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李志勇 王建斌
近年来,由于我区雨季提前和降雨量的增多,以往生产中少见的病害——葡萄灰霉病,在我县葡萄园有着程度不同的发生,受害面积逐年扩展,尤以管理粗放的提子葡萄园发病为重,有的葡萄园烂果率30%~40%,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笔者经过3年来的调查和防治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地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1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1.1症状
幼果期受害,葡萄花后,果穗染病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很快变为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此期若遇阴雨,2-3天后果穗上长出一层淡灰色霉层。如果病菌侵入后持续干旱,果实干腐或保持坚硬或变成棕色而不变软或干枯后脱落。
成熟期果受害,果实接近成熟期染病后,初期果面出现不规则的直径1毫米大小的灰褐色斑点,继而扩大后,在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斑,整个果粒很快腐败,其上长出鼠灰色霉层。一般多从果穗先端逐渐向上腐烂。很少发现果穗上部果粒先开始腐烂现象,发病后果梗变黑色,后期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
叶片受害,叶片受害初期即出现绿豆粒大的灰色斑点,扩大后成为淡褐色不规则斑片,并出现不规则轮纹,潮湿时生有不规则灰霉层,一般每片叶有病斑2-5块,严重时病部可占叶面积40%。病叶一般不脱落。
1.2病原
葡萄灰霉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自寄主表皮菌丝体或菌核上长出。分生孢子梗灰褐色,树枝状分枝,在分枝末端寄生圆形、无色,单孢的分生孢子。菌核黑色不规则,外部为疏丝组织,内部为拟薄壁组织。有性世代称雷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1.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被害部位越冬,其抗逆性强,葡萄花期及花后,气温回升,若遇连阴雨湿度大时,越冬分生孢子及菌核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花穗及幼果穗上,当受到花器外渗物刺激时很容易侵染,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侵染。在我县发病最重的是果实接近成熟期,此期温度适宜,降雨量增多,果实糖分转化,水分增高,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管理粗放,氮肥用量大,磷钾肥不足,机械伤、虫伤较多、树势偏弱的葡萄园易发病,地湿低洼、雨后积水多,枝梢徒长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葡萄园发病重。
2我县葡萄园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提子葡萄栽培需要较好的肥水条件,而大多数葡萄园每年只是落叶后施1次化学肥料作基肥,很少有葡萄园施过有机肥,加之氮、磷、钾配比不当,磷钾肥不足,有的甚至从不施基肥,只是依赖于叶面喷肥,土壤肥力逐年下降。树的营养水平低,抗病力差。
大多葡萄园忽视在生长中、后期,新梢生长缓慢时,处理那些前期未加控制的旺密新梢,造成郁闭、通风透光不良。遇阴雨连绵,湿度过大,得不到及时散发,引发病害。
免耕是在不降低土壤肥力,基本不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壤翻耕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而果农把免耕错误认为简单的不耕作,对传统农业技术全盘否定,很少深翻,深秋埋土防寒时怕伤根只是挖深取土,根系上泛现象严重,根系多处于水分波动幅度较大的近地表层土中,遇严冬地表层根系受冻,遇阴雨连绵或大水漫灌后积水时间长,枝蔓新梢虚旺。抗病力下降,大多数葡萄园生长季杂草丛生,却认为是生草覆盖,浇水后或雨后早上结露的天数多,且每天结露的时间又长,葡萄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时间长,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冬季落叶后病果不易得到彻底清理,致使病害连年发生。
多数果农对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不甚了解,最佳防治时期把握不准,有的果农购买农药时,受农资经销商误导,药刺使用不当,病害得不到有效地控制。
3防治方法
3.1加强“三水、五肥”管理,提高树体抗痛力
每年于果实采收后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4000~5000千克,在行间距根颈50-80厘米处,挖深40~50厘米、宽加厘米的条沟将肥料与土混匀施入。植株出现伤流后,芽体萌动时及时施入催芽肥,株施尿素loo克,浆果膨大期(果粒黄豆粒大小时)施好膨果肥每株沟施磷酸二铵150克,果粒硬核期重施着色肥,株施硫酸钾(K2050%)100克+三料过磷酸钙(含P2O546%)100克。果实采收后,为促进枝蔓成熟和糖分积累施好保叶肥,株施磷酸二铵150克,每间隔15天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次。
