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论析

    谢梅

    摘要:时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全新场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只有借助特定的载体才能更好、更广泛地被群众所了解并接受, 而当今流行的多种新兴载体具有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点,这些优点恰如其分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服务,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 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是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①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入人民大众,用以武装头脑、坚定信念、指导实践和行动。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提高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又不能忽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载体,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载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载体,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承载和传递着主体教育宣传的信息、并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所操作的与大众化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② 简单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利用的媒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逐渐出现了众多的新兴媒介,这些多种多样的传播载体,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二、新媒体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的现实审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在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大大地提高了理论传播的吸引力。尤其是微博和微信载体在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无疑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沟通方式。大家通过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进行互动,能够快速灵活地扩大爱国主义思想文化和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趣味性。

    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载体十分多样,其特点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新媒体平台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越来越普通化,和大众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以特定的报刊和广播电视等为主体的传统传播方式,是一种较为规范的单向性传播,其传播者多是政府及专家学者,并且带有较强的官方色彩,容易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脱节。而新媒体的传播者呈现平民化的趋势,不论是什么阶层、什么工作、什么年龄,只要有互联网和终端设备,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评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新媒体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越来越通俗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的多媒体特征能够使理论宣传内容更加通俗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的多样性,越来越吸引大众关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传播者借助于多种多样的传播载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传播媒介传播给受众。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受众更容易对新媒体的传播载体下的理论传播产生兴趣并去关注它。最后,新媒体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交互性,受众可以参与信息互动,自主选择获得信息的内容和时间,并随之做出回应。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虽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活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具体的理论宣传工作中,却没有充分利用其技术的优势,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三、新媒体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创新的思考

    新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主流传播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微博、微信载体

    微博,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同时,也可以使用 “朋友圈”等服务插件共享流媒体内容。微博、微信以其多样化的发布渠道、即时化的发布方式、自由化的沟通方式以及社会化的人际网络等传播特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捧。

    首先,应创建互动式的理论知识传播媒介。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的交互性、共享性和即时性特征, 开设理论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定期定时进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解读。用通俗化的语言和大众化的方式传播一些主流思想,随时随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开征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活动的策划建议等,使用这种贴近群众的传播形式可以提升大众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社交平台组织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广泛吸引年轻人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当中, 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当代马克思主义。

    (二)手机载体

    当前手机媒体是新媒体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的使用率非常之高,这也在无形中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形式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前应针对各种人群使用手机的特点,合理开发一些主旋律的短信、彩信或者手机报,由理论传播者进行正当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制作并使用手机音频、视频等影音功能实现电子媒介多角度延伸。

    四、结束语

    新媒体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以其快速的发展趋势,早已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与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媒体背景下,合理充分地运用多种多样的传播载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把抽象的内容和具体的形式创造性地有效结合, 才能在数字信息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②马宁.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J].理论月刊,2010,(8).

    参考文献:

    [1] 温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兴载体的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2] 商志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7

    [3] 邵阳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3

    [4] 吕治国.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J].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