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策略再探
黄瑞萍
摘要: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还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旨在改进教师对化学用语教学的低效,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情况。
关键词: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06
九年级的化学是启蒙课,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可一碰到化学用语如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学生的成绩就出现了很大的分化。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还将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持续性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主要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几点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利用兴趣,把握化学用语的分散教学时机
人教版教材从第二单元开始就在部分物质后出现物质的化学式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 [1]等。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早些接触化学用语,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本着这个思想在学生学习绪言课后,就开始逐步渗透化学用语的教学。笔者让学生先接触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氧元素(O)、氮元素(N)、氢元素(H)等,接着又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尝试记忆一到二十号元素名称及对应的元素符号,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如氧气的性质时笔者又循序渐进地介绍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在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时让学生识记文字和化学式的三种反应原理。学生在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和老师时,往往学习劲头十足,热情高涨,所以学生记忆这些化学用语时不仅不觉得是负担,反而带着一股劲,比谁记得又快又好,从多年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在这个阶段识记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掌握得很牢固的。这为后续新的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让学生在化学用语的后续学习上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很好地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让学生在化学用语学习上不存在那么大的畏难情绪,能够缓解学生因为化学用语的学习而出現过早的分化。
二、认清化合价实质,正确书写化学式
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化学式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第五、第六、第八、第十、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可是人教版的教材中对化学式的书写方式,仅从单质和化合物简单介绍了几类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至于为什么这么写,有什么规律,课本介绍的很少,学生在自己独立书写时,往往无法掌握,感到很茫然。如学生在书写氯化钙的化学式时常常出现CaCl的错误,在书写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时往往出现Na(OH)2的错误,书写碳酸钠的化学式时往往出现NaCO3的错误。为了避免出现这些不同类型的错误,笔者在化学式的教学上,特别注意理清源头,抓住本质。笔者先从元素化合价的实质,元素化合价的规律上进行剖析,结合前面学生已有的基础(一到二十号元素的记忆和认知),让学生熟练地书写一到二十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道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在认清化合价的实质后再结合人教版教材课本第八十五页的“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表”,帮助学生分析实质,掌握规律。这样学生在书写各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时才能够做到“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律并能够用好化学式的“8”字书写原则——“正前负后,约简交叉”写好化学式,对于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也能够掌握得清清楚楚,尽可能减少如上述简单的把元素符号拼凑在一起的各类化学式书写上的错误。
三、注意宏微观结合,形成有效的化学用语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还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模型,使学生建立起化学符号和实物的对应联系,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的感知与转换。如讲授水的化学式时可向学生展示实物一瓶矿泉水,并同时现场组装一个水分子球棍模型 [2],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通过观察水分子的球棍模型,加深理解水的化学式,知道H2O中数字和元素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如在学习氧气化学式数字“2”的含义时,很多学生会理解为两个氧原子,与2O中的数字“2”相混淆。这时笔者通过模型模拟O2和2O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往往表示的是原子的个数,意义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宏微观辨析,将抽象的符号直观化,微观的世界宏观化,学生才能形成有效的化学用语思维。又如在第五单元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授课时,笔者也很注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化学用语思维。化学方程式是综合度较高的化学用语,其要素主要有化学式、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等,而且化学方程式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应实质上的意义,关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上的实质意义;二是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例关系及各粒子的个数比例关系上的意义;三是宏观表征与微观表征相互转换上的意义。所以笔者在化学方程式这个重要的化学用语教学设计上通常都是先以具体的反应事实引入化学方程式,如在学习氢气燃烧化学方程式时,笔者先演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通过这样鲜活的反应事实引导学生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宏观反应,这是宏观表征向符号表征的转换,从而引出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接着尝试让学生画出与氢气燃烧化学方程式相对应的微观示意图,这是符号表征向微观表征的转化。由于化学方程式有着很明显的这三种表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抓住化学方程式的三层意义,不断强化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间的交互,从而让化学方程式真正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深刻起来,让化学用语从单一记忆型的知识转化为综合性的知识,成为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化学用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四、注意阶段整合,形成化学用语知识网络
初中阶段的化学用语在教材中分布较为零散,如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单元介绍了元素符号的含义,在第四单元介绍了化合价化学式的含义,在第五单元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些化学用语的学习分散在不同的单元,学生在学完后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混淆。所以作为教师要将它们归纳成表格汇总在一起,既形成了对比,又整合了知识。各化学用语含义整合见下表1。
