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子书的知觉重构
【摘 要】 新媒体已经成为视觉传达领域发展的推动力,是信息设计、交互设计与用户研究领域的交融,其结果取决于传达效果。电子书以此为核心,从视觉、综合感官两个层面重新构建情感的、情境的知觉空间,创造更加多元化、多功能的阅读环境,提升新媒体环境下读者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书籍信息的有效沟通。
【关 键 词】新媒体;电子书;知觉体验;重构
【作者单位】石慧,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2.017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以新兴技术、网络普及为基础的新媒体使得信息传播环境和规则被重新定义与书写,并不断变化与发展。新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网络视频、数字互动媒体、掌上媒体等,其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转变为多点对多点,以人、机双向传播互动为基础[1]。特别是在阅读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纸质载体,而是通过电子书获取信息,这将逐步改变原有书籍的纸质化信息传播格局。电子书成为新的信息通道和载体,可操作的界面与可调控的装帧,使阅读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新奇形式。对于读者而言,以多媒体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意味着更新鲜、更有趣、更丰富的知觉刺激,也意味著更多样、更复杂的体验方式[2]。由此看来,电子书设计影响着书籍内容的传播。新媒体背景下基于读者知觉进行电子书的重构与设计,将构建令读者满意的体验模态。一、知觉重构与阅读体验
知觉通过五感,把人们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如光、声音、味道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的经验的过程,进而产生在认知个别属性之后做出的由点到面、由上及下、由模糊到清晰的判断,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知觉不仅是感官接收器的组合,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要获得良好的知觉体验,需要增加和扩充过去的、现在的感官触点。用户体验是新媒体时代一切设计的导向标,良好互动是技术发展的目标和动力。电子书籍将读者的知觉体验概念引入阅读流程,从初期的模糊概念到中期的精确检索、准确点击,再到后期的个性化阅读、深刻印象,知觉体验都进行了全面覆盖。
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一方面体现在内容与制作的高效率,软件技术使内容的视觉形式美感以及功能性品质得到提升,令读者产生了理解、共情与想象,并以其自身有趣、引人入胜、富有美感的特点,满足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读者与书籍内容之间的沟通过程变得多元化,呈现从可阅读、易于阅读到满意的上升态势。知觉从逐步产生被动意识的初级阶段到预期被动接收并产生情感的中级阶段,再到在特定情况下与设计者产生互动交流的高级阶段,电子书内容更易于被感知和接收。因此,依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特点,从视觉的功能性情感与综合感官的多元化情境两个角度对电子书进行设计尝试,重新构建更易于体验的知觉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二、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方法
1.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方法
(1)视觉的功能性、情感化的满足性重构
电子书主要是通过点击、划动的触控动作来实现打开、查找、搜索、翻阅、存储等一系列功能。如果说触控是阅读电子书的实现手段,通过视觉获取的各种功能化的指示性符号、标识性图形等屏显内容,就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具体来说,就是依赖读者的感知维度,建立相应的渠道空间,为有效、高效的信息阅读进行一系列可实施性设定。尤其在以知觉为核心的信息传播中,其互动过程、后期效果会反馈交互设计的水平与价值[4] 。视觉满足性重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书籍排版到电子书排版的转变,即在传统纸媒版面左侧、单页、正文版心设计的基础上,在屏幕下侧设置图标引导、多层隐藏页叠加、正文全屏显示等,实现屏幕阅读与操控的便利。读取和使用相宜的电子书易感知化排版,可以帮助读者适应屏显阅读习惯。二是在阅读心理方面,利用纸张仿制的视觉效果,实现从柔软纸本向坚硬屏幕的过渡,即用二维屏面营造三维实感,以视觉的情感化满足创造出更有温度的知觉沟通。
