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护理员的薪酬设计

    摘 要:对于绝大多数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讲,其日常生活、活动质量以及专业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质量都深受养老护理员相关素质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养老护理市场的需求状况和现有薪酬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市场状况和薪酬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当下在养老行业从事护理工作的职工的薪酬设计。通过为改善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酬设计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起到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建立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以调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的作用,从而推动该行业不断进步与积极发展。

    关键词:养老护理机构;护理人员;薪酬设计

    中图分类号:R192.6?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075-03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大力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大力发展也推动了我国人口呈现的老龄化趋势。我国已于20世纪末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与养老有关的各种问题也开始纷至沓来。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仍采用以家庭为主要的养老途径,但这一主流方式目前正在渐渐失去其地位,近年于社会专门机构进行养老的老年人占比开始逐步提升。

    由此就催生了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主要是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目前还存在着各种因素如用工制度不规范、相关体制不健全等等干扰着我国养老护理行业的蓬勃发展。该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出在护理人员自身,如综合素质较低、自身身体状况不佳、缺乏专业技能等等。客观上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薪酬低、薪酬结构不合理,所以年轻人员不愿意到这个行业里工作。

    本文将从我国养老市场的发展状况、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酬结构进行分析,并探究薪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薪酬设计的方法,对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酬设计提供对策。

    一、背景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这种人口趋势部分归因于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有大量的老年人,而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另一个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截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的11.9%。预计到2059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4亿。2009年,中国有大约1 800万8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根据统计数据预估,到2050年将有1.01亿年满8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①

    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导致了有关谁将照顾当前和未来中国老年人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关键问题是,他们能否像过去的中国老人那样,依靠成年子女的家庭照料。

    (二)传统的家庭护理受到挑战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孝道文化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中国的年轻人,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强调“尊敬、服从、忠诚、提供物质支持和对父母的关心”。这一规范决定了大多数中国老人居住在大家庭或多子女家庭中,并且得到了成年子女的直接照料和看护。成年子女一般都有协商和分担孝道的责任,但日常的照顾任务主要由儿媳完成。此外,中国的老人通常和他们的成年儿子住在一起,而他们的成年女儿主要照顾丈夫的父母。

    尽管如此,目前该主流家庭养老方式的地位并不牢固。虽然包括独生子女在内的成年子女普遍表示愿意为年长的父母提供家庭照顾,但许多人因为家庭的大小、距离、工作和角色的改变可能会限制他们的良好意愿。由于家庭成员得不到家庭照顾的情况不断增加,中国政府已开始推动机构养老的发展。

    (三)养老护理市场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老年人的逐步增加,老年护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近期,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将为老年人护理机构制定更高的质量标准。养老护理机构表示,老人护理院需要通过提供更好的通讯设施和服务,帮助年老居民与外界建立更好的联系。对于老年人护理,许多人认为它只是住房问题,而实际上它位于住房和医疗保健之间。在中国,老年护理部门仍在追求适合中国市场的模式。在中国,机构养老护理中心、养老院等机构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多样化及不满足,尤其是对于那些80岁以上、患有多种慢性病、没有家人照顾的老人。养老院等机构的好处是可以为那些缺乏社会支持的老年人提供24小时的高技能和非熟练的护理服务。截至2014年底,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11 5亿人,比上年增加1 897万人;有养老机构3.8万个、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有26.01张床位。

    二、基本概念

    (一)养老护理员

    根据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一个地区总人口的7%),中国于1999年初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年护理市场如果能完善好,那将会促进养老服务方面的发展,在养老市场中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中国的老年护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大量没有护理选择的老年人不仅将无法克服经济上的负担,还可能成为社会的累赘。护理是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的基础上的,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和身体能力,展现出个人的最佳状态。护理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功能状态维护,促进个人的身体、情感、智力和精神独立。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主要是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

    当下中国社会上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职工大都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入该行业:第一为理想状态下的专业护理人员;而第二则为临时参与的外来务工人员,它们大多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尚未通过专业培训。根据对数量超过2 900名的江苏省内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构成的全面调查,通过调查详情分析发现,在所有个体中已经取得专业资质的人员只有300余名,占比仅为11.5%;而护工则为2 574名,占88.5%。针对这部分已经取得专业资质的300余名人员进行有关专业技能方面的再调查,我们发现这300余名中的准退休人员和普通护理人员占比极高,它们从未接受过与养老有关的专业培训,只有一小部分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养老护理人员。从该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供给侧端严重失衡。存在养老护理人员文化素质低下、专业技能水平欠缺、年齡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

    (二)薪酬设计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薪酬的定义为职员根据上级需求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获得的相应报酬,具有明确的价值性。而薪酬设计则为确定其中酬劳的发放方式、数值大小等相关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做出决策,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订薪酬计划,设置一定的预算,在必要情况下与职工积极沟通并持续提升整个设计系统各方面的有效性。薪酬设计要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相一致,应辅助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人们的行为使之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不应运用薪酬来管理企业组织和让薪酬计划承担太多的功能,而要尽量使薪酬计划简单易行。

