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邵莉 王萍

    [摘 要]循环经济是建立在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上的,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的,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发展观。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以前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最早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指出:人不应该把地球当作垃圾场,人类与其它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共生关系的。同时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有关杀虫剂等化学农药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恶果进行了控诉。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也倡导“零增长”。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使得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2002年世界环发大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并制定了行动计划。在上述背景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建立在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它倡导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特征的环境友好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一种“资源开采—生产—消费—资源再利用”的物质循环过程,使得资源在开发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资源约束的根本出路

    3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让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象,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三大现象,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因此在日益巨大的资源需求和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前,我们只能从发展循环经济中寻找出路。必须对资源进行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大,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很多地区的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有些地区甚至相当严重;由于传统无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老的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我们在面对环境污染时,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去补救,没有“未雨绸缪”,末端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而循环经济却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例如2003年我国SO2排放量为2159万吨,如果能源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可使SO2的排放量减少400万吨。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是不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消耗大量资金和资源的过程中也降低了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技术的限制,传统的技术也要消耗大量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大地增加了地球的负担,进而使环境治理方面的费用大幅上涨,无形中也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既要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人民收入,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民健康,就必须: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量;显著减少污染排放总量,确保良好的环境。即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循环经济理论首先是对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补充,对我国现阶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即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物质资源的循环和集约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物质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均衡;其次,循环经济为和谐社会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自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我国后,有关环境保护产业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必须从法律和相关的政策入手,依据和谐社会的目标确定哪些是需要“禁止的”和“鼓励的”。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进而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宋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3): 123-128

    [2]季昆森.提高资源产出率深入推进循环经济[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12): 155-157

    [3]王璐,任福全,李金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7(4):180-181

    [4]杨赵宾.循环经济发展与政府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

    [5]蔡建新.循环经济引领中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认真学习、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0,(11):103-107

    [6]胡世清.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6

    [7]盛卫.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建设循环工业经济园区[J].陕西发展与改革, 2012,(1):25-27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