在阅读电子书时,读者的视角广,视觉强度小。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电子书要建立层级清晰的界面框架,具有引导性的操作路径,适应屏幕阅读的字体、行距、排列和易于寻找、辨别的版面,才能使读者感知。如在电子书《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中,为了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设计者根据文章内容,将字体设定为辨识度较高的方正兰亭黑,将正文字号为设置小五号,行间距加大,整体页面满屏设置为20行,单通栏16字[5]。整体看来,该电子书的单幅页面结构完整,引导性符号设置于屏幕右边,更适合使用移动阅读器的读者进行右手单手操作。此外,该电子书还把触控符号、背景设置为与同名电影主题密切关联的图片,满足了读者从电影到电子书的视觉感官信息捕捉,也易于读者对媒体端书籍信息的识别与观看。
Amazon 公司推出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是一种采用电子墨水技术的设备。它的显示屏通过反射环境光线呈现类似纸质的效果,迎合了读者在视觉上对纸质阅读体验的追求,实现了从纸本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跨越。一些儿童电子书也会在二维单页屏幕中设置立体效果,使物品和角色单独在三维位置呈现,表现出不同进深角度,这是电子书在坚硬平面上的空间延展。这些纸张的屏显化模拟与文章内容的立体设计,都是基于新媒体的电子屏幕对柔软纸张、三维实感的营造,使读者在视觉上实现对纸质书籍实体效果的情感化满足。
(2)综合感官的多元性、情境化的满意性重构
电子书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综合感官创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知觉体验,并以此引导阅读结果,是实现多元化满意性重构的核心。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电子书的媒体特点,而且能适应“速食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这包括听觉的模拟性声音、通过视觉形成的视触感以及夸张醒目的互动情境,刺激读者的知觉感应,从而使其产生阅读欲望。读者通过虚拟的空间想象、被引导的愉悦情绪和好奇心满足融入信息互动氛围中,也会超越自身所处的环境、现实身份、设定的交互行为与场景进行对话,参与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主动将已有经验与文章内容进行衔接、贯通,强化其情境,切身体会作者的意图[6]。
以色列的Touchoo是一家专门为儿童开发电子书的公司,其对电子书的图标、符号进行了儿童化属性设定,对所有界面中的触摸按键进行了触感模拟式设计。读者在点击打开、查找、关闭等按钮后,这些按钮会产生相应的下降、旋转等夸张的动态反应,营造真实的触控感。如《小鸡叫叫》通过动物语言引导儿童阅读,主人翁小鸡会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引导儿童在看书的同时听故事[7]。同时,该书还利用小动物的语言向读者提问。文字的视觉化、听觉化设计既能很好地引领读者阅读和思考,也加强了文字内容与读者间的多元沟通,很好地发挥了电子书的特点。
此外,综合感官情景化设计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电子书互动性、实现读者知觉体验的满意性需求。如儿童电子书《文森特·梵·高》别出心裁地将静态作品同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让人们能够看到100多年前的画“动起来”。其中有一幅油画《后院在安特卫普》,画的是雪中的安特卫普老房子的后院,当读者翻阅到这个页面时,天空就会飘下星星点点的小雪,随着时间的延长,雪花慢慢堆积在屋顶的平台上[8] 。整个画面非常有质感和空间感,每一个动画都与读者的动作相呼应,逐步引领读者进入画中。这些设计都让原本冰冷的屏幕在读者触摸、点击、翻转的动作下产生了有温度的回应,增强了读者清晰、生动、具象的知觉体验。类似的设计不仅丰富了电子书的设计层次与手法,也营造了丰富、逼真的场景,使读者实现了多元的情境化阅讀。
2.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方法总结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知觉重构设计,是在电子书互动方式、内容呈现方式中寻找交叉点、增加知觉体验而建立的一种认知意识。其不仅能够明显区分以往电子书单向而庞杂的信息,而且能增加多点、多样的交流范式。电子书知觉重构的设计方法总结如下。
(1)重视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迭代更新,尤其是重视阅读方式从纸本到新媒体平台的改变。这就要求电子书基于技术更新,寻找适用于阅读的新媒体呈现方式。
