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油茶研究进展报告

程军勇 邓先珍 周席华 杜洋文 郑京津 姜德志



摘要:湖北省是我国油茶北部中心产区,也是最早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示范推广的地区。本文依据大量文献记载和调查数据,对湖北省油茶栽培历史与资源培育情况、科技支撑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油茶科学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针对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油茶;研究进展;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3-0053-07
1 湖北省油茶栽培历史和产业发展现状
1.1 湖北省油茶栽培历史
湖北省油茶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鄂西、鄂南、鄂东等地都有成片集中栽植的油茶林。公元951年咸丰县志卷四记载:“茶树有二,有种植圃园者,采其叶作茗,有雨前茶,火前茶之名,皆称佳品;其种植山林者,冬季摘实可榨油,味较茶油、罂粟油尤香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湖北省油茶生产历经三次大的发展,全省油茶面积迅速增加,产量稳步上升。1966年全省油茶面积为6.7万hm2,到1980年发展到22.3万hm2,是全国油茶主要产区之一。此后由于经济林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据1999年全省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省油茶面积仅剩3.4万hm2,主要分布在黄冈、咸宁和恩施等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2009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建油茶示范林166.7万hm2,改造低产林266.7万hm2,茶油年产量将达250万t。随着国家出台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上人们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量增大,茶油价格持续上涨,湖北省油茶生产又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 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是我国油茶北部中心产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除神农架和江汉平原以外的各山区、丘陵地方的13个市(州)的67个县(市、区),东到黄梅县,西达咸丰县,南及通城县,北至谷城县。2014年全省油茶栽培面积21.6万hm2,油茶籽年产量8.75万t,茶油产量2.33万t,产值10.34亿元。湖北省发展油茶重点区域是黄冈、咸宁、恩施等地,全省先后有12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县,国家发改委每年安排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支持油茶示范县建设,对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省已新建油茶良种采穗圃11处,面积118hm2,年产良种穗条2000万根。新建油茶定点繁育苗圃28个,面积200hm2。采用轻基质芽苗砧嫁接育苗新技术,每年可出圃油茶轻基质嫁接苗3000万株,基本满足了湖北省油茶造林对良种壮苗的需求。全省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0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超过50万t,其中产能最大的是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年设计加工能力为10万t,加工能力超过万t的龙头企业有5家,采用先进的油茶籽低温冷榨加工技术。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湖北四季春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汇澄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饴木本油脂有限公司、阳新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企业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油茶产业重点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户发展油茶丰产示范林基地,对全省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湖北省林科院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在油茶良种选育、规模快繁、高效栽培、低产林改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拥有务实、创新、团结、高效的油茶科技创新团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拥有“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木本粮油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研究与开发项目、湖北省林业厅重点研究项目等3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湖北省林业厅科技成果奖2项,湖北省十大科技转化成果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审(认)定油茶良种10个,制定地方标准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编写专著3部,为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力促进了湖北省油茶产业提档升级。
2.1 油茶良种选育工作成效卓著
良种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采用优良品种营造的林分与自然实生林分相比,亩产量可提高10倍以上。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技工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油茶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整理出普通油茶地方品种和类型60多个,筛选出‘鄂东大红果,等一批农家品种。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油茶高产量高含油新品种选育,从上万份育种材料里筛选出10个高产、优质、抗病的油茶新品种,油茶产量平均提高了10倍以上,全部通过了湖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其中,‘鄂林油茶151、‘鄂林油茶102、‘鄂油465号、‘鄂油54号、‘鄂油63号、‘鄂油81号等品种产油量均在50kg/666.7m2以上。鄂油系列良种在全省30多个县(市)推广,已建成以麻城、阳新、通城为代表的油茶高产新品种科技示范基地,为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2 构建良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
在良种选育的基础上,全省深入开展油茶良种规模化扩繁研究,提出高效采穗圃营建和高产穗条生产技术,穗条产量提高3倍以上;研发出油茶轻基质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申请了“一种用于油茶轻基质育苗的基质配方”国家发明专利,构建油茶良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带动了油茶苗木培育方式的变革,解决了油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无性系良种化的难题,使油茶良种规模化扩繁成为可能。采用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油茶育苗专用轻基质配方,全省年繁育油茶良种壮苗3000万株以上,为大规模营造高产油茶示范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建立油茶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体系
