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读物出版现状的思考和建议

    鲍立衔

    总的来说,这类图书主要分为职场励志、职场规划、职场小说三大类。职场励志可衍生出职场人物传记以及最近流行的职场解压类书籍;职场规划可细分为求职面试类、素质提升类、职场生存手册类。随着职场成熟度的发展,职场读物的细分程度也会逐渐提高,分类也会越来越明晰。

    随着国内职场的逐渐成熟,尤其是全球金融风暴下愈演愈烈的裁员、降薪风波,职场故事越来越多,职场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众多职场读物也从财经类图书脱颖而出,出版渐成规模。

    另一方面,充斥市场的职场读物存在严重良莠不齐的现象。继《你在为谁工作》等早期畅销书外,大多职场读物仍然在走“噱头”路线,因此无论是从销售数据上还是感性认识上看,令人眼前一亮的职场读物少之又少,职场读物出版似乎已进入了瓶颈阶段。

    一、职场读物出版背量及发展轨迹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政府机构精简等造成社会再就业人群的快速增长,全球金融风暴也使得转型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中国职场也在转型中不断成熟,行业逐步规范、职业道德观念开始深化。

    目前业内并没有给出“职场读物”的明确定义,但从当下的图书市场来看,这类读物主要针对职场中人以及与职场有关的人,职场读物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成为其存在的根本。

    应届毕业生和职场新人是职场读物的主要目标读者,这些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初人职场感到迷茫,缺乏安全感,对公司前辈的话也不敢轻易相信,又急于获取职场基本信条和社交礼仪,这成为他们购买职场读物的最直接动机。职场读物的第二大购买群体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有一定的成功经验,买书的目的在于提升管理经营能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溯源角度来看,职场读物从经管类图书细分出来后,近几年也不断在细分。2006年,以职场小说《圈子圈套》和随后《杜拉拉升职记》出版为标记,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主打情感、励志路线的职场成长小说。2007年出版的《你在为谁工作》偏重职场励志,上市至今销量已经突破了60万册。总的来说,这类图书主要分为职场励志、职场规划、职场小说三大类。职场励志可衍生出职场人物传记以及最近流行的职场解压类书籍;职场规划可细分为求职面试类、素质提升类、职场生存手册类。随着职场成熟度的发展,职场读物的细分程度也会逐渐提高,分类也会越来越明晰。

    二、职场读物的三大困局

    1市场定位不清晰,目标读者混乱

    职场读物的市场定位理应随着职场读物的细分而越来越清晰,遗憾的是,当前众多职场读物的市场定位并不明晰,出版社扩大受众群的想法往往只能是一厢情愿。定位不清晰直接导致终端在上架时分类混乱(排除书店本身以营销为目的的一点多放),很不方便读者查找。

    此外,有一些職场读物既想教怎样做好员工又想教怎样做好领导,希望一本书的内容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读者需求,另外一些职场读物在励志的同时还添加了有关的职场人生设计规划的内容,或者是既教大家怎样“讨薪”又叮嘱大家千万要摆正心态,低调做人。类似这样的职场读物,整本书什么都涉及但主题也被削弱了,反而使读者读后更加困惑。

    2内容重复冗长,作者水平参差不齐

    从内容上看,职场励志类图书主要采取“故事+说理”的模式,涵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心态和细节,以“责任”、“细心”、“踏实”等字眼居多,这样导致每本职场励志书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新意。

    此外,职场读物的作者来自各个行业,各个职业层次,有专家学者、经理人、行政高级主管、普通职员,还包括那些成功突出重围,杀人“牛企”的职场新人。因此,有的出版社在出书时有意淡化作者的影响,甚至不透露任何有关作者的背景信息,让读者不知作者是“何许人也”。这种情况在职场励志类书籍中尤其明显,职场读物的权威性也因此备受质疑。

    3职场励志多说教,职场小说爱虚构

    职场励志不等于职场说教,而职场励志类图书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书中说教的成分太多,而且强加给读者的一些理念很难让读者认同。一些作者为了配合说教部分加入了过多的生活哲理小故事,和书中想要体现的理念衔接生硬,更有一些书通篇都是“生活需要勇气”之类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老套故事,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对读者而言,如果书中所引故事能出自职场中的实战经历才会具有说服力。

