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罗江实践

    徐光勇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作为罗江县要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创新举措,开拓新路,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树立一个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认清新形势,牢记守土有责。一是创新社会治理是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工作重心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转变,社会治理在党治国理政方略中的位置更加重要。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是对公民意识觉醒的新回应。群众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元化,公民意识觉醒,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意识更高、发声更强。党委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推进中,务必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充分沟通,达成一致。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是对新舆论时代的新适应。网络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兴起,催生了“人人持有话筒”的时代。公共信息开放程度之高,流通速度之快,舆论监督之严、公众目光之聚焦,要求党委任何决策、任何行动都必须依法依规,站得稳脚,挺得直腰,说得起硬话。四是创新社会治理是对从严管党治党的新落实。当前社会有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别有用心之人把个案问题扩大化、话题化,以此污蔑、抹黑党的领导,挑动党群、干群关系,制造对立、冲突。党委务必增强政治敏锐性、社会把控力,及时、妥善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理清新思路,坚持守土尽责。一是理念创新。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类组织、各个群体的积极性,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二是方法创新。发挥党委、政府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的立场看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三是载体创新。围绕群众需求完善服务功能、围绕便民转变服务方式,围绕特殊群体创设特色服务,增强和改善党委政府服务能力。

    坚持一条主线:系统治理、依法治理

    ——坚持依法执政。抓牢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推行常委会会前学法、中心组集中学法、年终述职述法等制度,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制定《罗江县重大决策程序规定》,把公众参与、成本效益分析、合法性审查等8个环节作为重大决策程序。组建法律顾问团对全县涉及稳定、发展、民生等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

    ——推动依法行政。建立行政权力公开制度,公开政府权力清单,落实好“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加快简政放权,推进事前审批变事中、事后监管试点,开通电子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推进政务服务下沉基层,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村建立便民服务站,完善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村民不出村即可办理10类34项行政事务。

    ——构建“阳光司法”。切实抓好对司法工作的政治领导,不越权、不越位、不干预个案,全力支持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创新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听证制度,对申诉案件进行公开听证,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由案件承办人当面向申诉人解答释疑,听证员围绕案件事实提问,“案件越讲越清、真相越辩越明”,确保处理公正、当事人满意。

    ——促进“全民守法”。实施法治文化“五个一”工程,所有村(社区)建立法治文化阵地。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律师”制度,法律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点针对未成年人、城乡低保残疾人、留守人群等特殊对象开展上门服务,实现法律援助“零门槛”。 搭建县、镇、村、组四级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建立劳资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专项调解中心,实现调解工作多元化和全覆盖。

    打牢一个基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坚持问需于民。坚持常态化走基层,每年集中用三个月时间,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将收集的民声民意建立台账、定责交办,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理落实“两个100%”(能解决的100%解决,不能解决的100%解释清楚)。坚持民生会客集民意,通过“罗江民生会客厅” “金点子”征集等活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城市规划管理、民生工程等热点问题,广纳民言、广集民智。坚持阳光问政纳民谏,通过“阳光政务”电视问政,邀请群众问政作为不到位、问责不作为,以群众监督倒逼干部主动作为。

    ——坚持实事惠民。坚持每年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意见建议中,筛选群众反映最多、意见最大的10个问题,列为县委、县政府的“十大民生实事”,集中全力攻坚解决。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农田水利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棚户区改造、公园广场建设、扶贫攻坚等实际问题。严肃查处办事不公、优亲厚友、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幸福指数”测评。

    ——坚持改革利民。先行试点以取消医药加成为重点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试点,创新“家庭式医生服务”模式,医生农户结对开展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重心下沉。建立学校联盟、教师“县管校用”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机制,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推行涉农项目“民办公助、村民自建”模式,让农民在项目实施中获益、增收。

    建立一套机制:网格管理、基层民主

    ——网格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到位。着力推进综合治理重心下移,完善县、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平台”。整合网格员、代办员、志愿者,实行定格、定员、定责,切实履行好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防控等事务;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管理事项,下放到乡镇和社区(村)级网格平台,实行“村级受理、网上办理、全程代理”。坚持将法治、道德、综治、环境治理等工作统筹推进,打造“五型院落”(平安院落、卫生院落、法治院落、道德院落、和谐院落),实现院落治理“五零”(群众财产零遗失、环境治理零通报、违法乱纪零发案、邻里相处零纠纷、村民群众零上访)的良好局面。

    ——村民议事推进民主自治到位。创新 “支部领导、定向代表、议行合一”的议事代表会议制度。通过村(社区)组设立议事会,每15—20个家庭民主推选一名议事代表,依法、民主议定村(社)事务。议事代表定向对代表人群负责,定向收集意见、参与议事决策、反馈议事结果、化解矛盾纠纷。从安置房分配、“两补”费用发放,到低保评议等大小事务均由议事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变“替民作主”为“村民自主”,真正实现“群众的诉求群众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

    ——民情机制促进矛盾化解到位。建立“民情工作机制”,通过“民情快递、民情速办、民情例会、民情公示、民情调研”,变被动“堵”为主动“疏”,畅通民意诉求,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群众有理、政府有责、问题有解”的三个推定,保证在工作中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突出化早化小,着力“事要解决”,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方法,认真负责处理群众反映的诉求,切实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有效避免问题逐年积累、矛盾叠加丛生。

    抓住一个关键:群众路线、干部作为

    ——乐于为民服务。作为县委书记,要有强烈的为民情怀,心中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把群众所需所盼、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常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拉下面子,走村入户,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交流,敢于听“牢骚话”,善于听“真心话”,乐于解“烦恼事”,从乡言村语中查找不足、明确方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解燃眉、济困苦的事情,真正让群众的生活有变化,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中去。

    ——敢于主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多方位掌握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把中央要求、地方实际、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沉下心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要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不回避矛盾,遇到问题不绕道走,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推动社会进步,推进地方发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善于选任干部。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在创新社会治理中锻炼干部、使用干部、选拔干部。要坚持从乡语口碑中选拔任用干部,真正把为民服务用真心,攻坚破难有担当,干事创业有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合适岗位上,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一心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