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我国储气库建设和运营的几点认识
张光华 臧国富 冯玉宝
[摘 要] 针对我国天然气市场持续增长的现实,充分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储气库发展经验,改变我国现有储气调峰能力较弱的面貌,加强储气调峰设施能力建设面临非常紧迫的任务。对此,文章提出欧美等发达国家储气库建设五点可供参考和学习的成熟经验:一是数量多规模大,管理经验成熟;二是市场化发育充分,参与主体多,投资盈利模式多样化;三是储气库类型多样,能够满足调峰和应急需要;四是建设技术成熟,垫底气替代技术取得新进展;五是政府对储气库建设运营监管不断强化,有效保证投资方利益。结合上述五点相应的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发达国家储气库;管理水平;运营经验
[中图分类号] F426.22
近年我国多个省区特别是在北方地区进入冬季就会发生大面积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气荒”现象,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滞后,调峰能力急需加强的现实状况。尽管截至2017年,我国储氣库规模达到100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了45亿立方米,调峰能力约占全年消费总量的4.1%,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照目前北美和欧洲天然气利用程度较高的国家,储气库调峰能力占年消费量的20%,世界平均水平超过10%等指标来看,差距比较明显。因此,针对我国天然气市场持续增长的现实,充分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储气库发展经验,改变我国现有储气调峰能力较弱的面貌,加强储气调峰设施能力建设面临非常紧迫的任务。
1 欧美等发达国家储气库建设数量多规模大,管理经验成熟
欧美储气库类型齐全,地理位置分布与天然气生产区、消费区相呼应,对天然气消费的调峰作用明显。美国的地下储气库在数量和工作气量上均居全球首位,美国到2015年已建成地下储气库413座。其中,枯竭油气藏型328座,含水层型46座、盐穴型39座,总储气能力达2613亿立方米,占全美天然气消费量的17.4%。拥有LNG接收站8座,只用于配合地下储气库进行日常调峰,折合天然气仅约25亿立方米。
欧洲大多数国家源于自身资源条件限制,选择优先发展地下储气库。在运行的储气库共163座(欧盟145座),储气库总工作气量1460亿立方米,在建工作气量16亿立方米。枯竭油气藏、盐穴、含水层储气库分别为86座、48座和27座。鉴于本国能源自给率不足及天然气的季节性调峰不平衡因素,法国高度重视战略储气库建设。其地下战略储气库建设在1956年就已经开始建设,多数为含水层储气库和盐穴型储气库,至2015年共建成储气库15座,有效工作气量120.7亿立方米,占全年消费量的30.9%;德国于1960年建成第一座以来,至2015年建成储气库60座,有效工作气量248亿立方米;意大利调峰储备体系由10个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组成有效工作气量为175.0亿立方米,占全年消费量的28.5%。
借鉴与启示:根据相关资料,未来十年我国的天然气将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预计超过1800亿立方米,达到年天然气消费量的40%。国外研究表明,天然气进口量超过总消费量30%的阶段,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就十分必要,储气库的工作气量达到12%~15%才能保证国家天然气的正常供给。目前我国的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4.1%,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要重视储气库建设布局,组织专家力量集中进行选址筛查和前期评价,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从建设规模和战略安排上尽快提升我国的储气工作气量,早日达到10%的安全保障线。
2 欧美等发达国家储气库建设市场化发育充分,参与主体多,投资盈利模式多样化
欧美国家将储气库作为一个独立运营体,在国家有关机构监管下,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开展公司化的运作。美国储气库运营公司分为州际管道公司、州内管道公司、城市燃气公司和独立运营商四类。运营公司约120家,主要负责储气库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储气、采气服务,收取储转费。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要求州际管道公司预留部分储气用于管道调峰,保证安全平稳供气。在储气库解决了基本调峰问题后,储气环节的管制被解除,储气库运营更多受到市场化的驱动,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欧洲储气库运营商目前有54个,其中德国14个,奥地利、荷兰及英国均多于4个。采用公司化运营,建设方式归纳为4类:管道公司建设、上游勘探开发公司建设、独立的第三方建设、多方合资合作建设。销售模式分为3类:管道捆绑式,储气库通过管输费收回成本和投资;独立仓储式,独立收取储气费回收成本;市场价差型,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利润或回收成本。建设投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天然气公司、管道公司、油气田企业等投资建设运营;二是由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支持储气库建设。调峰储气已成为天然气产业链上独立运营的赢利主体。
借鉴与启示:用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大储气库建设的市场化是一个时期以来的工作重点。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参与储气库建设。国家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具体设计,保护投资主体的利益,促进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欧美发达国家的运营方式已经形成体系,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投资方、销售方、管理运营方、监管方等多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是可以实现的。
3 欧美等发达国家地下储气库类型多样,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调峰和应急需要
