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之浅见
曹海峰+邹继军+高勇+焦国鹏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制约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提出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制约因素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曹海峰(1977.9—),男,黑龙江庆安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工作。黑龙江省绥化市营林街3号,152054。Email:caohaifeng_7788@163.com0引言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作出了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希望黑龙江的同志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使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的重要指示[1]。近年来,我省走出了一条以“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为主要特征,以“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城镇化、市场化、产业化、生态化”(四大八化)为重要标志的符合龙江实际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
农机合作社是当前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下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发展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黑龙江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依托[2]。我省从2008年开始组建投资一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截止2012年底,共组建了797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来,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大机械化的优势,在促进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检查、调研中发现,在合作社建设、经营形式、入社成员、生产效益、土地规模、资金投入等方面各合作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同时,由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在其建设、运行、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何破解其主要制约因素,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1我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底,我省共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797个,按组建年份划分:2008年组建11个,2009年组建92个,2010年组建337个,2011年组建118个,2012年组建239个;按组建地域划分:哈尔滨市组建108个,齐齐哈尔市组建193个,牡丹江市组建6个,佳木斯市组建61个,绥化市组建206个,鹤岗市组建14个,大庆市组建19个,黑河市组建104个,七台河市组建15个,伊春市组建8个,鸡西市组建11个,双鸭山市组建44个,大兴安岭地区组建6个,抚远县组建2个;按作业类型划分:旱田合作社741个,水田合作社18个,保护性耕作合作社23个,畜牧合作社10个,马铃薯合作社2个,森工合作社3个。
2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2.1土地规模经营程度普遍不高
现代化大农业需要配备现代化大农机,现代化大农机的优势在于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和连片作业,可以说实现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现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主要的土地政策,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导致耕地细碎化,大农机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流转问题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多数农民受其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土地流转不积极、不支持。尽管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筹建要求中,明确规定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5万亩,筹建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也都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但是这些协议多数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流转或流转面积较小。
因此,在现有土地政策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实现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2经营与管理形式有待完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在已建立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有大户领办、企业领办、村集体领办、场县合作共建、农业科研院所领办等模式,各种模式各具特点且相对成熟。各种模式的合作社都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利益分配机制等,但部分合作社存在着短期行为、投机心理,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场库棚建设不达标、人员管理混乱、机具维护与保养不到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土地的经营形式上,多数合作社自营耕地少,采用代耕、租赁的形式,自营耕地多,农民带地入社达到一定规模的合作社为数不多。在经济效益上,采用代耕、租赁的作业形式且自营耕地少的合作社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自营耕地多、土地入社上规模的合作社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如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有314户农民带15 000亩土地入社,盈利1300万元,2012年有1222户农民带30 128亩土地入社,盈利2759万元[3]。
从几种农机作业服务的形式看,代耕既没有解决土地规模化问题,也没有解决农民组织化问题;租赁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农民组织化的问题[3]。所以,如何因地制宜抓好农民带地入社这个核心问题,引导更多的农民带地入社,实现效益倍增、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同系的机制,是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趋势和动力所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3机具选型配备、配套不尽合理
我省各地农业生产和农艺要求不尽相同,各地种植的作物品种区域差别较大,在合作社机具选型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按一个标准配备机具。在现有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每个合作社基本都有因耕地连片规模不够、耕作方式不同、动力输出不配套、种植结构不适应、地域状况不同等原因而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具,机具配备、配套不尽合理,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又影响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如有些合作社配备的东金戈梅利KCK600型玉米青贮收获机,由于我省各地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小,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国外生产的大马力拖拉机多为平作设计,多为牵引式作业,动力输出转速为1000 r/min,而配套国产农具为垄作设计,动力输出转速多为540 r/min、720 r/min,两者不配套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合作社配备的30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存在有车无具、机具配套不科学不合理、大马拉小车,由于连片种植面积小无用武之地等情况。
2.4普遍缺乏流动资金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缺乏流动资金的经营主体很难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要良性发展,必须经营上规模的土地,经营土地需要购置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机车用油等,合作社的良性运转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投资10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60%,其余40%由合作社自筹。我省各农机合作社农民投入的资金少则200多万元,多则700多万元不等,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机具购置及场库棚建设上。据测算,在农民带地入社的情况下,每经营1万亩的土地至少需要周转资金300多万元,如果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每经营1万亩的土地至少需要周转资金800万元左右。从实际调研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反映的情况看,我省大部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周转资金普遍缺乏。究其原因,一是农民作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参与主体、受益主体、投入主体的作用没用充分发挥出来,想入社、想投入的农民心里没底,怕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二是由于受银行贷款抵押条件的限制,合作社不仅没有享受到金融部门在贷款上的任何优惠政策,而且很难得到支持。
