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摘 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良好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障,进入新时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新使命。本文试对地方如何做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保护 措施 办法

    一、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充分证明我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中央和国务院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的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仍面临着部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资源消耗大、污染现象时有发生、发展同保护的矛盾突出、区域性和结构性生态环境风险凸显等问题。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经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进入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上看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有耐心和定力的迈出更大步伐,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一)完善保护工作政策机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在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发展中,努力形成“要发展但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增效但不能增污”的共识。要研究制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联系制度,明确要求在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的同时,优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快开展制定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等基础调研工作,加快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加强生态红线划定关键技术研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功能区规划、资源特征、生态环境容量、已开发程度及可开发潜力等,划定生态红线;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地方目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研究制定生态环境损害社会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鼓励社会监督,健全生态环境损害举报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染物排放、资源开发方式、单位产值能耗、土地产出效益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预防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二)完善生态保护体系。以自然保护区为骨架,加强森林、草地保护,加强退化生态整治,构建地方生态保护体系。要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增强自然保护管理能力,积极完善调查监测体系、科普宣教培训体系、监测能力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增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设施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天然林保护,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木结合,封造并举的措施,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工程,对天然草原的生态脆弱区实行禁牧,对中度退化区进行季节性休牧,全面实行天然草地改良和补水工程;加大对地质灾害点的预防工程治理,完成建立针对较大地质灾害的群策群防的预警预报系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行重点流域综合防治任务;抓好项目建设生态保护和恢复,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对水电、道路等项目建设所造成的地表破坏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三)提升生態环境监管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全面推进监察、监测、信息、宣教部门的标准化建设,增强力量,配齐装备,保障经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全面实行生态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健全生态环境监察体系,完善执法装备,实现执法队伍的联动与整合;提高生态环境风险预警能力。建立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生态环境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完善风险源生态环境管理,对风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生态环境风险和处置对策并制订综合防治方案,在重点敏感保护目标、重点生态环境风险源和生态环境风险源集中区建立生态环境风险监控点,全面提高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保障水平。

    (四)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在推行机动车尾气排放定期检验和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制度,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严格治理餐饮业油烟,有效控制城市和建筑施工粉尘,维护大气质量。大力推广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预防和控制农药、重金属对土壤和水生态环境的污染。全面加强水源保护区监管,在源头区和水源保护地禁止新建造纸、皮革、印染、化工、冶金等污染耗能企业;加强企业废水治理,改进矿产开采、冶金类工业项目污水治理技术,保障水体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统筹城乡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三、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机构、人才、法律法规等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才能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切实可行有效。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保护与福祉》李惠梅、 张安录 《生态学报》 2013年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雷鸣、方至、廖柏寒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3]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计划》胡鞍钢《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

    作者简介:斯朗(1989—),女,藏族,四川稻城人,助教,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单位:四川民族学院藏学学院,研究方向:汉语本体与跨文化交际。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