在营造油茶良种示范林的基础上,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品种配置、整形修剪、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多项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油茶高产示范林亩产油量达到50kg以上。尤其是我院指导的麻城、新洲油茶示范林应用上述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麻城市五脑山林场0.84hm2油茶丰产林,最高年份亩产茶油71.9kg,5年平均亩产茶油45.0kg;武汉市新洲区油茶丰产示范林,连续4年平均亩产茶油55.0kg。同时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还主持编写了湖北省地方标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已在全省油茶产区得到广泛应用,对湖北省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2.4 油茶低产林改造提升技术推广示范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模式低改”的改造原则,制定了高接换种、林地清理、土壤垦复、合理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措施,提出不同油茶低产林改造模式和配套技术,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如麻城市五脑山林场和红安县七里坪油茶场330多公顷油茶低产林改造后,平均亩产油由改造前的5.8kg提高到27.5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5 大力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了国家林业局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班、湖北省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训班、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培训会、油茶新品种推介会等,编辑出版了《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丛书,开展了“油茶良种选育”、“油茶良种苗木繁育”、“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油茶低产林改造”等技术培训,培训技术骨干3000余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示范,使油茶科技走进了千家万户,显著提高了湖北省油茶产业的科技水平。
3 湖北省油茶研究现状
3.1 湖北省油茶文献发表及学位论文情况
中国知网上查询油茶相关期刊得到各个科研单位发表的论文情况,累计检索到论文224篇。图1显示的是湖北省油茶研究机构和研究文文献发表情况,可以看出湖北省油茶研究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其中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发表的油茶研究论文数量占比为27.7%,显示了其在油茶研究上的重要地位。
学位论文能较好地反映油茶科学研究现状,图2显示的是湖北省高校和研究机构发表的油茶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累计检索到硕博论文31篇。可以看出湖北省油茶硕博论文以华中农业大学最多,占比为74.2%,其次是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油茶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多样性评价、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剥壳设备研制、茶皂素提取纯化、油茶饼籽粕蛋白及多肽研究等方面。
3.2 湖北省油茶科研项目立项情况
湖北省是我国在油茶育种和丰产栽培方面首先立项的省份,从1975年开始就开展油茶良种选育、规模快繁、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研究,取得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共查询到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湖北省科技厅和湖北省林业厅立项油茶科研项目40项。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油茶项目19项,其次是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单位。
3.3 湖北省审(认)的油茶品种
湖北省通过审(认)定的油茶品种21个,其中审定品种11个,认定品种10个。包括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鄂油系列油茶品种10个,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审(认)油茶品种5个,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谷城县林业局、咸宁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分别审(认)油茶品种2个。
3.4 湖北省油茶授权专利
湖北省已授权油茶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专利2项。10项授权发明专利中,湖北四季春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有3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有2项,武汉轻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等各拥有1项,主要集中在油茶容器育苗基质、油茶籽冷榨茶油加工、油茶籽制备茶皂素等;17项实用新型专利中,湖北香芝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有7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四季春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安陆市天星粮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各拥有2项,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各有1项,主要集中在油茶籽脱壳分离、定量筛分装置、冲洗干燥等加工处理等;外观设计有2项,全部由湖北强生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包括油茶籽油包装盒和包装袋的设计。
3.5 湖北省油茶获奖及认定成果
经过检索湖北省最早的科研成果是1982年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湖北省油茶获奖及认定成果共有34项,其中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3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7项,湖北四季春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有4项,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3项,武汉轻工大学3项,其余科研与生产单位4项。这些成果包括油茶良种选育、丰产稳产栽培、低产林改造、油茶籽脱壳加工和茶油高效加工利用等方面。
4 下一步研究重点项目
(1)油茶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选育。收集保存高产、优质、高抗和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开展遗传指纹图谱构建和目标基因定位研究,构建核心育种群体;以生长量、产量、含油率、抗性为主要目标性状,通过无性系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技术,培育高产稳产、高含油、品质优、高抗性的油茶新品种。
(2)油茶品种配置和群体结构调控技术。采用田间与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油茶品种间亲合力测定、生理生化分析及田间组合搭配试验,筛选出高座果率的品种配置组合,建立现有优良品种的栽培配置模式;开展树体结构调控技术研究,构建最优树体结构模式和树体培育技术。
(3)油茶平衡施肥技术与专用配方肥研制。研究树体养分与林地资源环境要素的供需平衡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建立产量与林地水份养分的响应关系模型;应用系统研究法,研究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研究主要养分限制因子,提出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地肥力调控技术方案,确定不同产区的最佳施肥配方和配套施肥技术,研制油茶专用配方肥料。
(4)油茶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其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划分病虫害防控区域。研究主要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及专用生物农药,建立无公害防控技术体系。(5)油茶高效整地和采摘机械研制与应用。油茶高标准造林整地机械研制与应用,适合油茶采摘的多功能动力采摘设备研制,包括可伸缩的便携采摘臂、油茶果实高效采摘头和果实自动收集装置等。
(6)茶油产品深加工利用技术研发。开展油茶低温压榨新型工艺技术的优化与示范,油脂中分离制取保健品用油、注射用油技术研发,饼粕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责任编辑:郑京津)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