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闻喜县水地小麦不同播种模式探索
张文丽 李清华 贾彬宏
摘要:闻喜县长期以来,小麦播种模式一直是传统条播,小麦单产难以提升,极大的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为探索闻喜县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创新农机农艺配套新模式,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规范化播种模式。
关键词:水地小麦曰播种模式曰试验探索
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4-0021-03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1文献标志码:A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北端,是一个以种植小麦为主的粮食大县,常年种植面积400km2,产量1.5亿kg左右,面积总产均居全省前列。201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长期以来,小麦播种模式一直是传统条播,小麦单产难以提升,极大的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为探索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创新农机农艺配套新模式,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规范化播种模式。
1试验基本情况
1.1试验目的
为寻找适宜当地的播种新模式,提高我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和小麦生产综合能力,在相同条件下,采用机械撒播、宽幅精播(行距27cm,播幅12cm)、窄行密植(行距15cm)、探墒沟播模式对照常规匀行条播(行距20cm)。力求田间麦苗分布更加均匀,小麦生长空间更加通透,改善群体有效分蘖的光照和营养条件,提高水、肥等利用率,实现成穗率高、粒多、粒重的目的。
1.2试验示范地点
试验示范地点设在后宫乡上院村、面积大约7 200m2,该地块位于上院村口公路西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力水平中等,常年产量450kg左右。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四个处理一个对照:机械撒播(A)、宽幅精播(B)、窄行密植(C)、探墒沟播(D)、常规条播(CK)。各小区随机排列,二次重复。试验示范品种统一采用山农22,全部进行高巧拌種,播期10月11日、播量机械撒播25kg,其它均为17.5kg茬口正茬、地力均衡、肥力中等,底肥在亩施精制有机肥100kg的基础上,再施氮磷钾含量26:12-6的44%永利复合肥料75kg。
田间管理措施:3月7日浇水一次,3月12日采用苯磺隆和除草必加进行田间化学除草,小麦灌浆期实施“一喷三防”技术,5月28日浇水一次,6月14日机械收获。各处田间管理一致。
1.4气候特点
据统计,小麦全生育期(2014年10月11日冥冥2015年6月14日)降水155.1mm,比常年178.3mm少23.2mm,越冬前降雨43.8mm,促进了小麦分蘖盘根培育壮苗。起身、拔节期降雨53.7mm,便于多成穗、成大穗。逸0益积温2 253.4益比去年2268.6益少15.2益,比常年2 008.8益多244.6益,小麦生长阶段平均气温8.9益,温度适宜。小麦全生育期光照1 404.4.4小时,比常年1 475.9小时少71.5小时,光照条件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从温度、降水、光照整体情况来看,今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生长。
1.5试验观察记载内容
试验地点:上院村
(一)播种期(见表一)
(二)齐苗期(见表二)
(三)三叶期(见表三)
(四)越冬前(见表五)
(五)返青期(见表六)
(六)拔节期(见表七)
(七)成熟期(见表八)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方式对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麦的群体大小、是否有播种沟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机械撒播的群体最大,水份蒸发量最少,其土壤含水量最高;宽幅精播、窄行密植和探墒沟播群体大致一样,但探墒沟播土壤含水量却与机械撒播不相不上,比宽幅精播和窄行密植高1.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播种沟内积水效果好,水分蒸发慢。形成机械撒播和探墒沟对照高1.8个百分点,宽幅精播和窄行密植比对照高0.7个百分点。
2.2不同播种方式对苗情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行距大小影响小麦的667m2总茎数和单株分蘖数,播种沟影响次生根的生长,机械撒播属于无间隙栽培,亩总茎数最多,单株分蘖率最高;探墒沟播次之,由于其播种沟促进次生根的生长,比其它处理多1.4条,次生根的生长又促进蘖的生长。
2.3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因素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5个处理亩产量的排序依次是:探墒沟播、对照、宽幅精播、窄行密植、机械撒播。其中,探墒沟播比对照增产44.5kg,增幅8.5%;其亩穗数次于机械撒播,但其穗层整齐、大穗多、穗粒数最多,比对照多0.6粒,千粒重最大,比对照高1.2g;机械撒播亩穗数最多,但其小穗多,穗粒数最少、只有29.8粒,比对照少8.5粒,千粒重也最低,比对照少1.6g。形成产量最低的局面。
结束语
各个播种模式苗期变化不大,基本一致。起身拔节期以后,机械撒播田间群体大、密度大、抽穗期白粉病严重,小穗多、秕粒多;宽幅精播、窄行密植和对照第一节间较长,有倒伏现象;由于探墒沟播宽窄行种植,垄沟明显,边行优势突出,分蘖力强,次生根多,第一节间较短,搞倒伏能力较强。初次试验,更多结果有待继续探索验证。
(作者单位:1.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农业委员会;2.山西省农业厅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培训中心3.朔州市平鲁区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