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对肉鸭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孙飞
摘要:霉菌毒素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其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饲料业发展的一大危害。中国是世界养鸭大国,黄曲霉毒素对内鸭的危害人所共知,黄曲霉毒素污染给肉鸭带来的损失正逐年剧增。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研究黄曲霉毒素B1影响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性功能方面的文献,旨在使人们更好的认识黄曲霉毒素对肉鸭的危害,提高养殖业者的忧患意识,减少黄曲霉毒素给养鸭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肉鸭;黄曲霉毒素;抗氧化;免疫;毒害
前言
1960年英国火鸡X病事件使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们的视野,霉菌毒素所造成的的污染问题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能溶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乙醇、丙醇,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乙醚和己烷。黄曲霉毒素对光、热、酸较稳定。黄曲霉毒素B1是世界公认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其毒性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致癌物.对家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受阻、影响胴体的品质、损害肝、肾等内脏器官的功能,死亡率增加。肉鸭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动物。我国作为世界肉鸭养殖第一大国,占全世界肉鸭养殖量75%,生产鸭肉超过500万吨,年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研究黄曲霉毒素对肉鸭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认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以减少对肉鸭养殖造成的损失。
黄曲霉毒素产生及中毒特点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寄生曲霉(A.perasiticus Speave)、特异曲霉(A.nomius)和假溜曲霉(A.pseudotamarii)四种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1.1中毒特点
(1)在北方往往多发于7~9月份,但近几年由于秋收夏收季节多雨造成霉菌大量繁衍,产生大量毒素,使近几年霉菌毒素中毒非常普遍。
(2)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而使各种疾病多发,同时如果有应激或免疫抑制病存在则本病要严重的多。
(3)各种霉菌毒素依其毒性和靶器官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危害。
(4)同肉鸡和蛋鸡相比,鸭对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要敏感的多。
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黄曲霉毒素不仅对动植物、微生物和人都有很强的毒性,而且对家禽、多种动物和人还具有明显的致癌能力。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B1还能引起突变和导致畸形。黄曲霉毒素能抑制标记的前体物质参入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合成。特别是抑制标记的前体物质参人诱导的酶蛋白。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及其他毒害作用的分子机制就在此。
黄曲霉毒素B1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料原料中的黄曲霉菌产生酚类物质,导致饲料养分损失,营养价值降低。同时与饲料自身所含酚和其他因素作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使饲料的感官性质恶化,导致适口性差,畜禽体重和采食量下降。其影响程度与畜禽品种、日龄、接触黄曲霉毒素的剂量和时间长短、环境等因素有关。吕武兴等,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对肉鸭生长、肝组织结构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过程中,分别用0、50、100和150ug/kg AFB1纯品的试验饲粮饲喂1日龄的双鬼头肉鸭,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不同水平AFB1均极显著降低了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添加100、150ug/kg AFB1极显著增加了料重比和死亡率。石友达等在研究不同剂量黄曲霉毒素B1对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过程中,对1日龄中国三水白鸭商品代口服不同剂量的黄曲霉毒素B1,实验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在口服后不同阶段,均能明显延缓雏鸭生长,同时随着口服投用黄曲霉毒素B1剂量越高,投药时间越长,其延缓雏鸭吐长作用越显著。Han等选用含有不同剂量(20、40ug/kg)AFB1的霉变稻米饲喂肉鸭,结果发现,肉鸭采食量、增重和料重比均显著降低。需要特别注意到,霉菌毒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饲喂单一霉菌毒素所得出的结果要比饲喂自然霉变饲料所得出的剂量高,实际生产中应以自然霉变的中毒剂量为准。
黄曲霉毒素B1对肉鸭抗氧化性的影响