(2)纸本化情怀的实体阅读向电子化的虚拟阅读跨越。电子书要杜绝单一炫技性、堆砌性、强迫式的屏显阅读,应从设计初始注重阅读的本质。在网络科技等大环境中,电子书设计要在有序、温暖而平缓的基础上,实现从纸本到虚拟屏幕的情感化跨越。
(3)以人为本,从体验视角改进电子屏显阅读。电子阅读是从真实纸本向虚拟屏显的革新,依赖于技术手段。而技术服务于书本文字,其目的在于人。对阅读体验进行知觉重构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革新与应用,是交互体验知觉的总结与完善。其目的是为读者寻找无障碍、普适化的体验方法,提高电子书的信息传播价值。这不仅是对技术层面设计手法的提升,更是对现有阅读方法、习惯、认知和审美的引领。三、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意义与展望
1.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意义
就某种意义而言,新媒体与读者共同推动了现有阅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获取与传输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电子书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使文章展现了趣味化、逼真、动态的外在形式,缩短了从文字构思到屏显呈现的时间。另一方面,读者不再满足于现有纸媒文字枯燥性、静态性、延迟性的读取方式,以及不满意于现有电子书受到技术水平、设计思维限制而呈现构成冗杂、操作繁琐、互动性弱等的缺点,充分体现了其对深度抓取信息、希望得到更多互动的要求。
目前,电子书在市场应用方面还未完全脱离传统纸媒的惯式。一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文字版式还未完全脱离纸本框架。二是在纸质书籍向电子书的快速转型中,出版行业也未做好充足准备,缺乏足够的成功经验与技术积累。因此,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电子书知觉重构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在进行电子书设计时,懂得换位思考。以读者的角度考虑多点传播中感官接触、知觉接收的信息获取效果。如在视觉呈现方式下,加强基础功能性设计,使读者能够快速而精确地获取信息;加强高层次互动设计,使读者能够多感官、多元化地捕捉体验点。二是推动电子书行业的发展,并使读者产生新的阅读视角与观点。在视觉外化的过程中,为电子书创造出新的审美价值,呈现电子书行业与读者间良好的沟通与共鸣。
2.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展望
在信息变革的浪潮下,电子书不仅满足基本视觉阅读需求,还能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知觉互动的实用性设计理念,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就是这样一本以媒体艺术家郑达的互动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电子屏幕阅读感的杂志般轻量级”新媒体书籍。该书将具有时间跨度,时间、空间共存的新媒体作品通过同一屏幕页展现给读者。其打破传统书籍的排版禁忌,将文字图形化,将信息图表化,对图形进行跨版或出血设置,对不能图形化或图表化的重点文字做划线、边框、反白设计。此外,按照阅读顺序,用解构、重组、打散、再排列的设计方法对作品进行信息筛选与再加工,建立起逻辑关系。又如,《短信:入侵计划》加入单页全屏的弹幕方式,使读者阅读到该内容时,就像是从书籍单版内页跨越到手机屏幕,重现了立体化的真实性,在读者阅读与信息呈现间建立起可体验的知觉感应点。
在视觉先行的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发生改变,电子书将成为其潜在的、隐性的需求。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升级的背景下,设计者要依靠不断发展的智能技术来探寻更多捕捉读者知觉体验的可能。设计、技术服务于阅读结果但不限于结果,设计能够延续作者感受、实现文本阅读与读者知觉“悦”读的电子书,是未来电子书行业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暕文. 数字化新媒体广告设计研究[D].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3.
[2]龙真. 传统书籍与电子图书的并存[J]. 装饰,2006(2):30-32.
[3]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鲁晓波. 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J]. 科技导报,2007 (13):18-21.
[5]潘科. 手机端电子书籍设计的特征与新阅读功能[J]. 装饰,2006(2):30-32.
[6]黄兰. 关于Flash互动广告中鼠标交互的情感设计[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4) :135-137.