2.5懂管理人员匮乏,合作社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完整的经营体,需要懂现代企业管理、大型农机驾驶与维护、财务管理、农学、农机与农艺融合等方面的各类技能型人才。我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落后,缺乏现代合作社管理理念、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使得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难以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实施,制约了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及壮大。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各类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特别缺少会正确驾驶与维护大型拖拉机与收获机的人员,很多大型农机的驾驶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系统培训,经常出现人为故障等,出现故障后不会排查、排除,严重影响了机具作用的发挥。
3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3.1加强土地依法流转,扩大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
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制约性因素。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如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带地入社、土地分红、公积金计入个人账户、国投资金平均量化到合作社每个成员,多让入社农民受益的经验很好破解了这一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吸引众多农民积极参与,2013年农民带地入社面积达到50 000多亩。这一做法实施难度小,符合农村实际,值得全省相同类型和条件的合作社进一步学习借鉴和推广。各地要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制定出台适合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政策,通过教育引导、政策引导、效益引导、信誉引导等多种方式,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打消思想顾虑,提高农民入社参股的积极性,推动土地流转,尽快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建立相对稳定的耕作制度,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大型机具的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提升。努力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解除其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社要发展,土地必先行。只有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使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持久发展。
3.2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合作社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规范化管理,只有建立正确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理事会的依法约束和监督,才能保证成员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合作社的筹建、审批、验收等环节,省、市、县三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要按规章制度办事,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合作社的建设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层层把关,严格验收,对组建条件不达标、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农机装备去向不明、顶替、串项、出租、变卖、账物不符的情况,要严肃查处,不应姑息,从源头上提高合作社的建设及运营水平。二是要坚持指导各合作社按照公司化运作,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操作。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运营合作社,使其产生的效益真正惠及农户。三是要加强生产管理、机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后勤管理。年初应制定生产计划,耕种收要落实地块、面积、项目、种类,作业期要指定人员,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明确预期收益和奖惩方法;机务人员技术要精,作业达到农技要求,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要节能降耗,安全可靠,农机装备应定期检修和技术保养并达标,有加油站、保养库、维修间、零件库、机库、农具场等,建立技术档案,实行单车核算;财务应独立账户,要日清月结,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并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和规定,定期向股东公布盈亏状况;要严格执行合作社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培训,统一思想,掌握技术,提高素质,各类人员要定岗定责,保障合作社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3.3机具的选型配套要科学合理
实践证明,机具选型配套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合作社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按实际土地经营规模,合理配置农机装备,要根据生产需要和合作社的发展配置动力机械;根据种植作物的种类配置收获机械;根据作业项目配置农机具;根据单机作业量、生产时间、作业效率、季节性的差异等,测算所需各类农机装备的数量。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拖拉机马力的大小,大则无用武之地,小则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杜绝“必选”农机装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形成科学的、广泛的、合理的、适用的自主选型空间,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以避免机具闲置浪费问题的发生,使国家的配套资金能真正发挥作用,落到实处。同时应该建立以下几种机制:一是机具调换和召回机制。对合作社普遍反映有质量问题的机具,由生产厂家组织返厂维修、调换或召回;对某些地区不适用的机具,应统一在本地区或跨区间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换,同等价位的坚持平等调换,不等价的或是新旧不一致的可通过差价弥补实现调换。二是建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售后服务协调机制。建议省、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分别设立专人,负责协调售后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合作社购置农机具的售后服务问题。三是加强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机具研发和推广。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300马力以上拖拉机存在有车无具、机具不配套等情况,应支持我省农机科研机构研制适应我省各地农艺要求的配套机具。建议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机科研机构的机具研发予以重点支持,促进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农具的国产化进程。
3.4拓宽合作社经营领域,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破解合作社资金短缺难题,既需要有外部扶持,更主要靠自身壮大实力来解决。各地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合作社在搞好农机服务的基础上,拓宽经营领域,强化经营手段,提高经营能力,增加经营收益,努力通过调整改善生产经营状况来弥补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社在种植上有自主经营权和产品的处置权,应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利用土地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万寿菊、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应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由无机向绿色有机无公害转变,由出售原字号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例如呼兰区的大用农机合作社,提高种植标准和科技含量,打绿色品牌,提高产品品质,同时,自办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延伸产业链,使收益大幅提高。