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强弱与健康程度存在密切关系.抗氧化能力是机体抵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需氧生物细胞内有一套抗氧化的防御系统,该防御系统有酶促与非酶促2个体系。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还原酶(GR)等。非酶促反应体系中主要为维生素氨基酸和金属硫蛋白等。防御系统的氧化防护作用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以免引发脂质过氧化,分解过氧化物和除去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三条途径来实现,系统的酶类可因体内自由基化合物数量的增加而被诱导合成,它们的含量和活性会影响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MAD)的含量。防御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抗氧化酶活力降低提示肝内线粒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史莹华等在研究黄曲霉毒素对猪生长性能及内脏器官的影响中用含黄曲霉毒素0.1 mg/kg的日粮来长期饲喂猪,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使猪血清SOD、血清和肝CAT、GJSH-Px及GR的活性均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侯华新等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B1染毒后的小鼠体内红细胞和肝组织中SOD活力下降,这表明,肝细胞自由基清除系统受损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使细胞内活性氧防卫系统SOD等活力下降,同时也可使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受干扰,导致SOD等合成不足。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往往通过夺氢、氧化巯基和破坏碳链等反应而使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各种病变,也可使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分解成MAD等物质,使生物大分子间发生交联,聚合成异常的大分子进而造成膜损伤,或降低膜的流动性,影响膜上或膜周围对细胞增殖或凋亡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酶。申海涛等探讨过一次性支气管内给予黄曲霉毒素对大鼠肺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在肺组织急性作用一段时间后可使肺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和超微结构严重受损。石友达等在中药对黄曲霉毒素B1中毒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究其原因可能是黄曲霉毒素在体内的高活性形式AFB1-exo-8,9-环氧化合物具有亲电性,极易攻击酶蛋白分子上亲核的氮、氧和硫等杂原子,并且二者以不可逆共价键结合。一方面使酶蛋白失活.另一方面导致体内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和活性氧无法及时清除。
黄曲霉毒素B1对肉鸭免疫功能影响
黄曲霉毒素通过与DNA、RNA的特异性结合,抑制IL-2和IFN-y的表达,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抑制淋巴细胞的增值,进而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补体C4的产生,抑制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及其他淋巴因子,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大量研究表明,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日粮会对肉鸭免疫功能造成损伤,且随着黄曲霉毒素含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何健等在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含有黄曲霉毒素日粮饲喂肉鸭,表现为肝脏、脾脏和法氏囊指数随着黄曲霉毒素含量增加而增大,胸腺指数减小:同时,研究还发现黄曲霉毒素可降低血清中的TP、ALB、GLB和A/G。HE J等人的研究表明饲喂AFB1污染的日粮可显著增加鸭的脾脏和法氏囊的相对重量,显著降低胸腺相对重:同时,还发现显著增加血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14d和28d的血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Azzam等发现在自然饲养条件下禽类饲喂黄曲霉毒素后可使其对巴士杆菌沙门杆菌马立克氏病病毒鸡艾美耳球虫和白假丝酵母等致病性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
霉变饲料的脱毒
5.1物理方法
5.1.1剔除霉粒法
此方法无需要特殊设备,但比较耗费人力,只限于家庭及小规模生产中使用。
5.1.2物理吸附法
利用物理吸附原理,以活性炭、硅藻土等有吸附性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吸附黄曲霉毒素,使其毒素含量降低。
5.1.3粉碎水洗法
水洗法是利用玉米等胚部和乳胚部在水中比重差异,将碾碎后浮在水面上的胚部或表皮除去,从而达到去除其中大部分毒素的目的。
此外,物理脱毒方法还有辐射法、加工去毒法、熏蒸法,高温处理法等。
5.2化学方法
5.2.1氧化降解法
此法是依据AFT遇氧化剂迅速分解的原理进行脱毒,是化验室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氧化试剂有次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氯气等,其中以漂白粉去毒效果最强。
5.2.2有机溶剂去毒
有机溶剂去毒用有机溶剂,如95%乙醇90%乙酮80%异丙酮乙烷乙醇乙烷乙酮等可将植物油中几乎所有的黄曲霉毒素提取去除。
5.2.3氢氧化钠法
黄曲霉毒素在碱性条件下,内酯环被破坏,形成香豆素钠盐,由于后者溶于水,故加碱后再用水洗可将毒素去除。
5.3生物方法
5.3.1微生物的吸附作用
某些微生物可以吸附黄曲霉毒素,形成菌体一黄曲霉毒素复合体。当微生物形成复合体后,自身的吸附能力下降,较易与黄曲霉毒素一起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毒素的危害。
5.3.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降解作用
真菌的解毒作用绝大部分源于细胞内提取物,由于操作过程需要破碎真菌细胞或菌丝体,程序繁琐,限制了实际应用。
生物酶解毒方法因为具有对粮食无污染有高度的专一性,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黄曲霉毒素脱毒解毒的研究热点。
霉菌毒素对畜禽生长、畜产品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以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这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近几年随着原料价格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粮食副产物被使用,使得饲料中霉菌毒素问题愈演愈烈。因此,提高对霉菌毒素危害的认识有利于解决饲料安全问题,保障百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饲料工业持续良性发展,提高我国饲料和畜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加从容应对市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