[7]刘萍. 浅谈交互式儿童电子书设计[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147-148.
[8]丁毅. 交互式儿童电子书籍感官体验的营造[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 :171.
【关 键 词】新媒体;电子书;知觉体验;重构
【作者单位】石慧,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2.017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以新兴技术、网络普及为基础的新媒体使得信息传播环境和规则被重新定义与书写,并不断变化与发展。新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网络视频、数字互动媒体、掌上媒体等,其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转变为多点对多点,以人、机双向传播互动为基础[1]。特别是在阅读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纸质载体,而是通过电子书获取信息,这将逐步改变原有书籍的纸质化信息传播格局。电子书成为新的信息通道和载体,可操作的界面与可调控的装帧,使阅读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新奇形式。对于读者而言,以多媒体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意味着更新鲜、更有趣、更丰富的知觉刺激,也意味著更多样、更复杂的体验方式[2]。由此看来,电子书设计影响着书籍内容的传播。新媒体背景下基于读者知觉进行电子书的重构与设计,将构建令读者满意的体验模态。一、知觉重构与阅读体验
知觉通过五感,把人们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如光、声音、味道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的经验的过程,进而产生在认知个别属性之后做出的由点到面、由上及下、由模糊到清晰的判断,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知觉不仅是感官接收器的组合,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要获得良好的知觉体验,需要增加和扩充过去的、现在的感官触点。用户体验是新媒体时代一切设计的导向标,良好互动是技术发展的目标和动力。电子书籍将读者的知觉体验概念引入阅读流程,从初期的模糊概念到中期的精确检索、准确点击,再到后期的个性化阅读、深刻印象,知觉体验都进行了全面覆盖。
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一方面体现在内容与制作的高效率,软件技术使内容的视觉形式美感以及功能性品质得到提升,令读者产生了理解、共情与想象,并以其自身有趣、引人入胜、富有美感的特点,满足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读者与书籍内容之间的沟通过程变得多元化,呈现从可阅读、易于阅读到满意的上升态势。知觉从逐步产生被动意识的初级阶段到预期被动接收并产生情感的中级阶段,再到在特定情况下与设计者产生互动交流的高级阶段,电子书内容更易于被感知和接收。因此,依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特点,从视觉的功能性情感与综合感官的多元化情境两个角度对电子书进行设计尝试,重新构建更易于体验的知觉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二、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方法
1.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方法
(1)视觉的功能性、情感化的满足性重构
电子书主要是通过点击、划动的触控动作来实现打开、查找、搜索、翻阅、存储等一系列功能。如果说触控是阅读电子书的实现手段,通过视觉获取的各种功能化的指示性符号、标识性图形等屏显内容,就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具体来说,就是依赖读者的感知维度,建立相应的渠道空间,为有效、高效的信息阅读进行一系列可实施性设定。尤其在以知觉为核心的信息传播中,其互动过程、后期效果会反馈交互设计的水平与价值[4] 。视觉满足性重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书籍排版到电子书排版的转变,即在传统纸媒版面左侧、单页、正文版心设计的基础上,在屏幕下侧设置图标引导、多层隐藏页叠加、正文全屏显示等,实现屏幕阅读与操控的便利。读取和使用相宜的电子书易感知化排版,可以帮助读者适应屏显阅读习惯。二是在阅读心理方面,利用纸张仿制的视觉效果,实现从柔软纸本向坚硬屏幕的过渡,即用二维屏面营造三维实感,以视觉的情感化满足创造出更有温度的知觉沟通。