充足的资金投入、完善的财政支持政策和信贷保障机制是保证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4]。应加强对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持,在农用燃油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上,给予合作社一定的倾斜;鼓励引导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合作社投入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参与主体、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根据合作社实际情况,理清合作社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的制约因素,积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3.5加强对合作社成员业务素质的培训
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农机操作人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完善机制,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发展”
的要求,强化合作社的自身管理和队伍建设,培训相关人员,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并规范其发展。一是对合作社管理者、财务人员、驾驶员和机务员定期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培训。对合作社管理者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学习,对驾驶员和机务人员进行新型机械的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对财务人员进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成本核算等知识的培训学习,逐步提高合作社管理者管理水平和驾驶员、机务人员操作技能。二是组织机具配套生产厂家,特别是进口机具生产厂家定期下乡培训,和驾驶员、机务员交流机具的使用和技术问题,有针对性提高驾驶员、机务人员对新型农机装备的操控与维护能力。三是借助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利用高校或科研院所人才的优势,采取政府补贴学费办法,培训一支离土不离乡的农机人才队伍。绥化市采取季节性短期培训与二年制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合作社管理和技术问题,值得借鉴和推广。四是应加强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充实到合作社的管理层,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和解决制约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土地实现规模流转、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配备配套机具、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使合作社产生的经济效益真正惠及广大农户,我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充满希望的沃土--记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09.6.28.
[2]李继纯,于佩常,赫英梅,等.我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性因素专题调查分析报告.黑龙江省农机化信息网,http://hljnj.hljagri.gov.cn,2012.12.12.
[3]王忠林. 王忠林同志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专题讲座上的讲话.鹤岗市农业信息网,http://hgs.hljagri.gov.cn,2013.2.20.
[4]张慧研,刘萍.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13,(2):117-119.
[5]刘伟林,高杨.一位省农委主任的农机合作社发展经[N].农民日报, 2012.9.26.
[6]王俭,张广明.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1):23
[7]李志明.如何做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2):6.
[8]张远征.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背景、条件与成效[J].农机化研究, 2009(1):7-10.
[9]刘雨欣,张梅.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4):109-111.(05)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制约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提出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制约因素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曹海峰(1977.9—),男,黑龙江庆安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工作。黑龙江省绥化市营林街3号,152054。Email:caohaifeng_7788@163.com0引言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作出了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希望黑龙江的同志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使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的重要指示[1]。近年来,我省走出了一条以“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为主要特征,以“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城镇化、市场化、产业化、生态化”(四大八化)为重要标志的符合龙江实际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
农机合作社是当前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下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发展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黑龙江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依托[2]。我省从2008年开始组建投资一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截止2012年底,共组建了797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来,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大机械化的优势,在促进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检查、调研中发现,在合作社建设、经营形式、入社成员、生产效益、土地规模、资金投入等方面各合作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同时,由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在其建设、运行、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何破解其主要制约因素,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1我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底,我省共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797个,按组建年份划分:2008年组建11个,2009年组建92个,2010年组建337个,2011年组建118个,2012年组建239个;按组建地域划分:哈尔滨市组建108个,齐齐哈尔市组建193个,牡丹江市组建6个,佳木斯市组建61个,绥化市组建206个,鹤岗市组建14个,大庆市组建19个,黑河市组建104个,七台河市组建15个,伊春市组建8个,鸡西市组建11个,双鸭山市组建44个,大兴安岭地区组建6个,抚远县组建2个;按作业类型划分:旱田合作社741个,水田合作社18个,保护性耕作合作社23个,畜牧合作社10个,马铃薯合作社2个,森工合作社3个。
2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2.1土地规模经营程度普遍不高
现代化大农业需要配备现代化大农机,现代化大农机的优势在于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和连片作业,可以说实现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现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主要的土地政策,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导致耕地细碎化,大农机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流转问题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多数农民受其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土地流转不积极、不支持。尽管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筹建要求中,明确规定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5万亩,筹建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也都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但是这些协议多数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流转或流转面积较小。