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化学用语,它承载的不仅是单个化学事实的符号表征,它承载的更多的是核心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时,往往只能做到简单的机械性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它,会用它,在上学期学完化学知识,笔者梳理了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物质转化关系,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关系图将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很好地进行了归纳和对比,通过这个网络图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个初中上学期的化学方程式网络。同样在学完下学期的化学知识,笔者又和学生一起构建了以酸、碱、盐为核心的下册化学方程式的网络图,通过这个网络图帮助学生梳理了整个初中下学期的核心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这样的两次归纳和整合,不仅能很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还能很好地梳理物质之间的性质和联系,也能很好地将宏观表征和符号表征结合起來,从而让化学方程式真正地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深刻起来,而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性记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本质性的化学用语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化学用语教学。
五、结合考试评价,加强针对性的化学用语的练习
化学用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考试评价上。从表2中近五年化学用语在中考试卷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分值上看,平时在教学中还应加强有关化学用语的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 [3]。在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化学用语的练习非常少,就如重要的化学用语——化学式和化合价,有一些相关的练习,但是也非常的少,而化学式和化合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化学用语,它掌握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相关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程度。所以在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设计分步骤细化化学式的相关练习,有针对化学式意义的基础练习,有针对化合价的基础练习,有针对化学式的基础书写及含有原子团的专门训练练习,还有化学式的基本计算训练练习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练习要多样化,包括读、写、交流等多种环节,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将练习与反馈有机地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它常常成为一些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和学好化学的“瓶颈”,所以教师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上要特别注意教学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策略),才能突破和逾越它,从而引领学生顺利地跨越这片化学学习的“沼泽地”。
参考文献
[1] 王晶.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李鹏鸽,白伟.突出“宏-微-符”化学思维方式的课堂教学——以“化学式”一节课为例[J].化学教育,2012(11):49-51
[3] 王之宏.浅论加强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1(6):25-26
摘要: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还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旨在改进教师对化学用语教学的低效,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情况。
关键词: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06
九年级的化学是启蒙课,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可一碰到化学用语如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学生的成绩就出现了很大的分化。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还将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持续性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主要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几点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利用兴趣,把握化学用语的分散教学时机
人教版教材从第二单元开始就在部分物质后出现物质的化学式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 [1]等。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早些接触化学用语,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本着这个思想在学生学习绪言课后,就开始逐步渗透化学用语的教学。笔者让学生先接触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氧元素(O)、氮元素(N)、氢元素(H)等,接着又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尝试记忆一到二十号元素名称及对应的元素符号,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如氧气的性质时笔者又循序渐进地介绍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在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时让学生识记文字和化学式的三种反应原理。学生在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和老师时,往往学习劲头十足,热情高涨,所以学生记忆这些化学用语时不仅不觉得是负担,反而带着一股劲,比谁记得又快又好,从多年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在这个阶段识记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掌握得很牢固的。这为后续新的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让学生在化学用语的后续学习上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很好地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让学生在化学用语学习上不存在那么大的畏难情绪,能够缓解学生因为化学用语的学习而出現过早的分化。
二、认清化合价实质,正确书写化学式
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化学式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第五、第六、第八、第十、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可是人教版的教材中对化学式的书写方式,仅从单质和化合物简单介绍了几类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至于为什么这么写,有什么规律,课本介绍的很少,学生在自己独立书写时,往往无法掌握,感到很茫然。如学生在书写氯化钙的化学式时常常出现CaCl的错误,在书写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时往往出现Na(OH)2的错误,书写碳酸钠的化学式时往往出现NaCO3的错误。为了避免出现这些不同类型的错误,笔者在化学式的教学上,特别注意理清源头,抓住本质。笔者先从元素化合价的实质,元素化合价的规律上进行剖析,结合前面学生已有的基础(一到二十号元素的记忆和认知),让学生熟练地书写一到二十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道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在认清化合价的实质后再结合人教版教材课本第八十五页的“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表”,帮助学生分析实质,掌握规律。这样学生在书写各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时才能够做到“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律并能够用好化学式的“8”字书写原则——“正前负后,约简交叉”写好化学式,对于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也能够掌握得清清楚楚,尽可能减少如上述简单的把元素符号拼凑在一起的各类化学式书写上的错误。