    职场读物以小说的形式来展现职场生活,往往更能引起职场中人的共鸣。虽然作品文学性未必很强,但实用价值非常突出。因此,越真实地展现职场环境的小说就受到越多读者的追捧,《杜拉拉升职记》、《浮沉》、《圈子圈套》都符合这一畅销法则。但是一些作者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小说情节过分夸张,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就大打折扣。

    三、职场读物的建议和思考

    北大社博雅光华公司策划总监方希认为,职场读物会成为一种非常有后劲的出版资源。出版社要长期占据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关键还是要看出版社所出版图书的原创性、规模化能不能持久。当前,职场读物的跟风现象十分严重,选题、内容、装帧设计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这不仅增加了读者选择的难度,也造成了许多职场书一出版就被埋没在众多相似的读物中。

    对此,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和建议:

    1选题——填补细分空白

    选题雷同势必不能吸引大面积读者,策划人应把握市场变化,敏锐寻找细分选题。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群体成为了中国新的就业困难户。而在之前,大学生因为“什么书都可以读”,因此市场上很少有专门策划给大学生看的书。时下,职场读物有渐渐向大学生群体靠拢的趋势。如某出版社在2009年4月出版了一套“职场员工生存必读”系列丛书,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和职场新人,每本书平均仅l万多字,书中少了各种励志故事,更多的是职场新人需要的各种实用信息,这种精简版的职场规划书或许正为职场读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智的道路。因此进一步探究适合大学生的职场读物究竟是职场励志类还是职场规划类,抑或小说更能激起大学生的兴趣,都是策划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同样,职场的行业本身也可以细分,读者希望能看到有关自己专业的职场读物,之前的IT界、金融界已经不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更多行业的职场选题亟待出版社开发。美国Factson File出版集团所出版的图书几乎涉及全美各种职业,例如《你毕业以后想当园丁吗》一书,就是关于“园丁”这一职业的图书。这与我国职业图书只涉及一些高端、火爆职业的情况有所不同。

    由于与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市场化程度的紧密联系,职场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一本几年之前出版的职场图书中所包含的建议很可能已经与今天的情况不相适应。从职场读物的主题来看,职场读物在2008年开始有较大的转变,之前的“升职”、“加薪”更多转变为“平和心态”、“解压”以及“危机生存”等关键词,深度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学会在危机中顶住压力是职场书最具发展空间的一部分。

    2内容——精选作者。深度加工

    丰富的职场经验是职场读物作者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作者可以不是著名的成功人士,但他必须非常了解某一领域,有能力分析职场真实案例,并给出一些实质性建议。内容切记不能跟风,时效性和实用性强,对读者而言才具有参考价值。就算是职场小说类的作者,也应该是基于大量的现实材料进行创作。《圈子圈套》作者王强说,他所写的每件事都是自己所历所见,甚至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书中来了。

    曾有同行表示,由于职场小说的作者大多不是专业创作者,这就需要编辑多与作者进行沟通、配合。一些作者最初只是写给圈内人看的或者单纯是自己的工作总结,得做较大修改。再加上他们大多是成功人士,因此工作非常忙碌,写作时间有限,编辑更应该耐心、负责。

    3,对引进版职场读物的思考

    世界500强中的绝大多数公司历史久远,在历史的变革中沉淀积累了一系列选人、用人、做事、运转的成熟且科学的标准,这也促使外国,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比我国更早关注职场现象。因此,国内出版社引进版权、翻译国外此类书籍的数量颇为可观。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的求职面试类的《世界500强面试实录》已经重印7次,销售了3万余册,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另一方面。国外经验毕竟不能全部适用于我国的职场,策划人应该给予国内职场情况更多关注。从国内行业找选题,挖掘作者,采集大量国内职场不同案例,使职场读物更具有指导性,更能引起国内读者的共鸣。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