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氯霉素的概况及其检测方法
王仁华
摘要: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广谱抗菌素,它有非常好的抗菌作用,因价格较低且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作为猪、禽类和水产促生长的添加剂,但氯霉素对人体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对于饲料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就氯霉素及其检测方法做一概述。
关键词:氯霉素;危害;检测方法
1.氯霉素的基本性质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分子式为C11H12Cl2N2O5,分子量为323.13,无臭,味极苦,常态下呈针状或是片状的白色或是微黄色晶体,在干燥时不易分解较稳定,熔点为149-153℃,煮沸时也不见分解,在酸性以及中性溶液中极稳定不易分解,微溶于乙醚、氯仿以及水,水溶性为2.5g/L(25℃),易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苯和石油醚,遇碱类物质则容易失效。氯霉素是一种有旋光活性的酰胺醇类抗生素,最开始是在链霉菌的发酵液中提取到,酰胺醇类抗生素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
2.氯霉素的应用
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常见的用于治疗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等的抗生素。氯霉素作为一种具有旋光活性的广谱抗生素,具有优良的抗菌性以及可大量生产价格低廉,稳定性较好被广泛应用于畜禽以及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方面。
3.氯霉素的毒害作用
氯霉素固然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它对人体存在极大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在畜禽产品和畜禽体内发现氯霉素的残留量很大,将其毒副作用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氯霉素对骨髓造血机能会产生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的紫癜、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可能进展至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灰婴综合征,如果婴儿或是早产儿食用的乳制品或是母乳中含有氯霉素,婴儿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灰婴综合征,会出现皮肤呈灰色、呼吸紊乱、体温下降、腹胀、呕吐等症状,死亡率高达40%。对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可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和中毒性精神病等。胃肠道症状和口部症状,胃肠道症状有腹胀、腹泻、恶心等,常见的口部症状是口部疼痛、口角炎、口腔黏膜充血等。
4.氯霉素的规定检测限
氯霉素残留问题引起国际组织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禁止使用此类药生产动物源性食品,我国农业部已将氯霉素从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中删除列为禁药,在《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规定》中规定可食部分不得检出。自2001年以来,我国出口的水产品、蜂产品频频被进口国检出CAP残留,目前世界各国不断降低氯霉素的最高残留量检测限,日本2002年度对进出口蜂蜜中氯霉素的检测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其检测低限为0.1μg/kg。欧盟1992年对于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0μg/kg,2004年欧盟将氯霉素的检测低限降低为0.1μg/kg,美国FDA规定的检出限也由原来的5μg/kg改为1μg/kg后又降为0.3μg/kg。
氯霉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是毒副作用较大,不仅会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对CAP的进行快速、灵敏、简便、准确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微生物测定法,第二类是免疫分析法,第三类是仪器分析法其中的微生物测定法和免疫分析法属于现象反映筛选检验方法,仪器分析法则是定量检测的方法,除了主要的三类外还有其他的方法。
5.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5.1 微生物测定方法
微生物法是根据氯霉素是属于抗生素来设定的实验方法,原理是如果检测的样品中如有抗生素的残留则会对实验中培养的细菌产生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形成抑菌圈,根据有无抑菌圈以及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检测结果微生物法可以根据检测的抗生素的种类不同来培养不同的细菌。目前微生物测定法主要有棉签法、杯碟法、纸片法、TTC法、戴尔沃检测法、蓝黄检测法(BY法)、发光细菌法等。
5.2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自1975年Milstein和Kohler首次在体外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均一性的单克隆抗体以来,免疫标记技术便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查阅的资料知道免疫分析法有以下的几种:酶联免疫法(ELISA)也就是本次毕业设计所使用的方法,酶免疫标记技术是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反应,然后与酶底物作用,形成有色沉淀物,进而进行观察测定的技术。分为之间酶联免疫分析和间接酶联免疫分析,沈建忠等人用化学发光ELISA检测了肌肉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回收率在97-118%范围内。酶联免疫法操作简便,检验快速,现象明显但出现假阳性的现象。
其他的免疫分析法还有:放射免疫分析(RIA)、常用来检测小分子农兽药的痕量残留的免疫荧光分析法(FI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时间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实验结果,无需设备,胶体金试纸条是一次性使用的,无需清洗避免了上一个样品对下一次检测的干扰。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CL—ELISA)与传统的比色ELISA法相比,灵敏度可以提高几倍到十几倍,而且有着更低的检测下限,比起ELISA,CL—ELISA所用时间更短检测更为快速不需要长时间的孵育另外,化学发光反应不需要加入终止试剂,样品反应结束后即可进行检测,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结果由光子数表现出来,因此样品的颜色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避免了比色ELISA中使用的致癌物质,所以成为了ELISA法新的发展趋势。还有磁分离酶联免疫检测方法(MAIA)和CHARMⅡ分析法等多种免疫分析的方法。
