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周艾平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载体,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对于加快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应该注意到,虽然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由于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其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龍凤镇青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为例,通过对该合作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别对合作社领导班子、社员等利益主体进行访谈,总结出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青堡村乡村旅游资源等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者提供参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F592.7
1 发展现状
1.1 青堡村介绍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青堡村地处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西北,距离恩施城区45千米,与重庆市奉节县龙桥乡山水相连,平均海拔1200米,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是2017年国家民委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然资源方面,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境内由富硒土壤、富硒山泉水、富硒动植物资源聚集形成了天然富硒生物圈,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硒含量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同类物种。硒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已被证明具有防癌与延缓衰老的功效。青堡村属气候湿润区,森林覆盖率达83%,年平均气温16.2℃,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其独特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范围内的生物硒资源、天然氧吧、绿色环境等都是开发健康养生产业的理想之地。
1.2 青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现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在此背景下,2017年,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政府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优势,推动民宿业发展,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牵头+民众参与”的模式,由龙凤镇出台民宿房间统一改造的标准和扶持政策,镇里对参与改造房间的民宿每个房间给予5000元的补助,每户最高补贴五万元,对带动游客的合作社,每带动100人住宿7天以上,按游客人数每人补贴10元。2017年青堡村共接待游客960人次。截至2018年9月,青堡村有李八姑、康旅、兴试点三个民宿专业合作社,共有80余家民宿。由于青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还不成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该村乡村旅游合作社仍存在一些问题。
2 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能力弱,产业链不够深入
从青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营业执照中可看到该村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包括休闲观光农业,餐饮、住宿服务;民宿工艺品开发;民族服饰、土特产品等,但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合作社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最基础的吃住层面,对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等满足游客精神需求的产业几乎没有。在访谈过程中村民普遍反映除了七月和八月会有武汉或者重庆的游客过来短暂避暑入住一段时间,其他时间没有游客前来,多名村民提到很多游客感叹附近没有可去的景点,以至于游客入住的时间不长。由于秋季天气开始转凉,避暑功能弱化,再加上缺乏高品位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所以民宿的季节性经营表现得非常明显。
2.2 利益协调与资源调配矛盾,造成农民对合作社的不信任
由于通过合作社带来的客源即使是旺季也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社员房间的入住率,且合作社在客源分配过程中,该村的合作社经常会优先考虑入社的村干部或是与合作社关系密切的社员,导致该社社员对合作社抱怨颇多。而没有社会资源,无能力自己揽客的社员则对合作社产生了不信任,认为合作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实质的利益。长此以往,将会使社员对合作社的合作精神缺乏认同感。
2.3 缺乏高素质的合作社管理人才
经过走访发现,青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普遍缺乏既能协调合作社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又懂得合作社本身经营的综合性管理人才。现有的管理人员多为农民或者村干部,村干部虽然在处理与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方面能发挥部分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合作社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培训,且村中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空心化严重,很难找到具备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
2.4 从业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经营观念落后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员的文化水平大多为小学和初中,且民宿服务人员多以留守在村的老弱人员为主,虽然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对社员进行了基本的服务礼仪培训,但由于社员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很难真正吸收理解相关知识技能。由于大部分社员缺乏到外面见世面的机会,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城镇,他们认为只要按照合作社的统一要求装修好民宿房间,客人就会过来,而并不了解游客真正需要体验的是什么。这些将会让游客的旅游感知体验大打折扣。
2.5 合作社市场营销不活,宣传力度不大
由于社员缺乏系统的营销知识,对营销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也缺乏推广特色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意识,大部分社员的民宿房间即使在旺季也不能天天满房。经调研发现,多半社员都处于等靠要客人的状态,有个别社员会建立回头客档案,在客户离开后继续与客人保持联系。合作社揽客的方式除了与当地旅游局合作,其他就是靠社长或主要管理人员的社会资源获取客源。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及天然富硒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利用并让游客知晓,访谈中多数社员对当地的文化并没有概念,经解释后也没有意识到特色文化的打造需要合作社和社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所有的社员都认为应该由政府或合作社来负责进行文化宣传和传播。每家每户的房间均为钢筋混凝土形式建筑,并没有突出当地少数民族建筑特色。虽然该村在2018年夏季举行了“青堡民宿杯”系列农村乐赛事,包括剥包谷比赛、厨艺大赛、农作物认全挑战赛等,但其中的农事体验活动并没有延续到活动后,也没有其他的民俗活动可供游客参与体验。
3 提升发展青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对策
3.1 招商引资帮助深化旅游产业链,建立智能温室景点
针对合作社经营能力弱、产业链不够深入的问题,合作社应该结合“产、供、销、吃、住、娱、游、购”八个环节,着重从游客的精神需求方面深化乡村旅游产业链。鉴于合作社能力有限,一开始缺乏足够的资金打造旅游景点或其他相关产业,但可以招商引资引进其他旅游开发企业负责相关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经营,形成“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同时,可以结合富硒、夏季凉爽等优势发展养老养生产业。增加一些农事体验活动如春、秋季的采摘活动等,其他手工体验活动如篾制品编织,制作土特产香肠、腊肉及其他当地特色美食等。至于民宿秋冬季节淡季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部分智能温室景点,如利用民风民俗文化开展民俗展示厅、温室土特产展销集市,开发民俗游戏与游客互动。也可建智能温室植物园、亲子乐园等冬季项目。
3.2 建立以民宿服務考核标准为基础的利益分配制度,引入监督体系
关于利益协调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社员对合作社产生不信任等寻租问题,合作社应及时完善相关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以民宿各类服务为基础的考核、评价制度,合作社应按相关考核制度作为分配客源的标准,对硬软件设施服务优等、游客评价好的民宿给予相应的优先分配客源的鼓励机制。同时引入监督体系,内部应设立监事会和社员投诉窗口,确保社员对旅游合作社经营情况的知情权,并组织社员学习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以使社员明确合作社与社员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增进理解。
3.3 实施内部激励,吸引年轻人返乡,与高校合作,注重人才培养
针对合作社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及从业者文化水平低,经营观念落后的问题,首先,要在合作社内部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使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和经营业绩相挂钩,同时吸引外出务工视野开阔的年轻人返乡参与经营管理合作社。其次,可考虑与高校合作,让高校推荐优秀毕业生任职合作社管理人员,由高校老师参与面授培训、指导当地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关于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知识以及普通话沟通交流学习,转变社员的落后观念,培养其文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提高社员及其他从业者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此外,还可以组织合作社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或邀请返乡年轻人分享在外打工时的所见和体验,让管理者和社员了解城市游客的想法,丰富当地人的知识。
3.4 深度挖掘特色自然和文化资源,利用多种营销手段
充分利用当下的互联网营销优势,积极与携程、去哪儿等订房网站合作导入客源。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武汉及重庆各类旅游展销会、推介会等,积极与周边旅行社和旅游代理机构建立业务关系,逐步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文化方面,合作社应鼓励社员积极将民宿改造成具有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内部装饰应含有农耕文化特色的装饰;鼓励社员利用自己的技能及创新打造主题民宿,比如以当地竹制品为特色的竹编制品主题民宿,或者以根雕为装饰的主题民宿,突出少数民族建筑本身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特色。
4 结 论
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作用,就必须从深化乡村旅游产业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入手解决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此带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对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邢成举,胡联.旅游合作组织、旅游扶贫与村庄发展——基于北京市密云县的调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0):1-7,37
[2]朱玉英.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胡厝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发展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3]刘涛.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基于莱芜城岭村和房干村的案例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2(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