因此,在现有土地政策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实现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2经营与管理形式有待完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在已建立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有大户领办、企业领办、村集体领办、场县合作共建、农业科研院所领办等模式,各种模式各具特点且相对成熟。各种模式的合作社都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利益分配机制等,但部分合作社存在着短期行为、投机心理,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场库棚建设不达标、人员管理混乱、机具维护与保养不到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土地的经营形式上,多数合作社自营耕地少,采用代耕、租赁的形式,自营耕地多,农民带地入社达到一定规模的合作社为数不多。在经济效益上,采用代耕、租赁的作业形式且自营耕地少的合作社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自营耕地多、土地入社上规模的合作社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如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有314户农民带15 000亩土地入社,盈利1300万元,2012年有1222户农民带30 128亩土地入社,盈利2759万元[3]。
从几种农机作业服务的形式看,代耕既没有解决土地规模化问题,也没有解决农民组织化问题;租赁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农民组织化的问题[3]。所以,如何因地制宜抓好农民带地入社这个核心问题,引导更多的农民带地入社,实现效益倍增、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同系的机制,是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趋势和动力所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3机具选型配备、配套不尽合理
我省各地农业生产和农艺要求不尽相同,各地种植的作物品种区域差别较大,在合作社机具选型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按一个标准配备机具。在现有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每个合作社基本都有因耕地连片规模不够、耕作方式不同、动力输出不配套、种植结构不适应、地域状况不同等原因而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具,机具配备、配套不尽合理,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又影响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如有些合作社配备的东金戈梅利KCK600型玉米青贮收获机,由于我省各地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小,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国外生产的大马力拖拉机多为平作设计,多为牵引式作业,动力输出转速为1000 r/min,而配套国产农具为垄作设计,动力输出转速多为540 r/min、720 r/min,两者不配套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合作社配备的30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存在有车无具、机具配套不科学不合理、大马拉小车,由于连片种植面积小无用武之地等情况。
2.4普遍缺乏流动资金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缺乏流动资金的经营主体很难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要良性发展,必须经营上规模的土地,经营土地需要购置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机车用油等,合作社的良性运转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投资10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60%,其余40%由合作社自筹。我省各农机合作社农民投入的资金少则200多万元,多则700多万元不等,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机具购置及场库棚建设上。据测算,在农民带地入社的情况下,每经营1万亩的土地至少需要周转资金300多万元,如果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每经营1万亩的土地至少需要周转资金800万元左右。从实际调研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反映的情况看,我省大部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周转资金普遍缺乏。究其原因,一是农民作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参与主体、受益主体、投入主体的作用没用充分发挥出来,想入社、想投入的农民心里没底,怕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二是由于受银行贷款抵押条件的限制,合作社不仅没有享受到金融部门在贷款上的任何优惠政策,而且很难得到支持。
2.5懂管理人员匮乏,合作社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完整的经营体,需要懂现代企业管理、大型农机驾驶与维护、财务管理、农学、农机与农艺融合等方面的各类技能型人才。我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落后,缺乏现代合作社管理理念、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使得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难以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实施,制约了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及壮大。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各类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特别缺少会正确驾驶与维护大型拖拉机与收获机的人员,很多大型农机的驾驶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系统培训,经常出现人为故障等,出现故障后不会排查、排除,严重影响了机具作用的发挥。
3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3.1加强土地依法流转,扩大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
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制约性因素。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如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带地入社、土地分红、公积金计入个人账户、国投资金平均量化到合作社每个成员,多让入社农民受益的经验很好破解了这一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吸引众多农民积极参与,2013年农民带地入社面积达到50 000多亩。这一做法实施难度小,符合农村实际,值得全省相同类型和条件的合作社进一步学习借鉴和推广。各地要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制定出台适合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政策,通过教育引导、政策引导、效益引导、信誉引导等多种方式,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打消思想顾虑,提高农民入社参股的积极性,推动土地流转,尽快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建立相对稳定的耕作制度,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大型机具的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提升。努力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解除其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社要发展,土地必先行。只有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使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持久发展。