    三、我国养老护理员薪酬设计现状研究

    (一)养老护理人员薪酬过低

    2018年劳动保障部门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25个省级城市的120多家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并发布了“养老护理员行业工资指数”。该指数显示,在这些省级城市,我们国家养老护理人员平均每月的工资只有2 272元。这个工资水平基本上排在所调查城市最低收入工资标准,个别城市甚至低于该城市的最低收入工作标准。那我们可以推测出,在更多的三四级城市,养老护理人员的薪资会更低。因为工资低的原因,导致改行的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大家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工资收入低,从业人员学习和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整个行业服务水平也难以提升。

    (二)薪酬设计结构不合理

    1.薪酬结构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社会还存在大量的养老护理人员酬劳与所付出的劳动不对称的现象。

    2.薪酬设计上存在内部不合理性

    虽然薪酬设计远非简单意义上的“平均”,但目前在我国的该行业仍然没有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大部分养老机构所奉行的“底薪加津贴”的工资制定结构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工资制定结构的“底薪”一般为平均的固定数值,而后者所占比例极低,因此该种结构仍然无法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三)缺乏战略和价值层面的思考

    由于社会的发展,中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高龄人群需要被照顾,以至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从目前人员的就业选择来看,年轻人更愿意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较为体面的管理、技术类工作,至少也更愿意选择房地产销售,极少人员愿意从事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因此,在我国的社会服务机构应较早关注这个问题,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结合行业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薪酬设计,以调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该行业不断进步与积极发展。

    四、我国养老护理员薪酬设计对策

    (一)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酬

    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与医疗行业的大力发展,近年来于社会专门机构进行养老的老年人占比开始逐步提升,而相应的养老护理员行业却没有紧跟发展的脚步,除了护理人员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尚未通过专业培训的情况比较普遍外,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待遇也一直不被看好,故护理人员的供给存在严重失衡现象。因此,本文提出应合理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待遇以及地位,完善到岗训练机制,以推动该行业的积极发展。

    同时,严格落实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劳动报酬费用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按照劳动法要求为养老护理员缴纳五险一金;每年免费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并开展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提高业务水平和持证率;开展爱老敬老宣传,逐步破除传统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养老护理社会地位。

    (二)完善养老护理人员薪酬结构

    要从根本上消除养老护理机构内部工资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工资结构上要根据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工作的表现,具体为工资结构水平要真正体现职工的劳动价值,也就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另外,关于津贴的部分,虽然在工资结构中比较灵活,但应设置较为固定的基数。所以,养老护理人员工资结构设置应该是由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护理、绩效工资即奖金、津贴和补贴组成。

    (三)薪酬设计结合行业需求和价值导向

    1.行业需求导向

    由于中国将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高龄人群需要被照顾,而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做薪酬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这一因素,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结合行业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薪酬设计,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行业。

    2.能力导向

    针对该行业的特性以及护理人员的职能,我们因地制宜进行分阶段式工资制定。参考教师行业工资的制定标准,职位越高的教师所对应能力越强的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能力来使酬劳的制定标准得到提高,以激发员工的积极上进性。

    3.护理服务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服务价值不断提升,引导护理人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注重提升护理服务价值上来,对于整体护理服务效能提升有重要的意义。薪酬设计中以护理服务价值为导向,将能体现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业绩的因素价值化,相关从业者的工资制定参考业绩、个人专业水平以及评级。该方式能够将其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护理人员只有在综合提升多方面的水平以及付出更多劳动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更多收获。

    4.薪酬设计坚持公平性

    在薪酬的设计中,要坚持公平性原则,包含内部一致性与外部竞争性。其中前者即公平性。在护理人员中,内部一致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即组织内部所有的护理人员之间的薪酬标准是一致的;二是纵向公平,即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薪酬与工作时间的增长关系。而后者其实也是公平的含蓄体现,只有竞争力强的员工才能提高自己应得的酬劳,这也能促使护理人员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加强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

    5.薪酬设计激励性原则

    薪酬设计中还要坚持激励性原则。在公平性基础上,发挥薪酬的激励性。在前文所述的四种因素下,更要推动相关机制的建设,做出适当的措施以激发员工的活力。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运营成本,为实现薪酬制度的多方面提升创造合理空间。

    参考文献:

    [1]? 任洁,李丹.基于双因素理论的“8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9):60-62.

    [2]? 刘红霞.“80后”员工的三层次激励策略[J].中国商贸,2010,(12):53-54.

    [3]? 刘建华.浅谈超 Y 理论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1,(2):164-165.

    [4]? 沈杰.青年、世代与社会变迁:世代理论的源起和演进[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學报,2010,(3):1-7.

    [5]? 白利民,白婧文.江苏省养老护理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22-324.

    [6]? Zhiyu Xhen.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Chinese Older Adults' Willingness to Use Institutional Elder Care[D].Georgia State University,2011.

    [7]? 刘洁琼.湖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承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8]? 杜杏斯.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敬业度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9]? 刁文华.养老护理员培训标准的构建[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10]? 杨瑞攀.中国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困境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张宇霞]

    收稿日期:2019-04-18

    作者简介:罗楠(1994-),女,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养老服务研究。

    ①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2010年。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