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音乐教育实践谈
王甲华
【摘 要】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服务大众,但大多爱好音乐的人对乐理知识知之甚少,仅限于模仿学唱。普及音乐教育,让爱好者有自己的“音乐工具”,从而丰富人们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音乐教育;群众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83-01
音乐教育,就是让学习者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研修,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具体地说就是服务爱好音乐的人群,让他们在喜欢、追求、演绎音乐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实用工具。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演唱已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普及,各种声乐班、舞蹈班、戏曲班、器乐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怎样使音乐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普及和发展?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剖析这个过程。
一、基层群众对乐理知识的生疏,导致辅导的效率低下
作为文化馆辅导老师,下乡为基层群众提供文艺辅导是我们的职责,在朝阳县28个乡镇中,群众自办艺术团体达二十余个,多数对乐理知识知之甚少。近年来,朝阳县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大地放歌”为品牌积极的开展起来,可在辅导过程中,群众对乐理知识的匮乏以及对歌曲、戏曲唱腔学习领悟较慢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辅导进程,同时,也延误了演出的时间,造成了各乡镇演出时间的冲突。以朝阳县古山子镇的“康怡大妈”演出队为例,在辅导她们学唱的过程中,这些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大妈们,没有一个识谱,就连简单的乐理知识也不了解。所以,在基层的文化群众中普及音乐教育,让基层的文艺群众懂一些乐理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这些群众文化辅导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辅导中注重对辅导对象增加一些音乐教育方面的知识,那么,在未来演出的实践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以音乐为依托的多种艺术发展
音乐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结合实际,立足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艺术培养,最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艺术活动策划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多方面的应用型专业技术型人才。但就目前而言,具备这样条件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群众文化辅导领域少之又少。我们朝阳县文化馆文艺辅导部,目前有辅导员八名,担负着全县28个乡镇三百多个行政村近千名群众的文艺辅导任务,每年下乡辅导调研达二百余人次,行程千余公里。由于辅导人员的缺乏,导致我们的辅导质量不高,群众的艺术水准必然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以音乐为依托的如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三、以教学辅导实践谈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众所周知,音乐对人的素质影响是极深远的,培养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纵观古今中外,在艺术教育领域,无数的事例证明,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和人的灵魂启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今,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给了音乐教育事业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传播条件。朝阳县是个农业大县,28个乡镇的学生都处在偏远农村,由于受客观环境限制,他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严重欠缺的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成才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建立艺术培训基地,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学习文化知识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文化馆为了普及音乐教育,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在部分基层的学校建立起了艺术培训基地,在课余时间免费为学生进行声乐、器乐、戏曲等艺术方面的培训,让学生们在音乐的欣赏和陶醉中,渐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然后,开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多利用网络空间歌曲传播速度快、音乐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让学生们在娱乐当中接受音乐教育。对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如:识谱教学,则采用与器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借助简便易学的葫芦丝、电子琴等器乐工具的辅助来理解简谱和五线谱等乐理知识。此外,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们还使用一些音乐律动的舞蹈和手语操等艺术形式,这有助于学生们对音乐节奏的接收与训练,让音乐节奏配合拍手、跺脚、抖肩等舞蹈语言辅助练习,将枯燥的教学变为丰富的实践,让学生们很自然的在游戏玩乐中掌握了音乐知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此外,还针对不同意境的歌曲,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如:学唱励志的歌曲,让学生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学唱爱国爱家的歌曲,让学生树立博爱的情怀;学唱军旅歌曲,让学生树立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这种音乐教育的普及,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让音乐的大门在所教授的学生们中间开启,让音乐教育促进学生们的智能开发、品行培养,让学生们在音乐教育的影响下健康成长,逐步养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纯洁优雅的风格,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品格得到了升华,让更多爱好音乐的人因音乐教育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