3.2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合作社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规范化管理,只有建立正确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理事会的依法约束和监督,才能保证成员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合作社的筹建、审批、验收等环节,省、市、县三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要按规章制度办事,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合作社的建设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层层把关,严格验收,对组建条件不达标、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农机装备去向不明、顶替、串项、出租、变卖、账物不符的情况,要严肃查处,不应姑息,从源头上提高合作社的建设及运营水平。二是要坚持指导各合作社按照公司化运作,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操作。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运营合作社,使其产生的效益真正惠及农户。三是要加强生产管理、机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后勤管理。年初应制定生产计划,耕种收要落实地块、面积、项目、种类,作业期要指定人员,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明确预期收益和奖惩方法;机务人员技术要精,作业达到农技要求,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要节能降耗,安全可靠,农机装备应定期检修和技术保养并达标,有加油站、保养库、维修间、零件库、机库、农具场等,建立技术档案,实行单车核算;财务应独立账户,要日清月结,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并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和规定,定期向股东公布盈亏状况;要严格执行合作社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培训,统一思想,掌握技术,提高素质,各类人员要定岗定责,保障合作社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3.3机具的选型配套要科学合理
实践证明,机具选型配套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合作社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按实际土地经营规模,合理配置农机装备,要根据生产需要和合作社的发展配置动力机械;根据种植作物的种类配置收获机械;根据作业项目配置农机具;根据单机作业量、生产时间、作业效率、季节性的差异等,测算所需各类农机装备的数量。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拖拉机马力的大小,大则无用武之地,小则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杜绝“必选”农机装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形成科学的、广泛的、合理的、适用的自主选型空间,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以避免机具闲置浪费问题的发生,使国家的配套资金能真正发挥作用,落到实处。同时应该建立以下几种机制:一是机具调换和召回机制。对合作社普遍反映有质量问题的机具,由生产厂家组织返厂维修、调换或召回;对某些地区不适用的机具,应统一在本地区或跨区间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换,同等价位的坚持平等调换,不等价的或是新旧不一致的可通过差价弥补实现调换。二是建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售后服务协调机制。建议省、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分别设立专人,负责协调售后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合作社购置农机具的售后服务问题。三是加强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机具研发和推广。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300马力以上拖拉机存在有车无具、机具不配套等情况,应支持我省农机科研机构研制适应我省各地农艺要求的配套机具。建议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机科研机构的机具研发予以重点支持,促进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农具的国产化进程。
3.4拓宽合作社经营领域,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破解合作社资金短缺难题,既需要有外部扶持,更主要靠自身壮大实力来解决。各地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合作社在搞好农机服务的基础上,拓宽经营领域,强化经营手段,提高经营能力,增加经营收益,努力通过调整改善生产经营状况来弥补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社在种植上有自主经营权和产品的处置权,应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利用土地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万寿菊、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应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由无机向绿色有机无公害转变,由出售原字号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例如呼兰区的大用农机合作社,提高种植标准和科技含量,打绿色品牌,提高产品品质,同时,自办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延伸产业链,使收益大幅提高。
充足的资金投入、完善的财政支持政策和信贷保障机制是保证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4]。应加强对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持,在农用燃油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上,给予合作社一定的倾斜;鼓励引导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合作社投入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参与主体、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根据合作社实际情况,理清合作社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的制约因素,积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3.5加强对合作社成员业务素质的培训
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农机操作人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完善机制,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发展”
的要求,强化合作社的自身管理和队伍建设,培训相关人员,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并规范其发展。一是对合作社管理者、财务人员、驾驶员和机务员定期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培训。对合作社管理者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学习,对驾驶员和机务人员进行新型机械的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对财务人员进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成本核算等知识的培训学习,逐步提高合作社管理者管理水平和驾驶员、机务人员操作技能。二是组织机具配套生产厂家,特别是进口机具生产厂家定期下乡培训,和驾驶员、机务员交流机具的使用和技术问题,有针对性提高驾驶员、机务人员对新型农机装备的操控与维护能力。三是借助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利用高校或科研院所人才的优势,采取政府补贴学费办法,培训一支离土不离乡的农机人才队伍。绥化市采取季节性短期培训与二年制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合作社管理和技术问题,值得借鉴和推广。四是应加强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充实到合作社的管理层,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和解决制约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土地实现规模流转、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配备配套机具、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使合作社产生的经济效益真正惠及广大农户,我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充满希望的沃土--记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09.6.28.
[2]李继纯,于佩常,赫英梅,等.我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性因素专题调查分析报告.黑龙江省农机化信息网,http://hljnj.hljagri.gov.cn,2012.12.12.
[3]王忠林. 王忠林同志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专题讲座上的讲话.鹤岗市农业信息网,http://hgs.hljagri.gov.cn,2013.2.20.
[4]张慧研,刘萍.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13,(2):117-119.
[5]刘伟林,高杨.一位省农委主任的农机合作社发展经[N].农民日报, 2012.9.26.
[6]王俭,张广明.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1):23
[7]李志明.如何做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2):6.
[8]张远征.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背景、条件与成效[J].农机化研究, 2009(1):7-10.
[9]刘雨欣,张梅.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4):109-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