储气库建设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家安全战略储备;二是满足冬季夏季日常调峰峰谷差。法国要求,天然气供应商必须保证一定的天然气储备,保障方案根据所占市场份额而定。按要求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为其终端客户储备85%的储气量,对所有终端用户负责保障供应。美国储气能力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达到高峰,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混合存在,随着其页岩气资源的革命性开放,对国家战略储备要求有所降低。日本为减少地震对LNG储库和电厂的危害,积极发展储气设施建设,其规模为世界罕见。在海啸和地震期间为应急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鉴与启示:我国储气库建设和运营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时间短,技术落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储气库建设多样性的特点,量力而行,扬长避短。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技术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具有成熟技术的储气库建设速度;其次,要走出去请进来,吸收和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储气库的建设技术,为我所用;再次,要重视储气库的人才队伍建设;最后,要高度重视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运营管理等技术的学习和推广。
4 欧美等发达国家储气库建设技术成熟,垫底气替代技术取得新进展
欧美等国储气库建设技术越来越成熟,发展比较迅速。随着建库时间的推移,其建库技术、运行管理技术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比较完善。在建库地质体的四维勘探技术、储气有效储量技术、数值模拟等技术热点上处于领先地位。
地下储气库一般要求地下油气藏有充足的垫气量,一般垫气量占油藏总气量的40%~70%。垫底气占投资很大一部分,很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不采出,即使采出也多是不经济的。通过利用惰性气体充当垫气可以降低天然气的损失,降低运营成本,大幅提高收益。欧美等国研究利用二氧化碳或入惰性气体作为储气库垫底气的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用二氧化碳或惰性气体替代天然气作垫底气,大大降低用作垫底气的天然气量,将极大降低储气库建设投资。
借鉴与启示:欧美发达国家的储气库建设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是制约我国储气库建设的瓶颈。务必花大力气进行学习和提升,主要是:一是要加强储气库地质工程评价、注排机理以及低成本储气库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攻关适宜我国地质特点的储气库核心技术,以储层渗流为核心、井筒—地面为约束条件等,加强数周模拟技术的运用,建成集地下、地面于一体的三维仿真數值模拟数字化储气库,两化融合,实现储气库地下—井筒—地面一体化设计、运行、管理;三是加强政府、企业、高校间的合作,促进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有效集成,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产、学、研产业联盟和利益共同体。
5 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对储气库建设运营监管不断强化,有效保证投资方利益
欧美等国强化储气库可行性经济评价、安全运行、环境保护、市场需求等方面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严格控制地下储气库费率,确保储气库建设投资方拥有一定的盈利空间。美国出台了《天然气法》《能源政策法》,英国专门出台了《土地利用计划和危险许可》《主要事故危害规章》《井场和操作章程》和《管线安全章程》等对储气库和管道生产运营具体流程进行规范。法国提倡成立上中下游一体化燃气公司,对储存设施进行严格管制,战略储备及调峰储备监管由法国能源监管委员会负责。通常采用峰谷气价,储气库属于独立商业运营,允许有合理的回报率。其中,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根据市场需求冬高夏低,两季价差超50%;法国实行冬夏差别价格,冬季气价是夏季的1.2~1.5倍。政府加强监管,一方面防止储气库容量拥有者利用储气容量和储气储备哄抬价格,扰乱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投资者建立合理价格预期,科学规划避免投资风险。既激励了各类资本投入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促进市场竞争,又防止了行业垄断。
借鉴与启示:商业储气库建设在欧美发达国家是相对成熟的。加快和促进商业建设需要政策和激励。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建设经营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上游生产企业直接运营,就业务进行独立核算;二是由政府审批的城市燃气企业经营管理;三是采用合作经营模式,上下游一体化运行。分摊运行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政府方要充分鼓励储气库建设运营的商业运作,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投融资渠道的支持、合资建设等。通过PPP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发行,募集资金用于以特许经营等PPP形式开展项目建设、运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商业储气设施建设运营,加快商业储气设施发展。
参考文献:
[1]天工.中石油地下储气库储气规模达400亿立方米[J].天然气工业,2018(1).
[2]王路.我国地下储气库技术国际领先[J].天然气与石油,2018(1).
[3]腰世哲.文96地下储气库运行实践探讨[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8(1).
[作者简介] 张光华(1965—),高级经济师,博士,长期从事与石油天然气工业相关战略规划等决策支持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经济开发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