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保护地番茄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胡志峰 邵景成
摘 要:概括了甘肃省保护地番茄的生产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利于区域保护地番茄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番茄;保护地栽培;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8-0075-03
番茄是世界上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果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美国、中国、欧洲和日本为主要生产地,主要在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内栽培。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光热及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保护地蔬菜产区之一,尤其适宜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近年来甘肃省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全省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9.66万hm2,其中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2.10万hm2左右,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但随着栽培种植年限的延长,生产中也出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概括了甘肃省保护地番茄的生产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利于区域保护地番茄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甘肃省保护地番茄生产现状
1.1 保护地番茄生产发展迅速
由于番茄适应性较强,属较耐低温的果菜类蔬菜,且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逐年增长,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主栽种类之一,约占全省保护地蔬菜生产总面积20%。
1.2 保护地番茄栽培的设施类型
主要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日光暖棚。其中日光暖棚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相结合的中间类型,主要结构是将原塑料大棚的棚门改为土墙结构,在大棚两侧铺设草帘,大棚内多采用3~4层薄膜覆盖,形成内外多层覆盖以增温保温。日光暖棚主要用于番茄春提早及秋延后栽培,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经济效益较塑料大棚高。
1.3 保护地番茄栽培的主要茬口及特点
目前生产中主要的栽培茬口有日光温室秋冬茬、日光温室一大茬、日光温室早春茬、塑料大棚春提早及秋延后栽培、日光暖棚春提早及秋延后栽培等。
日光温室一大茬一般留果8~10穗,全生育期长、经济效益显著,但深冬季节低温寡照,因而对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日光温室秋冬茬、早春茬一般留果4~6穗,其产量较低,但其技术风险低,通过上下茬搭配种植芹菜、西瓜等也可获得较高收益。日光暖棚与塑料大棚番茄春提早、秋延后栽培一般留果4穗左右,其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经济效益亦较好。
1.4 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一大茬及秋春茬栽培一般以红色及粉红色大果型无限生长类型品种为主,日光暖棚与塑料大棚春提早、秋延后及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早熟自封顶类型及中晚熟无限生长类型品种均有种植。
2 甘肃省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地专用番茄品种缺乏
目前生产中栽培的保护地番茄品种有数十种之多,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品种占有较大优势。但从总体上来看,现有大多数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低,尤其是在深冬季节耐低温弱光性差、易早衰、持续结果能力较差,适宜区域栽培条件的保护地专用番茄品种比较缺乏。
2.2 保护地设施水平总体不高
甘肃省保护地栽培历史较久,尤其是日光温室起步较早,但设施总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些地方日光温室的控制参数不合理,如后墙及山墙厚度不够、脊高较低、仰角较小、拱形参数不科学、跨度较小等。
②建造施工不规范,大部分老旧温室为土墙竹木结构,由于竹木强度较低,因而导致拱形变形,从而采光变差,另外,后屋面填充材料厚度不够、缺少防寒沟等,使得设施保温性较差。
③日光暖棚多为土墙竹木结构,而塑料大棚多为竹木结构,材料容易老化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2.3 老旧温室维护不佳
大多数日光温室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长期使用及维护不佳,主要表现在后墙及山墙开裂及崩塌,导致贯流散热严重,后屋面使用强度变差及后屋面填充材料老化,导致深冬季节保温性差、不能满足番茄一大茬栽培要求,同时还存在抵御极端气候能力差等问题。
2.4 栽培管理水平总体较低、栽培技术不规范
保护地番茄生产中滥用化肥及农药,灌水比较随意,导致土壤盐渍化、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保护地番茄栽培轻简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程度低,加之保护地栽培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较高,极大地限制了保护地番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多年重茬栽培,病虫为害逐年加重,尤其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开始蔓延与流行,对番茄产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生产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不广泛;生产与经营方式落后,传统的家庭生产与个体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规模化与产业化的要求,成为一些地方保护地番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尾菜及收获后植株残体随意处理或焚烧,对产区环境形成现实或潜在为害。
3 解决对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现代化温室番茄栽培发展迅速,由于采用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优质高产,产量最高达到60 kg/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还带动了设施建造、番茄育种、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保护地番茄栽培呈现出设施大型化、现代化、智能化,生产专业化,产品优质化,环境无害化的发展趋势。
3.1 加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选育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子业的国际化,一些国际知名种子公司迅速扩张,由于我国开展番茄育种尤其是保护地专用番茄育种的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因此国外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甘肃省地形狭长、气候及栽培条件复杂、当地及目标市场需求多样,因而适宜区域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比较缺乏,开展番茄新品种选育及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3.2 树立设施建造行业规范、提升设施建造水平
根据甘肃省日光温室区域规划,在各生态区采用科学的建造控制参数,规范使用脊高、跨度、仰角、山墙及后墙厚度、方位角、后屋面长度及填充厚度等控制参数;各地应根据历年最大风载及雪载的要求设计安装设施骨架材料,严格把关建造材料质量,规范施工流程,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对于老旧温室,应科学设计与规划,合理改造,使其总体达到目前越冬一大茬生产的安全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应选用电动卷帘及新型轻质防雪保温覆盖材料,设置热风炉等加热系统,增加钠灯等补光设备。同时应在保护地集中连片区种植防护林带,完善道路、水源、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抵御极端灾害的应变能力。
3.3 全面提升保护地番茄生产水平
①标准化栽培 采用测土配方精准化施肥、膜下暗沟灌溉或滴灌、人工增施CO2、有机基质栽培等新技术,尤其要注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等番茄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治,生产无公害番茄产品,保障设施微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②轻简化生产 推广应用电动卷帘、新型保温被、智能通风、小型旋耕机械、膜下滴灌与施肥系统、自动吊蔓落蔓器、绑蔓器、电动授粉器等轻简化农机具,实现保护地番茄栽培的轻简化,改善劳动者操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实现轻简化生产。
③产业化发展 在保护地番茄主产区、连片区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合理配置土地、劳动力资源,改变以家庭生产为主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吸引年轻劳动力回流,进一步提高生产者素质。发展订单农业、工厂化育苗、品牌化营销、现代物流等先进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实现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及产业化。
④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对尾菜及收获后的植株残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再通过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回流方式改善保护地番茄的土壤微环境,既可以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又可以起到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护产区环境的作用,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及环境无害化,促进区域保护地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靖,叶志彪.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规律和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10(2):1-5.
[2] 唐瑞永,高彦辉,雷银川,等.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宇航5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2(8):104-106.
[3] 李继纲,梁艳,闫见敏,等.抗TYLCV番茄新品种西农201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2(2):100-103.
[4] 赵统敏,余文贵,赵丽萍,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新品种苏粉12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2(14):99-101.
[5] 宰文珊,张德威,陈勇兵,等.番茄新品种瓯秀806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0(11):47-48.
[6] 杨国栋,李海涛,吕书文,等.番茄新品种金冠六号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1(3):52-53.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