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探索

乔羽
摘要:高校是培养传媒人才的基地。从目前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看,大多停留在基本能力的提升上,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文章挑选了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干课程其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为分析案例,寻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及具体路径。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高校艺术学专业,每年向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输送大量播音员主持人及出镜记者。而近几年来,频频出现播音员、主持人政治理论知识薄弱、职业素养偏低的现象,引起负面传播,让人唏嘘不已。面对多元文化和新媒体的冲击,作为党的“喉舌”更应该把握自身角色特性,在践行的基础上传播、宣扬,达到充分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道德和文化自觉,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文挑选了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干课程其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为分析案例,以期寻求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及具体路径。
挖掘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
专业课教学是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一般专业课教学是以小课组(15人左右)为单位,时长在2-3小时。相对于其他理论课程教学,专业课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最近距离、长时间接触的形式之一,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讲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了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性。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学生心中专业课教师的形象更为亲近,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在丰富生动、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易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情感接纳,形成心理认同感,进而外化于实践行动,达到隐形教育的目的。
探索《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播音主持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一般在学生大三阶段授课。结合本专业特色,这门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进行理论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新闻现场报道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规范地运用播音主持的艺术技巧来应对新闻现场报道创作的需要。然而,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新闻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指导性的理论教学滞后于业界的实践需求,导致毕业生进入到广播电视媒体等实践平台容易忽略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力,影响传播效果。在当前主旋律的宣传氛围中,作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载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更应在新闻讲述中注重内涵传播,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如今正处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学要不断创新,拓宽思路,如充分利用信息化、多渠道、交互传递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具体路径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在讲授基本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形成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
学习优秀报道案例,培养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敏锐度。在课程教学中,不能忽视把抽象的理论阐释转换为具体可感的案例讲解。优秀的报道案例将会成为最生动的教材,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其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敏锐度,进而不断提高报道能力。出镜记者做现场报道,最常见的是在重大灾难新闻现场进行报道。在这类报道中,如何树立国家形象,构建媒体公信力,彰显人文关怀尤为重要。因此,在讲授灾害新闻现场报道技巧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优秀的报道案例,让学生形象感知。如央视出镜记者蒋林在芦山地震、天津港爆炸事故等灾难现场非常注重正能量传播,在有声语言表达、肢体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得可圈可点,对于稳定受众心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出镜记者何盈做的一则“候鸟迁徙”现场报道非常有“温度”,令人耳目一新,被业界称为现场报道的新标杆。整个报道非常注重传达“人与动物的平等”,体现出新生态理念,传播了正能量。报道中,何盈在研究学者的指导下,以不伤害不影响候鸟正常生活的前提采用观察式报道,既完整真实地展现出候鸟迁徙的过程,又巧妙地规避了候鸟直播的不利之处。同时运用了极为生活化的表达语言,如“早晨被人叫醒”“在迁徙中完成一件大事,要找到另一半”等,处处传达着“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理念。
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提升主流新闻报道的表达能力。意识形态是抽象的理论层面,而核心价值观要落到实处,转化为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课程如果单从课堂模拟训练显然已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必须积极拓宽教学渠道,创新教学形式。在接触真实社会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认同。无疑,这种“转换空间”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感知主流价值观,为自身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笔者在以往教学中,多次尝试现场教学方式,上课效果和反响都不错。比如带领学生在校园一角进行模拟报道,既可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提升动态报道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校园文化,增强爱校情感。又如带领学生在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的活动中进行模拟训练,不可预知的动态信息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兴奋感,同时更使学生对于所在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文化理念有了新认识、新感知,城市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然,在进行现场教学时要注意场所的选择,现场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同时,预先制定好教学计划,编写详细的教学内容,设定好具体授课环节,以便走出课堂可以更好管理学生,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另外,在具体现场教学中,要注重及时互动,引导学生提升主旋律表达的报道能力。
利用直播平台,加强对正能量传播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以花椒、映客为代表的手机直播APP进入受众视野,一时间以零门槛、便捷性、时效性成为了全民的追捧。在此环境背景下,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开始尝试大屏播出、小屏补充的方式,逐步形成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样态。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课程教学中,可以及时跟随时代的发展,采用新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面对手机树立“直播人”观念,使其学会“分心”,不仅掌握描述现场的能力,还要提升与手机用户互动的技巧,并时刻注意信号、话筒、镜头等方面的因素。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其把握实践平台新要求,检验自身业务能力,从而深刻体会到正能量传播的主观能动性。
在此基础之上,主题的选取至关重要,这决定了新闻现场是否具备可视性、报道内容是否具有可听性。如今手机直播迅速发展,导致缺乏内容规范化管理,很多直播没有把握好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甚至还有不健康的内容肆意传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策划主题,既符合互联网舆论场特性又可提升媒体公信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另外,手机直播不同于课堂模拟训练,它已经是相对完备的传播过程,具有一定影响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直播时,要时刻注意提醒学生的仪表仪态,身正为范,体现出媒体人的可信度,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结语
高校是培养传媒人才的基地。从目前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看,大多停留在基本能力的提升上,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显然,高校的培养思路与当前媒体、受众的需求不吻合。如何快速轉变培养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一门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主干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途径,以这门课程为载体进行探索,可以说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当然,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引导,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认知中不断转换,从而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传媒人。(本文属2016年度山西省哲社规划课题《高校播音主持教学中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1.鄢 睿:电视新闻报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当代电视》,2016(2)。
2.杨 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教学初探》,《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2)。
3.王传珍:《手机网络直播:跻身移动互联网新风口,》《互联网经济》,2016(8)。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