5.3 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一种对设备要求较高的检方法,检测成本相对于微生物法和免疫分析法要高,但仪器分析法的准确性以及权威性更大,常见的仪器分析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是残留检测中的常用方法。Wal等1980年首次研究报道了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其检出限为5μg/kg,回收率为72% ~9915%。此法精确度高,重复性强但是操作复杂费时,仪器设备成本高。气相色谱法(GC)王建华等研究报道了测定鱼肉中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吸管气相色谱法。当添加水平为5μg/kg~20μg/kg时,回收率为80% ~108%。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并且检测限低,但其由于受到氯霉素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速度慢、仪器化程度高且价格昂贵,适用范围比较小。
为了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联用技术,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技术联合应用,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联用技术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李鹏等用GC—MS法检测了动物组织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残留量,其中氯霉素的检出限达到了0.03μg/kg,其他两种物质均为0.2μg/kg,回收率为80% ~111.5%。杨成对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 MS)测定对虾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定量检测下限为0.07μg/kg,平均回收率在89%以上。联用技术奖两种分析技术相结合改善了某一种方法的不足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6.总结
由于氯霉素的生产成本不高,可以大量的生产,应用也比较多,危害较为严重,对于氯霉素的检测需要有较为快速的方法。总结查阅的文献资料,对氯霉素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氯霉素的检测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微生物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费用少;缺点是:易受干扰、检测限高且灵敏度不高。免疫分析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可以成批检测,仪器化程度和成本低灵敏度高;缺点是:影响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以及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操作重复性高;缺点是:仪器设备要求高,分析速度慢,样品处理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本次毕业设计选用的酶联免疫法可以快速的检测出氯霉素的含量,但要作为检测定性的话还需要仪器法来进一步确定,酶联免疫只能有一个初步的检测结果。在氯霉素的检测方面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配才能的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略)
摘要: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广谱抗菌素,它有非常好的抗菌作用,因价格较低且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作为猪、禽类和水产促生长的添加剂,但氯霉素对人体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对于饲料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就氯霉素及其检测方法做一概述。
关键词:氯霉素;危害;检测方法
1.氯霉素的基本性质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分子式为C11H12Cl2N2O5,分子量为323.13,无臭,味极苦,常态下呈针状或是片状的白色或是微黄色晶体,在干燥时不易分解较稳定,熔点为149-153℃,煮沸时也不见分解,在酸性以及中性溶液中极稳定不易分解,微溶于乙醚、氯仿以及水,水溶性为2.5g/L(25℃),易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苯和石油醚,遇碱类物质则容易失效。氯霉素是一种有旋光活性的酰胺醇类抗生素,最开始是在链霉菌的发酵液中提取到,酰胺醇类抗生素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
2.氯霉素的应用
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常见的用于治疗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等的抗生素。氯霉素作为一种具有旋光活性的广谱抗生素,具有优良的抗菌性以及可大量生产价格低廉,稳定性较好被广泛应用于畜禽以及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方面。
3.氯霉素的毒害作用
氯霉素固然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它对人体存在极大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在畜禽产品和畜禽体内发现氯霉素的残留量很大,将其毒副作用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氯霉素对骨髓造血机能会产生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的紫癜、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可能进展至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灰婴综合征,如果婴儿或是早产儿食用的乳制品或是母乳中含有氯霉素,婴儿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灰婴综合征,会出现皮肤呈灰色、呼吸紊乱、体温下降、腹胀、呕吐等症状,死亡率高达40%。对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可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和中毒性精神病等。胃肠道症状和口部症状,胃肠道症状有腹胀、腹泻、恶心等,常见的口部症状是口部疼痛、口角炎、口腔黏膜充血等。
4.氯霉素的规定检测限
氯霉素残留问题引起国际组织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禁止使用此类药生产动物源性食品,我国农业部已将氯霉素从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中删除列为禁药,在《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规定》中规定可食部分不得检出。自2001年以来,我国出口的水产品、蜂产品频频被进口国检出CAP残留,目前世界各国不断降低氯霉素的最高残留量检测限,日本2002年度对进出口蜂蜜中氯霉素的检测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其检测低限为0.1μg/kg。欧盟1992年对于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0μg/kg,2004年欧盟将氯霉素的检测低限降低为0.1μg/kg,美国FDA规定的检出限也由原来的5μg/kg改为1μg/kg后又降为0.3μg/kg。
