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下了“网”都是“民”
张军瑜
网民很强大,但事实是网民在某种程度上很强大。8名网友参与调查云南“躲猫猫”事件,结果很平淡,只不过是将“躲猫猫”换成了“瞎子摸鱼”。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满足公众舆论的心理胃口。在这样一种很平淡结果的照耀下,网民开始倒戈,从最开始的支持,发展到了对这8名网友的人肉搜索,一直到最后开始怀疑这几名网友到底是不是有关部门的一场网络民意秀。难怪有调查团成员在报告中称:“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那样无力。”
显然,网民也只是在网上的时候才会凝聚出一种监督力量,因为网络的相对自由,这种力量的效应有时候就很直接,甚至还会表现出一种超程序性和起哄性。网民一个个从IP后边走到前台、走进生活,就和随便走在大街上的张三李四没什么区别。
2月17日的《南方都市报》刊发消息说:洛阳市“推选”出了4名网友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市“两会”,对此我就很纳闷儿,当这4名“网民代表”坐在会场上的时候,他真正可以代表的究竟是哪一个群体的声音?只要上了网,不管是企业老板,还是路边摆摊的,就都是网民,你能暴露自己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吗?如果是这样,设置这样几个“网民代表”意义又何在?
网民下了“网”,也就只剩下“民”了,还不如一直呆在网上留留言,发发帖子,反而会促成网下柴米油盐的解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