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艾娟 杨振华
提要: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从阐述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分析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开发的对策,这对促进江西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作者简介:艾娟(1979-),女,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江西南昌330045)杨振华(1979-),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南昌 330029)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Ll029,属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近几年江西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江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够。江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的大省和农业的传统大省”,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作为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尤其是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笔者将在介绍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开发的对策。
一、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一)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的规模状况
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数量方面表现为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总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质量方面包括思想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这三方面内容。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社区一定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的总和。
从《江西统计年鉴2012》可以知道,全省从2007年至2011年,乡村人口数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26297843人降低到2011年的24372211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60.20%到2011年的54.30%,这些数据说明全省城镇人口在增加,部分乡村人口已经转化成为城镇人口,但总体而言,乡村人口城镇化率还是很低。江西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例大,农业经济成分比重多。
(二)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状况
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作为农业大省,2011年底江西拥有2437多万农村人口。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上升了,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农村住户劳动力拥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72%,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占5.63%,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92%。
(三)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的思想素质状况
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的思想素质整体水平不高,阻碍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洗礼,全省农村劳动者的思想观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全省各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农民思想素质也高低不等。该省农村由于生产力不发达,部分农民缺乏必要的收入来源,思想不开放,对教育投资认识不够,产生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在家待业;另外“重男轻女”的封建生育观念和“养儿防老”的封建家庭思想也依然存在。
二、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该省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而且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初升高无望、成绩不理想而转入职业教育学校,这加剧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途径、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于培养一般劳动者,毫无专业特色;在培养途径和方法上,仅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缺少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缺乏竞争力。
(二)农村成人教育规模不大
成人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对象是:农村和社会各方面急需的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向下级覆盖的区域来说,市、县级的分校还较多,到了乡镇几乎数量就很少了。可见,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这一重要教育环节在该省仍然处于一个发展较缓慢的阶段。
(三)农村人力资源的卫生保健状况差
该省农村人力资源卫生保健状况差,农民生活水平低,身体素质普遍低下。该省近年来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在逐年增加,这说明该省农村卫生保健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全省农村的卫生保健状况仍然十分落后,2010年底,全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172个,卫生技术人员15.8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621个,乡镇卫生技术人员3.9万人。该省农村大约每干人拥有1.36个卫生技术人员,与全省平均值相比有较大差距。2012年全省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支出5129.78元,其中医疗保健的支出为380.45元,仅占总消费支出的7.42%。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家庭在农村卫生保健投资方面都是不足的,这已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民奔小康的进程。
(四)农村劳动力的迁移能力不强
这里所指的迁移能力主要是指向外输出能力和向内吸引能力。一方面,出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数量相对于农村总人口数量来说,还是不多。主要人员还以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为主,高层次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相对缺乏,这样对劳动力的向外输出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作为对回乡创业者的支持,积极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增强乡镇企业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以解决当地农民职业培训及就业问题,但相对于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农村人力资源利用、改造与发展的活动。或者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
(一)加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面向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青年农民,城镇在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现(退)役士兵等开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拓展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政府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从制度上保障,更要从资金上增加投入。目前资金短缺直接导致农村职业教育规模小、办学质量差,它成为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农村职教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参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全免费教育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同时加强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室、实验楼、宿舍、办公楼等硬件设施,改革目前的培养模式,职业学校要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达到学生可以学技能、企业可以物色合适人才的双赢局面。
农村成人教育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但过去的成人教育形式简单,内容单一,层次较低,己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我国加入WTO后,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已突出表现出来。国外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提高了检测标难,设置了许多技术壁垒,交易受阻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就有必要对传统农产品和传统农业生产劳作方式加以改进,但是广大农村劳动者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成人教育,及时了解国际农产品新标准和发达国家通行的对农业生产过程加强质量控制的先进做法,掌握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阳光工程”及其他培训工作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当前,江西省“阳光工程”在按照国家部署展开工作,但影响不大,需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一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工作宣传。宣传要突出“阳光工程”品牌,重点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和典型学员事迹。二要加大培训资金补助的投入。建议中央和省里大幅度增加补助资金的投入,农民个人仅需投入少额的费用,就能学到技术,这样将极大调动农民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要加强培训转移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要把握好职业技能培训环节,转移就业环节,基础工作环节。
广泛开展其他形式的农民培训工程。一是绿色证书工程。按照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骨干。二是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重点对农村优秀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三是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培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
(三)构建农民终身学习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重视农民终身学习问题,树立农民终身学习观念,建立农民学习网络,增强农民终身学习能力,构建农民终身学习体系。让农民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是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各方面的需求,农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文化,掌握了技术、懂得了经营、了解了管理,逐渐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职业农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隐含3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具体工作,也是一个目标,同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农民的积极参与,教育培钏工作的支撑。
(四)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保健资源,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
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就须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保健资源,不断缩小城乡间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确保农村人口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制定农村公共卫生计划,传播医疗卫生信息,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针对传染病、非传染病及流行病的新药与疫苗的开发研究,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设施和安全用水设施,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和母婴保健服务,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把卫生扶贫和经济扶贫结合起来,使穷人和低收入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医疗救助,这不仅可以实现公平,而且可以提高效率;加强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并适当向农村倾斜,要把农村人口的公共卫生支出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规范转移支付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