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供给侧”产业助推县域绿色奔康

    3月春讯早。四川省“两会”带来春的喜讯,整个国民经济最基层的县域早早地领受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与改革同向共生,与创新互动共赢,“十三五”已经开局,2016年四川县域又会拉开怎样的改革与发展大幕,呈现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并迸发出更加激越与澎湃的活力呢?

    2016岁初,冬寒中更多地涌动着春意,《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就“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县域产业支撑”等诸多问题,专访了四川省政府参事、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张成明。

    2016年,四川要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经济总量过100亿的县将超过130个;2020年,要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万个……“困难很大,任务艰巨。”张成明说,县域应紧扣“供给侧改革”,激发创新因子,驱动县域的绿色协调发展,最终全面实现县域小康。

    

    县域脱贫攻坚需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记者:“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其中的关键在县域,西部县域更是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对县域精准扶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具体的目标。您作为县域经济领域的专家,对县域脱贫攻坚有何建议?

    张成明:2016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2015年12月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分析了四川面临的形势,四川与全国一样,经济发展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2016年仍是比较困难的一年,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10”组合拳,实施10个专项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全年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退出和105万贫困人口脱贫。

    具体到县域来看,正在加快实现以农村社会为主向以城镇社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这个阶段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全省县域经济的各个层面,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保持定力、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发展,把发展新趋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努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在“协调发展四川实践”专题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唐利民主任谈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时,也进一步提出了一些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批现代农业强县、工业经济强县、旅游经济强县。加强县域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县域发展条件。全面深化县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积极推动百万人口大县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县级财税体制,推进农村产权、土地、金融、保险等改革创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困难很大,任务艰巨,但我们要看到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全面深化改革而产生的巨大动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以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推动“供给侧改革”

    记者:“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重点,省“两会”和去年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做了部署。那么,在产业支撑方面,应该如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从而推动“供给侧”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张成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全省产业发展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今年着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设备创新研制及智能制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优化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是切合中央“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当前已到发展动力转换关键期,正由主要依靠投资向依靠投资和消费转变,主要依靠工业增长向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增长转变,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当前力抓的五大任务,将着力淘汰“僵尸企业”,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产业体系由低端迈向中高端,构建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深化对省情的再认识,提出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两年多来,全省不断激发发展动力与活力,形成了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城乡统筹发展、底部基础不断夯实的生动局面。成都经济区领先发展,同时加快培育五大新兴增长极。

    根据省上的规划,力争到2020年,经济总量过100亿的县将超过130个。目前,四川省县域基础设施总体滞后,投资建设空间很大,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省委提出要大力实施县域交通、农田水利、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工程,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因而,县域大有可为,尤其是四川,县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县域“供给侧”的产业提升提供了基础。

    创新是县域活力之源

    记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首。省“两会”上,提出今年要“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如何理解“创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张成明: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期间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供给侧改革”提出,要解决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中高端产品的生产和供给,需要的正是科技创新,解决“供需错配”的关键就在于创新。

    “创新驱动”战略是四川“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如何创新发展方式,对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按照方案,包括四川在内的8个区域被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四川将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屡屡被党和国家点中,与四川提前谋划,敢于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有关,在这次正式获批之前,《四川省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已初步形成。

    2015年11月17日,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指明了具体的创新方式和路径,必将推动四川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四川创新人才西部第一,拥有两院院士5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5万人,创新人才数量位居西部第一;拥有高等院校超过10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创新机构数量位居西部第一。

    县域也不乏创新因子,宜宾县的扩权强镇试验,崇州市的土地入股的经理人经营模式,郫县试点农村集体经营用地等。未来,县域应发挥更大的创新动力,从而实现县域的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长江经济带上的绿色生态县

    记者: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广大县域而言,有何新机遇?养老与健康服务业、生态旅游业是否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张成明:“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历来重视绿色发展,2013年11月,发布分类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意见,民族地区、盆周山区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在分类考核试点的基础上,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的意见》和《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明确四类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强县,继续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充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优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今年的省“两会”上,再次提出目标:营林造林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2%。

    自1998年起,四川全力融入国家“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管理成为全国典范,建成宣汉、苍溪、沐川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旺苍大峡谷、章怀山、博美山、纳龙河等4个省级森林公园,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在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四川的旅游服务产业取得极大发展,“养老与健康服务产业”已成为四川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一,尤其是甘孜、阿坝等县域的生态旅游,更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农牧民办起“牧民客栈”“藏家体验”,增加收入,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发改委提出,在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方面,优化“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支持一批百万人口大县建设中等城市。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方面,到2020年,力争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万个,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加快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都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四川的生动实践,正推动着四川绿色、协调发展,从而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