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发展现状

    王尊

    摘要:民歌等传统音乐的发展在我国历经考验,随着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渐开展,民歌也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如何传承和发展好民歌等传统音乐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民歌在大学生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中国民歌在当代文化中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民歌? ?问卷调查? ?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61-03

    随着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渐开展,民歌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但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变革,民歌的发展变化也是跌宕起伏,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层出不穷的新潮音乐随着网络发展蓬勃涌入,尤其一些“俗乐”对青年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对其的传承与发展任务更为艰巨。

    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民歌在大学生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其目前的发展现状。

    一、民歌的发展现状

    笔者在就读的青岛大学随机选取了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音乐相关专业学生共计32名,非音乐专业学生共计19名。下面笔者将选择几项关键调查,结合民歌的发展现状,对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大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在多选题的条件下,调查结果显示有80.39%的同学喜欢流行歌曲,43.14%的同学喜欢交响乐,却只有17.65%的学生喜欢民歌,且这9名明确表示喜欢民歌的同学中,有8人都是民乐相关专业,包括民族乐器及民歌演唱等。在社会不断发展、网络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拥有了更多地渠道,可以更便捷的接触到全世界各地不同类型音乐,却也受到周围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的青年一代更加追捧一些更新潮的外来音乐风格,也更加忽略了本民族特有的民歌等传统音乐。而相比于我们自己的民歌、民乐类的音乐会,我国的观众反而更喜欢观赏西方的交响乐类音乐会。

    平常是否听民歌?在这一题的调查结果中,只有4名同学表示会特别找民歌听,却有13名同学表示在听到民歌时也会换歌(台),而其他34名学生也只是在电视节目中恰好听到时会欣赏一下。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青年一代,几乎每天都会听音乐,在地铁马路上更是随处可见耳机一族,大家听流行歌、刷抖音神曲,却几乎没人会主动听民歌。但若没有受众群体、没有市场,我们的民歌又如何才能不断发展下去呢?

    请分析不听民歌的最大原因。笔者发现,这其中有5.88%的同学明确表示出听民歌是没有用且浪费时间的,86.27%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听民歌,而其他同学也表示不听民歌是因为要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等。当代青年人的娱乐方式及视听欣赏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生存空间不断萎缩,很多乐器、剧种甚至都己失传。

    是否有会唱的民歌。这里有58.82%的同学表示会完整演唱几首特别流行的(如小白菜、茉莉花等),只有15.69%同学能将大众熟悉的民歌都完整演唱,但这些同学均是音乐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是在上完我校设置的中国民族音乐课后学会的,而有25.49%的學生表示基本没有一首可以完整演唱的民歌,而这其中有不少还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而在只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项调查中,在中国民族音乐课堂上学习的30余首民歌里,只有5%的同学表示在学习前就能将四分之三的作品进行哼唱,却有8%的同学表示一首都没听过、20%的同学只能哼唱出一两首。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本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对于民歌的教学和欣赏是有很多欠缺的。

    将来对于民歌的态度。民歌从创作到传唱发展都源于人民群众,这一问题的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们对于民歌将来发展的态度,是否会有意培养后代学习、欣赏民歌,由此分析民歌在将来的发展前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9%的同学有主动让后代学习民歌的意向,大部分的学生更多是看孩子们自己的兴趣发展,持观望态度,并不主动规划也不会阻拦,但还有12%的同学是明确表示不让后代学唱和欣赏的。调查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同样是值得我们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反思的,青年一代对于民歌的偏好将直接影响着民歌之后的发展道路,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是最大的,我们的父母曾用“摇篮曲”哄我们入眠,在我们的童年中不断哼唱着“茉莉花”,给我们讲“小白菜”的故事,而当现在青年一代逐渐长成父母,他们会唱的却只是一首一首的流行歌曲,民歌的教育又会何去何从呢?

    二、当代民歌发展困难的原因分析

    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发展潮流驱动下,民歌等传统音乐的发展困难也是一个必然,影响原因内外兼有。

    (一)外部因素

    这一部分主要来自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新潮音乐风格的冲击,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国外流行音乐因其内容时尚、学习便捷等优势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因而更加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而随着城市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青年人有了更加丰富的夜生活,电子音乐等新潮音乐风格充斥其间。另一方面,随着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各种音乐选秀类节目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新生音乐风格的发展,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短视频、直播软件充斥着我们的网络生活,更加扩大了流行音乐及一些新潮音乐风格的发展平台。

    这种对流行音乐等的助力作用就更加扩大了对民歌等传统音乐的冲击,挤压了我们本民族民歌等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

    (二)内部因素

    我们都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外部的阻力虽然给民歌等传统音乐的发展帯来了不少困难,但其自身却负主要责任。而造成民歌现阶段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现在中国的音乐教育大多以西方音乐为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开始学生们欣赏和学唱的大多都是西方的各种民谣,艺术类专业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也是西方的课程为主等。不难发现,西方音乐的发展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民歌等中华传统音乐的一大特色,更加重视演唱演奏过程中的二度创作,但这种特色的弊端就是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而缺乏理论的支撑,必然会在传承和发展之路中遇到“拦路虎”。

    三、民歌的发展建议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所在。民歌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对民歌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应该长期思考、研究的方向。

    通过学校教育使观念更新。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数字音乐及各种“新潮”音乐充斥着人们尤其是青年的耳朵,对于传统音乐的印象有着陌生与误解,民族意识薄弱,对民歌不感兴趣。《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之下,面对西方音乐的冲击,国家要提高师资力量,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应更加重视传统音乐的灌输,纠正学生的观念是每个音乐教育者的责任。

    利用现有资源,科学地传承及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流行音乐的发展平台,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民歌,也已经有很多的人尝试在这些平台中推广我们的民歌等传统音乐,比如最近的《即刻电音》中的蒋亮,就在他的电子音乐中运用了丰富的民歌素材,包括侗族大歌等等,激发了年轻的观众们对于民歌的兴趣,也有很多人由此热爱上了自己民族的音乐!同時,我们要深入到民歌的核心与灵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音乐形态和运作模式,如代表人物杨丽萍的《云南印象》作为近代舞蹈史上第一个自己营销推广的原生态民族歌舞,由乡村走向世界,探索出了崭新的运作模式,这就是一种优秀的创新传承方式。

    完善制度。为保护与传承民歌等传统音乐,国家也应建立完善相应制度。我国在2003年开始有了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面有几点要求:做好普及工作,尊重传统,充分认识其中的先进部分。除非物资文化遗产外,针对文化流失严重的现象应该采取保护政策,增强对乡村文化的积极引导。

    综上,随着时代发展,民歌等传统音乐也不断变革,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遵循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精神,同时吸收优秀外国音乐因素来继承发扬传统音乐就能使其不断推陈出新,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春燕.中国传统音乐之美与其内涵的跨文化传播[J].北京社会科学,2016,(02).

    [3]马铭慧.论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5,(1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