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罗玉 赵聚辉
摘 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为当今财政发展改革的热点话题。当今的财政发展改革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内容。对此,在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8-0073-02
引言
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规定下,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的创新,注重产出结果和成本效益,使取之于民的财政资金真正受之于民,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绝大数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单位,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的经济流入,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者,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要求,管好、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意义
预算绩效指有效公共服务与公共资源投入之比,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我们将基于提供有效服务这种结果的管理称为预算绩效管理,因此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增强财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人民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日益突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提高绩效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使得事业单位在人民的监督下提供更加规范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民在监督的同时更好地感知事业单位提供的有效服务,为提高公众信任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待加强。对于大部分基层地区,受“重分配支出,轻管理绩效”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明确的认识。一是虽然多年来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推进和完善,但相关财政预算部门对长期形成的“重分配支出”的传统思想仍没有得到转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致使相关工作只限于表面,并没有起到获得更高产出或结果的实质性作用;二是由于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有些事业单位项目开支随意性大,超出预算开支范围或违反支出标准的现象经常出现,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部分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者未牢固树立绩效管理和责任意识,对绩效管理实施主体的认识不明确,将绩效考评职责归属于财务部门,未调动其他部门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阻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和开展。
2.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績效管理评价体系仍需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评价主体单一,以自评为主,主观意识较强,缺乏权威性;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只设定了某个部门的绩效指标,无法进行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和责任细化,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缺乏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执行绩效管理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预算项目复杂,资金较为分散,这使衡量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再加上被评价单位的绩效资料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使得在绩效评价中不易获得理想有效的证据。
3.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建设不到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依靠财务部,未能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对于项目支出是否合理,资金的使用是否提高社会效益等方面无法得到规范有效的管理。有些单位在应对检查时,临时调动人员形成预算绩效管理机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系统、有序地开展。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国家有关绩效管理的政策,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无法满足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4.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未被有效应用。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将评价结果切实落实到管理工作当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单位通过绩效评价发现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可考虑到社会效益等因素,未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绩效评价因此未发挥有效编制预算,优化支出结构的作用;有些部门和单位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内部资料,未向社会公开,因此无法接受各方的监督;尤其是部分单位未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使得相关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单位和部门的绩效意识无法得到强化。
三、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对策
1.宣传与学习并举,强化绩效管理理念。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而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是规范有效进行预算编制的前提和保障。事业单位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改变对预算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政府和网络平台,积极宣传预算管理意义。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还需组织内部学习进行强化,如可以将与预算管理有关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以及法律条文制成学习课件,相关工作人员需每日完成规定的课程,既强化了部门绩效管理理念,又培养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为预算绩效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牢固树立各个部门“重产出,重效益,重结果”的绩效管理理念。
2.扩大评价主体,健全评价体系。绩效是在评价中产生的,因此绩效评价体系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扩大绩效评价的主体,将预算单位自评和财政部门专项绩效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事业单位在绩效自评时,应重点评价预算资金的绩效表现及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两者之间的偏差应准确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自评监控,对于金额较大的重要项目应进行再评价。必要时可应用绩效管理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第三方的指导和监督,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执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