伤流期过后浇足催芽水,以提高发芽率。开花前一周浇好花前水,切不可见花浇水。以免造成落花和引起花穗病害和黑痉病等。随施膨果肥浇足膨果水,以满足果实膨大对水分的需求,着色期控水,采前20天停止浇水。
3.2清除杂草,雨季排涝,降低园内湿度
生长季及时清除葡萄园杂草,以减少雨后或浇水后结露。葡萄园浇水后及雨后应及时排除园内低洼处积水,降低果园湿度。
3.3及时抹芽、除梢、摘心、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芽眼萌动时及时抹除距地面30厘米以下的芽眼(篱架),以上部分保留饱满芽,抹除弱芽,并生芽,一般抹除2-3次,每平方米架面只保留20-25个饱满芽。
在花序刚出现,能区分结果枝和营养枝时进行1次除梢,以除去营养枝为主,保留结果枝及补空或更新的营养
枝。此次除梢量应占除梢量的70%-80%。在花序已全部出现至开花前第2次除梢,按密度选留生长好,花穗饱满的结果枝,疏除病虫梢、密挤梢、隐芽梢。每平方米只保留15-20个新梢。并合理分布在架面上。
开花前3~5天对结果蔓进行摘心:花序以上只保留4-5片叶。生长中后期,新梢生长缓慢时,应适时适量地处理那些前期未加控制的旺密新梢。保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对促进枝蔓和果实成熟也有很大作用。
3.4及时清园,铲除越冬菌源
果实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摘除被害病部组织,减少菌核量,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清扫落叶,做好越冬期的防治工作的同时,并于早春出土上架后全园细致喷洒1%硫酸铜水剂,铲除越冬菌源。
3.5抓好生长期药剂防治,严格控制病害发生
开花前每隔10-15天连喷2-3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葡萄套袋后,每隔2周喷1次半量式波尔多液,进入雨季后每隔10天连续喷布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90%i乙磷酸铝可溶性粉剂500倍或10%多氧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直至除袋,除袋后间隔7-10天细致喷布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次,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近年来,由于我区雨季提前和降雨量的增多,以往生产中少见的病害——葡萄灰霉病,在我县葡萄园有着程度不同的发生,受害面积逐年扩展,尤以管理粗放的提子葡萄园发病为重,有的葡萄园烂果率30%~40%,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笔者经过3年来的调查和防治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地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1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1.1症状
幼果期受害,葡萄花后,果穗染病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很快变为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此期若遇阴雨,2-3天后果穗上长出一层淡灰色霉层。如果病菌侵入后持续干旱,果实干腐或保持坚硬或变成棕色而不变软或干枯后脱落。
成熟期果受害,果实接近成熟期染病后,初期果面出现不规则的直径1毫米大小的灰褐色斑点,继而扩大后,在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斑,整个果粒很快腐败,其上长出鼠灰色霉层。一般多从果穗先端逐渐向上腐烂。很少发现果穗上部果粒先开始腐烂现象,发病后果梗变黑色,后期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
叶片受害,叶片受害初期即出现绿豆粒大的灰色斑点,扩大后成为淡褐色不规则斑片,并出现不规则轮纹,潮湿时生有不规则灰霉层,一般每片叶有病斑2-5块,严重时病部可占叶面积40%。病叶一般不脱落。
1.2病原
葡萄灰霉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自寄主表皮菌丝体或菌核上长出。分生孢子梗灰褐色,树枝状分枝,在分枝末端寄生圆形、无色,单孢的分生孢子。菌核黑色不规则,外部为疏丝组织,内部为拟薄壁组织。有性世代称雷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1.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被害部位越冬,其抗逆性强,葡萄花期及花后,气温回升,若遇连阴雨湿度大时,越冬分生孢子及菌核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花穗及幼果穗上,当受到花器外渗物刺激时很容易侵染,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侵染。在我县发病最重的是果实接近成熟期,此期温度适宜,降雨量增多,果实糖分转化,水分增高,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管理粗放,氮肥用量大,磷钾肥不足,机械伤、虫伤较多、树势偏弱的葡萄园易发病,地湿低洼、雨后积水多,枝梢徒长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葡萄园发病重。
