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刘巍巍

    【摘 要】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1910年前后形成于河北唐山(1910-1923),被称为唐山落子;发展于沈阳(1923-1935),被称为奉天落子;1935年始称评剧。评剧在东北、华北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成就了一批优秀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如成兆才、白玉霜、新凤霞等;形成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玉堂春》《花为媒》等,经典唱段流传至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该剧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为普及普通话作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评剧;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50-0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是重要的载体。它善恶分明,惩恶扬善,褒忠贬奸,传达民众的理想和愿望,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善良人性、传统美德,糅合了中国古代儒释道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戏曲是最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曲词优美,情景交融,堪称语言之美的典范,这正是传统文化艺术写意的生动表现。评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瑰丽的艺术财富,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已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今评剧的发展状况却令人堪忧。由于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电视网络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兴起,给评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抑制了评剧人才的涌现,最终使得评剧观众与演员流失,制约了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评剧艺术必须要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在研究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适应当今时代当今人的要求。

    评剧必须要坚持在继承中进行创新,这是我一贯坚持的理念。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的评剧演员唱评剧没有评剧味?为什么一些戏像戏又像歌?美其名曰叫“创新”,实则是没有很好地练好评剧基本功,绕过了老艺术家创造的经典,完全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创造”。好像有人觉得评剧程式化的东西很少,自我发挥的余地太大,其实不然,越是这样,那就越不好掌握它的本质,越不能很好地唱好它。不研究评剧的唱腔、搞不懂评剧唱腔的历史变化、弄不清楚各个流派的发音特点、把握不好人物特征、不在评剧规定的框框中琢磨、研究,生产不出好的唱腔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我们要在深入研究评剧的唱腔历史、研究评剧唱腔各个流派的发音特点、研究人物特征及评剧音乐特点等方面求创新、求发展。同时,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离不开两个关键性因素:一要有“戏”,二要有“人”。

    培养新的观众群体,是振兴戏曲艺术的关键。没有观众就没有戏曲,就是因为欣赏戏曲的观众太少,才导致戏曲目前的低迷状态。所以尽快培养新的观众群体是戏曲振兴的当务之急。现代的观众已不是过去的“劳苦大众”,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着衣食无忧的稳定生活。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轻松愉悦,美视美听,而不需要太多的程式化的思想教育,更厌恶高台教化。他们在艺术欣赏中要求好看、好玩、好听。因此,现代歌舞、流行音乐,甚至杂技、马术都成为他们喜欢的艺术门类。这就是现代“大众文化教育”的共同特点。戏曲就应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时,更注重其娱乐性,才能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欢。因此,戏曲创作应把培养观众群体的欣赏兴趣作为切入点,把握时代精神,做到“继承创新,雅俗共赏”。

    一个剧种,一个院团,其特点、特色、成就及水准,最终要靠作品来衡量。“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评剧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努力打造精品力作,用精品开创文化改革的新格局!应该坚持以剧目生产服务于大众为指导,重点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把握观众的审美需求新特点,以更多的优秀作品留下时代光辉印记,展现人民文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以此为依托,我认为评剧艺术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促进舞台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因为,拥有优秀的人才是推动评剧发展的根本,而进行舞台实践则是培养优秀评剧演员的必经之路。所以我认为应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最终做到在舞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竞争中培养人才,在演出中大胆起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样方可使评剧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承杰.评剧艺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06).

    [2]付强,袁佳鑫.黑龙江省评剧艺术发展关键问题[J].剧作家,2012(05):129.

    [3]庞彦强,马雪莲.文化个性与评剧艺术的发展[J].大舞台,2004(6):7-9.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