在阅读电子书时,读者的视角广,视觉强度小。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电子书要建立层级清晰的界面框架,具有引导性的操作路径,适应屏幕阅读的字体、行距、排列和易于寻找、辨别的版面,才能使读者感知。如在电子书《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中,为了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设计者根据文章内容,将字体设定为辨识度较高的方正兰亭黑,将正文字号为设置小五号,行间距加大,整体页面满屏设置为20行,单通栏16字[5]。整体看来,该电子书的单幅页面结构完整,引导性符号设置于屏幕右边,更适合使用移动阅读器的读者进行右手单手操作。此外,该电子书还把触控符号、背景设置为与同名电影主题密切关联的图片,满足了读者从电影到电子书的视觉感官信息捕捉,也易于读者对媒体端书籍信息的识别与观看。
Amazon 公司推出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是一种采用电子墨水技术的设备。它的显示屏通过反射环境光线呈现类似纸质的效果,迎合了读者在视觉上对纸质阅读体验的追求,实现了从纸本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跨越。一些儿童电子书也会在二维单页屏幕中设置立体效果,使物品和角色单独在三维位置呈现,表现出不同进深角度,这是电子书在坚硬平面上的空间延展。这些纸张的屏显化模拟与文章内容的立体设计,都是基于新媒体的电子屏幕对柔软纸张、三维实感的营造,使读者在视觉上实现对纸质书籍实体效果的情感化满足。
(2)综合感官的多元性、情境化的满意性重构
电子书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综合感官创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知觉体验,并以此引导阅读结果,是实现多元化满意性重构的核心。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电子书的媒体特点,而且能适应“速食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这包括听觉的模拟性声音、通过视觉形成的视触感以及夸张醒目的互动情境,刺激读者的知觉感应,从而使其产生阅读欲望。读者通过虚拟的空间想象、被引导的愉悦情绪和好奇心满足融入信息互动氛围中,也会超越自身所处的环境、现实身份、设定的交互行为与场景进行对话,参与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主动将已有经验与文章内容进行衔接、贯通,强化其情境,切身体会作者的意图[6]。
以色列的Touchoo是一家专门为儿童开发电子书的公司,其对电子书的图标、符号进行了儿童化属性设定,对所有界面中的触摸按键进行了触感模拟式设计。读者在点击打开、查找、关闭等按钮后,这些按钮会产生相应的下降、旋转等夸张的动态反应,营造真实的触控感。如《小鸡叫叫》通过动物语言引导儿童阅读,主人翁小鸡会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引导儿童在看书的同时听故事[7]。同时,该书还利用小动物的语言向读者提问。文字的视觉化、听觉化设计既能很好地引领读者阅读和思考,也加强了文字内容与读者间的多元沟通,很好地发挥了电子书的特点。
此外,综合感官情景化设计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电子书互动性、实现读者知觉体验的满意性需求。如儿童电子书《文森特·梵·高》别出心裁地将静态作品同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让人们能够看到100多年前的画“动起来”。其中有一幅油画《后院在安特卫普》,画的是雪中的安特卫普老房子的后院,当读者翻阅到这个页面时,天空就会飘下星星点点的小雪,随着时间的延长,雪花慢慢堆积在屋顶的平台上[8] 。整个画面非常有质感和空间感,每一个动画都与读者的动作相呼应,逐步引领读者进入画中。这些设计都让原本冰冷的屏幕在读者触摸、点击、翻转的动作下产生了有温度的回应,增强了读者清晰、生动、具象的知觉体验。类似的设计不仅丰富了电子书的设计层次与手法,也营造了丰富、逼真的场景,使读者实现了多元的情境化阅讀。
2.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方法总结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知觉重构设计,是在电子书互动方式、内容呈现方式中寻找交叉点、增加知觉体验而建立的一种认知意识。其不仅能够明显区分以往电子书单向而庞杂的信息,而且能增加多点、多样的交流范式。电子书知觉重构的设计方法总结如下。
(1)重视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迭代更新,尤其是重视阅读方式从纸本到新媒体平台的改变。这就要求电子书基于技术更新,寻找适用于阅读的新媒体呈现方式。
(2)纸本化情怀的实体阅读向电子化的虚拟阅读跨越。电子书要杜绝单一炫技性、堆砌性、强迫式的屏显阅读,应从设计初始注重阅读的本质。在网络科技等大环境中,电子书设计要在有序、温暖而平缓的基础上,实现从纸本到虚拟屏幕的情感化跨越。
