种子的方法欠科学
用萌发菌拌播天麻种子,首先要将萌发菌袋中的萌发菌种培养基处理成小块或撕碎。现在撕碎的方法有三种:手撕、刀剁、粉碎机粉碎。但以用刀剁成小块为最优,既省时、省力,还对萌发菌菌丝体损伤少。对于萌发菌种与天麻种子的用量已有规定。即1 m2用萌发菌种一袋半,天麻种子15颗。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情况是萌发菌种用量偏少,天麻种子用量过多。某些地方1 m2用天麻种子多达25个左右。在正常情况下,将天麻种子拌入萌发菌种后,即可播种。但在生产上常遇到下雨和劳力不够等情况,造成不能及时播种,就需要暂时用塑料袋把拌入萌发菌种中的天麻种子贮存起来。容易出现3个不科学的误区。贮存时间多达半个月或是以上。把塑料袋封紧,导致通气不良。把塑料菌袋堆放几层出现烧料现象。
2萌发菌种制作和应用技术的改进
2.1培养基配方
栎树叶是萌发菌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因为这类树叶耐腐,第二个原因是应用的几乎是整片叶,与天麻种子接触面积大。但因此类树叶分解缓慢,萌发菌生长也较缓,而配方③于1993年开始制作萌发菌的培养基配方,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萌发率好,形成原球茎的个头大,耐腐性要优于栎树叶类,但它的拌播面积不如树叶类。近几年综合上述萌发菌栽培种配方的优点,试验改进的配方是栎树叶38%,棉籽壳40%,杂木屑10%,麸皮10%,石膏1%和白糖1%,含水量60%,达到了很好的萌发效果。此配方的优点是萌发菌丝恢复力强,拌播面积大,萌发率高,萌发个体(原球茎)大,耐腐性强。在拌播天麻种子17个月后挖天麻,有时还可见部分棉籽壳未腐烂,证实其耐腐性。
2.2萌发菌种制袋和发菌管理技术
制作萌发菌菌种的时间在年前11~12月至下1年的1~2月进行。在1~2月接种后要适当加温。用塑料袋制作萌发菌种,很易出现因温度管理不当出现烧料现象。加温时要特别注意温度。在制作和管理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