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创新模式研究

    杨娟

    摘要:目前,我们正身处于互联网+时代,当下各个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改革发展,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育也在其中。本文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内容四个角度研究了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创新模式,希望对当代高校培养人才审美意识、美学意识有所助益。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音乐课程?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102-03

    互联网+,简言之,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但绝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充分整合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实现模式创新。从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视角看,完全可以将其引入到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探索与教学、与社会、与学习更为适宜的新模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创新思路

    时代在快速发展着,需要越来越多复合型人才,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互联网环境下,结合其对当代高校教学模式、内容、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达到更好地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创新思路,具体如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音乐通识课程设置应当融合互联网,创新更多相关专业,可以搭建跨专业、院校平台,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选择最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音乐通识课程;从教学模式角度,传统的音乐通识教学模式现已远远落后于教育发展,难以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在音乐通识课程教学期间可以结合具体需求,由专业学科教师讲授其擅长的领域知识内容,例如,“作曲”教学,可以聘请音乐制作人进行讲授,采取这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理解力;从音乐实践的角度,应当创新音乐通识理论课,融入更多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音乐的不同阶段,到不同的实践场所进行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课后咨询场所,结合学生实践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创新模式探析

    (一)基于音乐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育效果想要得到提升,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发展。意识是行为的先驱,只有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才能够实现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创新发展。具体来讲,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处于大爆炸状态,人们身处于该时代下,不仅仅需要具备高效处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鉴别各种新概念[1]。高校学生在该时代下,相较于以往,学习知识的路径越来越多,因此,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师教学也面临着更大挑战。想要进行教学创新不落后于时代,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深入研究互联网+,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所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灵活应用互联网+下的资源、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有效帮助学生进行个体发展和提升,进而实现互联网+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学的真正价值。

    (二)基于音乐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模式

    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不同于伦理、技术教学,也不同于音乐专业课教学,其自身有其独有的规律与特点,音乐通识课程内容差异大、种类繁多,因此,通常学生们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一对一”模式进行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进行创新,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具体而言,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投影、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多媒体投影能够直观地展现出音乐知识,且极具多样性,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应用多媒体进行示范;云计算可以应用到音乐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大数据能够应用到包含浓厚音乐伦理的知识教学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应用大数据呈现视频、图片等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

    (三)基于音乐课程教学技术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学创新模式除了需要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外,还应当探索应用更多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的多元性。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的教学技术明显难以满足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所讲授的内容、高校学科设置、音乐专业情况等对教学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提升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对极具专业性的课程,例如,声乐、乐器等知识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更应当探索应用依托于互联网+的全新教学技术[2]。比如说,结合多媒体投影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让其在一定的主题内自选内容进行模块学习,合理安排课节,引导各个小组逐一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问,并渗透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最后总结,以达到教学目的。

    此外,传统的教学技术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音乐通识课程授课也需要引进新鲜元素,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请相关专业技能高的教师进行特定模块讲解,例如,讲解现代和声序列时,可以请数学教师讲解序列原理相关内容,讲解音乐史相关知识时,可以请文学史、美术史教师讲解其发展历程。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各个学科的联系,促进音乐通识课程的发展。

    (四)基于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想要稳步提升,除上述创新模式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交互式教学,注重融合多学科知识,以此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期间,教师应当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在这一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联网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合理择取教学内容。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高校的帮助与支持,只有高校与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够达到最佳创新效果,以此强化音乐通识课程与高校各个专业学科的联系,通过跨专业合作提高音乐通识课程的价值,实现多学科交互,实现创新内容的目标。例如,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开设流行演唱、器乐等通识课程,对于以学习器乐为主的学生,可以为其开设音乐制作、声乐知识等相关课程。此外,还可以探索开发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方法,为学生在音樂的道路上发展的越来越好奠定基础。

    隨着互联网+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在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师以及更多高校音乐教师的努力下,能够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开辟出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音乐教育教学之路,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学生音乐素质、审美意识的有效培养。

    (五)基于音乐课程创新主体的创新模式

    第一,在教师方面,教师应当创新自身思想,摒弃以自己为教学绝对主体的观念,主动把课堂让与学生,营造自由平等、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启迪学生主动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肩负起课堂组织者、支持者、参考者、答疑解惑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还应当意识到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拓宽自身专业视野,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才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服务于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第二,在学生方面,首先,学生应当树立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紧随教师的脚步,自主搜索与筛选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分析,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往往一个主题及其相关知识量极其庞大,仅凭一人之力难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对此,学生应当加强交流,有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最后,高校学生应当坚持不懈、努力学习,通过自身的刻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3]。

    第三,在高校方面,高校应当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与音乐接触的机会,例如定期举办艺术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展示自己,树立艺术社团活动的主人翁意识,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这不仅有助于高校音乐通识教学创新发展,还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琦,张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产业与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评鉴,2019,(09):94-95.

    [2]毋茜.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25):9-10.

    [3]刘青.高校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13):115-116.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