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路径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农村地区的改革持续推进,农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将近45%,农民收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相关情况,探析其收入变化的原因,从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希望能对我国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农民实现增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农民收入;增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254)?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046-02
我国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改革开放时的134元已增长到目前的13 432元,农民收入实现百倍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变化。如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一、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一)增速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正经历重大变化,农民的收入情况也出现了新改变。安徽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近10年来农民收入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但目前有逐渐回落的趋势。从图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2010—2014年,安徽省农民收入以每年高于1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GDP增长速度,且两者曲线相像,农民收入随GDP曲线的变化而变化,这与国家经济发展呈显著相关。而从2015—2018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省农民收入增长速率缓慢降落,年增长率小于10%,其增长速度与GDP增长率相比差距越来越小,这进一步说明该省农民收入情况和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二)农民收入结构特征分析
在过去,农民收入的构成主要就是农业,或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获得相应的收入。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其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这打破了传统的收入格局(见图2)。
1.家庭经营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可以认为是农民家庭总收入的来源。目前,在各项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农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有所改变,技术进步带来成本降低,这些在一定程度都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在2015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市场需求减少,生产成本上升,这些直接导致了农户务农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减弱。最新资料显示,2015—2018年,安徽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净收入分别为49.7%、39.2%、39.4%和38.7%。
2.工资性收入。2010—2014年,工资性收入也不断增加,年增长率均达24.02%。2014年后,工资性收入增长额不断增加。2015—2018年,其所占比重在农民人均净收入中分别为28.9%、36.6%、36.2%和36.1%。
3.转移性收入。最近这些年,中央及安徽省实施了很多的惠农政策,对农民的职业培训也有条不紊地开展,并且不断加大在种植业方面的补贴力度,同时困扰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农村医疗水平和医保水平的提高下也得到了有效解决。2013年后转移性收入又有了新的提升,2016年高達2 646元,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6.55倍,增长速度之快显而易见。
4.财产性收入。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2011—2013年安徽省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最不理想,在105~113元之间徘徊;在2018年达到最高,为256元。总体而言,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最小,它的增长速度也最为缓慢,2014—2018年,其收入占农民人均净收入分别为1.36%、1.33%、1.36%、1.7%和1.8%。
二、经济新常态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大
最近几年,安徽省的土地流转费和劳动力成本等快速增长,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持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安徽省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众所周知,种植业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想要充分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不仅需要先进的保鲜技术,交通设施也要跟上发展步伐。而目前安徽省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一般是直接以低廉的价格就进入了市场,产品档次低,不适应当今市场需求。
(二)工资性收入增长压力增大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增长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在我国,农民工群体文化水平及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一技之长,所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与当前市场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其次,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并且就业流动性高,这些都是制约其工资收入增长的因素。
(三)转移性收入增长受政府财力制约
在当下,以直接补助等各种形式提高农民收入,会给我国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惠农政策的力度也不断减小。同时,政府对农户各种财政补贴不超过8.5%,这是我国政府向世贸组织承诺的约束“黄线”,目前补贴的力度已渐渐逼近。因此,转移性收入对总收入的提升作用不大。
(四)财产性收入增长依然受限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大多缺乏投资理财的意识和知识,很少考虑到投资多样化,在他们看来将钱存在银行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这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增长。
三、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省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实现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我们需要掌握农民收入的主要结构,并以主要收入项目为基础进行帮助、扶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
一是加强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保证其销量。安徽省作为中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农业经济位居全国第9位。而为了保证农作物实现高产,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农药和化肥,在降低农作物品质的同时,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但我们深知,人类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是资源和环境,对其突破的路径则来自于以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只有技术创新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才会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实现绿色生产,就必须要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加强土质研究,提高农药化肥使用的精准性。在被污染以及生态退化严重的农村地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升环境质量水平,改善农产品供给质量。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政治、文化等,发展多功能性的新产业。安徽省不仅农产品丰富,其旅游资源也异常丰富。可以依托其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等,发展集农产品产地加工、休闲旅游、创意农业等于一体的农业新业态,让农民充分享受新农业、新业态的利益。
(二)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支持力度,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
首先,要保证农民工有工作可做。政府在城镇化建设方面需要提速,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其次,要加强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其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劳动力的要求,从而提高其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最后,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其他农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选择。政府应该在知识培训、项目转移、资金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同时,政府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能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发展增添新鲜血液。
(三)完善相关惠农政策,实现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
一要认真落实惠农富农的政策。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惠农补贴现金的发放工作,保证补贴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农民真正切实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二要加快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医疗保障方面的一体化,同时在居民养老方面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养老水平,使农民生活有保障,解除农民养老顾虑,真正实现老有所依。
(四)强化理财意识,促进财产性收入翻倍
首先要强化农民的理财意识,开展相关的培训,为农民构建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相关理财、金融知识和技能,实现“以财生财”。同时,金融部门要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增加农民选择的多样性,从而能理性分配资产,实现增收。另外,农民的消费者维权意识需要加强,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杜绝上当受骗,提升生活品质。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響。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从多方面入手,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陈如邦,张道升,刘宁,等.新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0):61-65,70.
[2]? 李敏.拓展苏北农民增收空间的路径与对策[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3(6):119-125.
[3]? 王辉龙.创新和富民的路径及其价值:江苏的例证[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3(6):109-118.
[4]? 刘兆征.正视农民收入现状,探索农民增收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8,(10):31-36.
[5]? 许开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34-39.
[6]? 国家统计局.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5%[EB/OL].新华网,2017-02-06.
[7]? 省三农问题研究会.农民增收问题研究[N].湖北日报,2013-11-08.
[8]? 何媛.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9):80-82.
[9]? 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7-17.
[责任编辑 陈 锐]
收稿日期:2019-07-28
作者简介:唐亚岚(1994-),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政府购买和政府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