氯霉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是毒副作用较大,不仅会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对CAP的进行快速、灵敏、简便、准确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微生物测定法,第二类是免疫分析法,第三类是仪器分析法其中的微生物测定法和免疫分析法属于现象反映筛选检验方法,仪器分析法则是定量检测的方法,除了主要的三类外还有其他的方法。
5.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5.1 微生物测定方法
微生物法是根据氯霉素是属于抗生素来设定的实验方法,原理是如果检测的样品中如有抗生素的残留则会对实验中培养的细菌产生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形成抑菌圈,根据有无抑菌圈以及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检测结果微生物法可以根据检测的抗生素的种类不同来培养不同的细菌。目前微生物测定法主要有棉签法、杯碟法、纸片法、TTC法、戴尔沃检测法、蓝黄检测法(BY法)、发光细菌法等。
5.2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自1975年Milstein和Kohler首次在体外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均一性的单克隆抗体以来,免疫标记技术便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查阅的资料知道免疫分析法有以下的几种:酶联免疫法(ELISA)也就是本次毕业设计所使用的方法,酶免疫标记技术是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反应,然后与酶底物作用,形成有色沉淀物,进而进行观察测定的技术。分为之间酶联免疫分析和间接酶联免疫分析,沈建忠等人用化学发光ELISA检测了肌肉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回收率在97-118%范围内。酶联免疫法操作简便,检验快速,现象明显但出现假阳性的现象。
其他的免疫分析法还有:放射免疫分析(RIA)、常用来检测小分子农兽药的痕量残留的免疫荧光分析法(FI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时间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实验结果,无需设备,胶体金试纸条是一次性使用的,无需清洗避免了上一个样品对下一次检测的干扰。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CL—ELISA)与传统的比色ELISA法相比,灵敏度可以提高几倍到十几倍,而且有着更低的检测下限,比起ELISA,CL—ELISA所用时间更短检测更为快速不需要长时间的孵育另外,化学发光反应不需要加入终止试剂,样品反应结束后即可进行检测,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结果由光子数表现出来,因此样品的颜色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避免了比色ELISA中使用的致癌物质,所以成为了ELISA法新的发展趋势。还有磁分离酶联免疫检测方法(MAIA)和CHARMⅡ分析法等多种免疫分析的方法。
5.3 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一种对设备要求较高的检方法,检测成本相对于微生物法和免疫分析法要高,但仪器分析法的准确性以及权威性更大,常见的仪器分析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是残留检测中的常用方法。Wal等1980年首次研究报道了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其检出限为5μg/kg,回收率为72% ~9915%。此法精确度高,重复性强但是操作复杂费时,仪器设备成本高。气相色谱法(GC)王建华等研究报道了测定鱼肉中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吸管气相色谱法。当添加水平为5μg/kg~20μg/kg时,回收率为80% ~108%。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并且检测限低,但其由于受到氯霉素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速度慢、仪器化程度高且价格昂贵,适用范围比较小。
为了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联用技术,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技术联合应用,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联用技术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李鹏等用GC—MS法检测了动物组织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残留量,其中氯霉素的检出限达到了0.03μg/kg,其他两种物质均为0.2μg/kg,回收率为80% ~111.5%。杨成对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 MS)测定对虾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定量检测下限为0.07μg/kg,平均回收率在89%以上。联用技术奖两种分析技术相结合改善了某一种方法的不足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6.总结
由于氯霉素的生产成本不高,可以大量的生产,应用也比较多,危害较为严重,对于氯霉素的检测需要有较为快速的方法。总结查阅的文献资料,对氯霉素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氯霉素的检测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微生物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费用少;缺点是:易受干扰、检测限高且灵敏度不高。免疫分析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可以成批检测,仪器化程度和成本低灵敏度高;缺点是:影响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以及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操作重复性高;缺点是:仪器设备要求高,分析速度慢,样品处理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本次毕业设计选用的酶联免疫法可以快速的检测出氯霉素的含量,但要作为检测定性的话还需要仪器法来进一步确定,酶联免疫只能有一个初步的检测结果。在氯霉素的检测方面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配才能的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