三、注意宏微观结合,形成有效的化学用语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还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模型,使学生建立起化学符号和实物的对应联系,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的感知与转换。如讲授水的化学式时可向学生展示实物一瓶矿泉水,并同时现场组装一个水分子球棍模型 [2],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通过观察水分子的球棍模型,加深理解水的化学式,知道H2O中数字和元素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如在学习氧气化学式数字“2”的含义时,很多学生会理解为两个氧原子,与2O中的数字“2”相混淆。这时笔者通过模型模拟O2和2O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往往表示的是原子的个数,意义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宏微观辨析,将抽象的符号直观化,微观的世界宏观化,学生才能形成有效的化学用语思维。又如在第五单元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授课时,笔者也很注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化学用语思维。化学方程式是综合度较高的化学用语,其要素主要有化学式、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等,而且化学方程式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应实质上的意义,关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上的实质意义;二是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例关系及各粒子的个数比例关系上的意义;三是宏观表征与微观表征相互转换上的意义。所以笔者在化学方程式这个重要的化学用语教学设计上通常都是先以具体的反应事实引入化学方程式,如在学习氢气燃烧化学方程式时,笔者先演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通过这样鲜活的反应事实引导学生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宏观反应,这是宏观表征向符号表征的转换,从而引出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接着尝试让学生画出与氢气燃烧化学方程式相对应的微观示意图,这是符号表征向微观表征的转化。由于化学方程式有着很明显的这三种表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抓住化学方程式的三层意义,不断强化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间的交互,从而让化学方程式真正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深刻起来,让化学用语从单一记忆型的知识转化为综合性的知识,成为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化学用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四、注意阶段整合,形成化学用语知识网络
初中阶段的化学用语在教材中分布较为零散,如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单元介绍了元素符号的含义,在第四单元介绍了化合价化学式的含义,在第五单元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些化学用语的学习分散在不同的单元,学生在学完后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混淆。所以作为教师要将它们归纳成表格汇总在一起,既形成了对比,又整合了知识。各化学用语含义整合见下表1。
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化学用语,它承载的不仅是单个化学事实的符号表征,它承载的更多的是核心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时,往往只能做到简单的机械性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它,会用它,在上学期学完化学知识,笔者梳理了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物质转化关系,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关系图将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很好地进行了归纳和对比,通过这个网络图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个初中上学期的化学方程式网络。同样在学完下学期的化学知识,笔者又和学生一起构建了以酸、碱、盐为核心的下册化学方程式的网络图,通过这个网络图帮助学生梳理了整个初中下学期的核心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这样的两次归纳和整合,不仅能很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用语,还能很好地梳理物质之间的性质和联系,也能很好地将宏观表征和符号表征结合起來,从而让化学方程式真正地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深刻起来,而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性记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本质性的化学用语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化学用语教学。
五、结合考试评价,加强针对性的化学用语的练习
化学用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考试评价上。从表2中近五年化学用语在中考试卷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分值上看,平时在教学中还应加强有关化学用语的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 [3]。在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化学用语的练习非常少,就如重要的化学用语——化学式和化合价,有一些相关的练习,但是也非常的少,而化学式和化合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化学用语,它掌握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相关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程度。所以在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设计分步骤细化化学式的相关练习,有针对化学式意义的基础练习,有针对化合价的基础练习,有针对化学式的基础书写及含有原子团的专门训练练习,还有化学式的基本计算训练练习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练习要多样化,包括读、写、交流等多种环节,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将练习与反馈有机地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它常常成为一些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和学好化学的“瓶颈”,所以教师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上要特别注意教学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策略),才能突破和逾越它,从而引领学生顺利地跨越这片化学学习的“沼泽地”。
参考文献
[1] 王晶.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李鹏鸽,白伟.突出“宏-微-符”化学思维方式的课堂教学——以“化学式”一节课为例[J].化学教育,2012(11):49-51
[3] 王之宏.浅论加强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