(3)以人为本,从体验视角改进电子屏显阅读。电子阅读是从真实纸本向虚拟屏显的革新,依赖于技术手段。而技术服务于书本文字,其目的在于人。对阅读体验进行知觉重构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革新与应用,是交互体验知觉的总结与完善。其目的是为读者寻找无障碍、普适化的体验方法,提高电子书的信息传播价值。这不仅是对技术层面设计手法的提升,更是对现有阅读方法、习惯、认知和审美的引领。三、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意义与展望
1.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意义
就某种意义而言,新媒体与读者共同推动了现有阅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获取与传输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电子书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使文章展现了趣味化、逼真、动态的外在形式,缩短了从文字构思到屏显呈现的时间。另一方面,读者不再满足于现有纸媒文字枯燥性、静态性、延迟性的读取方式,以及不满意于现有电子书受到技术水平、设计思维限制而呈现构成冗杂、操作繁琐、互动性弱等的缺点,充分体现了其对深度抓取信息、希望得到更多互动的要求。
目前,电子书在市场应用方面还未完全脱离传统纸媒的惯式。一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文字版式还未完全脱离纸本框架。二是在纸质书籍向电子书的快速转型中,出版行业也未做好充足准备,缺乏足够的成功经验与技术积累。因此,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电子书知觉重构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在进行电子书设计时,懂得换位思考。以读者的角度考虑多点传播中感官接触、知觉接收的信息获取效果。如在视觉呈现方式下,加强基础功能性设计,使读者能够快速而精确地获取信息;加强高层次互动设计,使读者能够多感官、多元化地捕捉体验点。二是推动电子书行业的发展,并使读者产生新的阅读视角与观点。在视觉外化的过程中,为电子书创造出新的审美价值,呈现电子书行业与读者间良好的沟通与共鸣。
2.电子书知觉重构设计的展望
在信息变革的浪潮下,电子书不仅满足基本视觉阅读需求,还能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知觉互动的实用性设计理念,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就是这样一本以媒体艺术家郑达的互动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电子屏幕阅读感的杂志般轻量级”新媒体书籍。该书将具有时间跨度,时间、空间共存的新媒体作品通过同一屏幕页展现给读者。其打破传统书籍的排版禁忌,将文字图形化,将信息图表化,对图形进行跨版或出血设置,对不能图形化或图表化的重点文字做划线、边框、反白设计。此外,按照阅读顺序,用解构、重组、打散、再排列的设计方法对作品进行信息筛选与再加工,建立起逻辑关系。又如,《短信:入侵计划》加入单页全屏的弹幕方式,使读者阅读到该内容时,就像是从书籍单版内页跨越到手机屏幕,重现了立体化的真实性,在读者阅读与信息呈现间建立起可体验的知觉感应点。
在视觉先行的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发生改变,电子书将成为其潜在的、隐性的需求。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升级的背景下,设计者要依靠不断发展的智能技术来探寻更多捕捉读者知觉体验的可能。设计、技术服务于阅读结果但不限于结果,设计能够延续作者感受、实现文本阅读与读者知觉“悦”读的电子书,是未来电子书行业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暕文. 数字化新媒体广告设计研究[D].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3.
[2]龙真. 传统书籍与电子图书的并存[J]. 装饰,2006(2):30-32.
[3]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鲁晓波. 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J]. 科技导报,2007 (13):18-21.
[5]潘科. 手机端电子书籍设计的特征与新阅读功能[J]. 装饰,2006(2):30-32.
[6]黄兰. 关于Flash互动广告中鼠标交互的情感设计[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4) :135-137.
[7]刘萍. 浅谈交互式儿童电子书设计[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147-148.
[8]丁毅. 交互式儿童电子书籍感官体验的营造[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