2我县葡萄园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提子葡萄栽培需要较好的肥水条件,而大多数葡萄园每年只是落叶后施1次化学肥料作基肥,很少有葡萄园施过有机肥,加之氮、磷、钾配比不当,磷钾肥不足,有的甚至从不施基肥,只是依赖于叶面喷肥,土壤肥力逐年下降。树的营养水平低,抗病力差。
大多葡萄园忽视在生长中、后期,新梢生长缓慢时,处理那些前期未加控制的旺密新梢,造成郁闭、通风透光不良。遇阴雨连绵,湿度过大,得不到及时散发,引发病害。
免耕是在不降低土壤肥力,基本不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壤翻耕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而果农把免耕错误认为简单的不耕作,对传统农业技术全盘否定,很少深翻,深秋埋土防寒时怕伤根只是挖深取土,根系上泛现象严重,根系多处于水分波动幅度较大的近地表层土中,遇严冬地表层根系受冻,遇阴雨连绵或大水漫灌后积水时间长,枝蔓新梢虚旺。抗病力下降,大多数葡萄园生长季杂草丛生,却认为是生草覆盖,浇水后或雨后早上结露的天数多,且每天结露的时间又长,葡萄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时间长,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冬季落叶后病果不易得到彻底清理,致使病害连年发生。
多数果农对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不甚了解,最佳防治时期把握不准,有的果农购买农药时,受农资经销商误导,药刺使用不当,病害得不到有效地控制。
3防治方法
3.1加强“三水、五肥”管理,提高树体抗痛力
每年于果实采收后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4000~5000千克,在行间距根颈50-80厘米处,挖深40~50厘米、宽加厘米的条沟将肥料与土混匀施入。植株出现伤流后,芽体萌动时及时施入催芽肥,株施尿素loo克,浆果膨大期(果粒黄豆粒大小时)施好膨果肥每株沟施磷酸二铵150克,果粒硬核期重施着色肥,株施硫酸钾(K2050%)100克+三料过磷酸钙(含P2O546%)100克。果实采收后,为促进枝蔓成熟和糖分积累施好保叶肥,株施磷酸二铵150克,每间隔15天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次。
伤流期过后浇足催芽水,以提高发芽率。开花前一周浇好花前水,切不可见花浇水。以免造成落花和引起花穗病害和黑痉病等。随施膨果肥浇足膨果水,以满足果实膨大对水分的需求,着色期控水,采前20天停止浇水。
3.2清除杂草,雨季排涝,降低园内湿度
生长季及时清除葡萄园杂草,以减少雨后或浇水后结露。葡萄园浇水后及雨后应及时排除园内低洼处积水,降低果园湿度。
3.3及时抹芽、除梢、摘心、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芽眼萌动时及时抹除距地面30厘米以下的芽眼(篱架),以上部分保留饱满芽,抹除弱芽,并生芽,一般抹除2-3次,每平方米架面只保留20-25个饱满芽。
在花序刚出现,能区分结果枝和营养枝时进行1次除梢,以除去营养枝为主,保留结果枝及补空或更新的营养
枝。此次除梢量应占除梢量的70%-80%。在花序已全部出现至开花前第2次除梢,按密度选留生长好,花穗饱满的结果枝,疏除病虫梢、密挤梢、隐芽梢。每平方米只保留15-20个新梢。并合理分布在架面上。
开花前3~5天对结果蔓进行摘心:花序以上只保留4-5片叶。生长中后期,新梢生长缓慢时,应适时适量地处理那些前期未加控制的旺密新梢。保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对促进枝蔓和果实成熟也有很大作用。
3.4及时清园,铲除越冬菌源
果实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摘除被害病部组织,减少菌核量,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清扫落叶,做好越冬期的防治工作的同时,并于早春出土上架后全园细致喷洒1%硫酸铜水剂,铲除越冬菌源。
3.5抓好生长期药剂防治,严格控制病害发生
开花前每隔10-15天连喷2-3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葡萄套袋后,每隔2周喷1次半量式波尔多液,进入雨季后每隔10天连续喷布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90%i乙磷酸铝可溶性粉剂500倍或10%多氧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直至除袋,除袋后间隔7-10天细致喷布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次,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