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表情的音乐

    张琳君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总是赋予我们精致的美感,带给人们无穷的回味。同时,莫扎特的音乐也是独具魅力的,呈现出一种多元的音乐风格和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理念。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是隽永的,它细腻、柔美、戏剧化,如语言般的。据此,在本文中,将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一些细节问题为例,从喜剧性、歌剧化和戏剧化等方面对音乐中的表情等问题进行探索性论述。

    关键词:莫扎特? 钢琴奏鸣曲? 音乐表情

    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10-03

    精巧、别致、华丽、优雅、礼貌、节制,莫扎特的音乐,总是赋予我们精致的美感,带给人们无穷的回味。同时,莫扎特的音乐也是独具魅力的,它呈现出一种多元的音乐风格和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理念。可以说,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是隽永的,它细腻、柔美、戏剧化,如语言般的。在本文的论述中,将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为切入点,于作品的细微处探寻音乐的表情问题,并从喜剧性、歌剧化和戏剧化等方面对论题进行探索性地论述。

    在莫扎特所创作的音乐中,歌剧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地位。莫扎特将歌剧脚本中的丰富的语言表达用音乐形象地传递出来。这一创作特色,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也明显地体现出来。演奏并分析他的钢琴奏鸣曲,可以发现其中与语言的密切联系。他的钢琴作品可以说是语言化的器乐作品,语言在他的奏鸣曲中被音乐化了,而且是那样的自然和自如。更有甚者,从其音乐化的语言中人们可以听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音乐的表情,这种“通感”在莫扎特的笔下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音乐与语言的关联与比对

    相较于音乐而言,语言是人们更为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习惯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用语言来寄托情思。然而,从这一角度而言,音乐却也是具有这一功能的,而且,音乐的表达甚至更为丰富和深邃。对于语言而言,音乐是相对抽象的。但语言也不能说完全是具象的,它并没有图画那样的形象呈现。如果说书本上的印刷字体是语言的具象化,而一些语气、音调又如何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来表现呢?因而,可以这样来说,语言和音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而从抽象程度上来看,音乐是更胜一筹的。语言之所以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为一种表达的形式,是在于它与表情、含义的一一对应,这使得语言比音乐来的简明,从而更容易被运用。而音乐的表达不具有这样的对应性,因而更为晦涩和不确定,以至于并未有相关的理论和书籍可以将其系统地归纳、罗列成章并广而告之。所以,这也导致了在相当多的时候,用语言来描述音乐时,时常深感语言在音乐面前的苍白无力。这也说明了相对语言来说,音乐往往能够传达更为多样的含义和更为丰富的表情。而文中论及的莫扎特的音乐便是具备这样的表达能力的。

    二、音乐与表情的联系与转换

    如果说,有人坦言,他在聆听音乐时会激动万分,喜形于色,或伤感惆怅而涕泪横流。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值得引发对音乐与表情问题进行思索的现象。这些现象让我们开始关注何谓音乐的表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转换的方式。

    音乐有表情吗?抛出这一问题似乎有些唐突。这看似并无直接联系的两者却在作品的表演与听者的接纳中频频地呈现。从上述的论述来看,音乐既然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就可以引起某种情感变化,而与此链接的直接反应就是引发了表情的变化。当然,表情的主体是人,而人与音乐的纽带就是情感的表达和接受,音乐和人就分别类似于输出者和输入者,而人又同时是输出者,即表情。因而,音乐和人就能够通过交流和沟通而产生共鸣。一旦人在聆听音乐时出现了一定的表情变化,久而久之,当音乐响起后,自然就觉得音乐有了某种表情,也就产生了有表情的音乐,这可能有些类似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现象。

    三、音乐表情的在作品中的表现

    当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响起,清新、自然、轻松、振奋、愉悦之感跃然而升。戏剧性、喜剧性、歌剧化等因素行如流水浑然一体、栩栩如生、异彩纷呈。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大多数的时间是可以笑着听的,当然有时又需蹙眉来听,有时又要屏息凝神思考着来听、而有时又要心静如水地冥想着来听,又有时要带着幻想来听……而在演奏这些作品时,即要将一种机械运动转化成一种表情的诠释与展现,用自己的内心以及表情来寻求指尖下音乐与听者的沟通。如下,就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几种特质来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喜剧性:每每聆听莫扎特的奏鸣曲都会感叹他的喜剧天分。无需赘言,只要几个小巧的倚音,几个波音就能让人露出笑容。他的奏鸣曲可以说是音乐中对“Interesting”这个词的最好阐释之一了。当然,莫扎特对喜剧因素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装饰音的运用当属最佳的诠释手法(如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的1-3小节)。此外,还有音区的急剧变化,力度的强烈对比,短小乐句的急口令似运用,华彩乐句的急速行进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喜剧性色彩。

    歌剧化:纵观莫扎特的作品,可以说,歌剧的因素几乎渗透了莫扎特的所有作品。其中,激烈的冲突,激荡的情绪,大幅度的音区变化,精致的细节处理等透出了惟妙惟肖的歌剧色彩。这一特性,在莫扎特的器乐作品中有着生动的表现。他的钢琴奏鸣曲的就体现了器乐声乐化的效果,显露出生动的音乐表情。

    如这首奏鸣曲开篇的柱式分解和弦(如第一奏鸣曲开篇的1-2小节)即让人联想起他歌剧《魔笛》的序曲开头。另外,犹如对话般的乐句在其钢琴奏鸣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四个声部的对话,无论在快板乐章还是在慢板乐章,都以精湛的笔法陈现出钢琴语汇歌剧化处理的独到之处。灵巧、别致、变幻莫测,仿佛在晶莹的音符上映出了一个个人物的面庞,他们或快乐的聊天、或争执、或辩论(如第一奏鸣曲第三乐章的32-34小节)。在作品中,莫扎特往往会对左右手声部的配置中作对话式的处理,使得左右的配合有時如几位女士同一位男低音的对话,有时又如女高音女中音声部和男高音男中音声部的对话(如第二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小节27-28小节)。匠心独具的钢琴语汇中透出或喜、或哀、或急切、或憧憬的语气,让人们仿佛看见了人物的表情,如同身临其境。

    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语气化的乐句让我们听到了一气呵成的情感流露。织体明晰而清澈,清新舒畅得让人仿佛呼吸到了雨后甘美的空气,轻而易举地让人沉醉于艺术与自然的对话沟通之中(如第一奏鸣曲第二乐章的29-30小节),在灵性的天地中享受一种超自然音质的纯净音乐。

    沉静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莫扎特的音乐中没有造作、少有费尽心机的苦心雕琢,也鲜有一个作品酝酿多年才落笔而就。创作音乐在他看来似乎不像一些音乐家那样需要长时间的苦思与推敲,上苍赐予了他音乐的天赋,让他就如灵活运转的“音乐机器”,高效、精准、富有表情、近乎完美而独具魅力。

    戏剧化:应该说,戏剧化一部分是由于他的作品受歌剧化熏陶的原因。而从键盘乐器中流露出的戏剧化却别有一番情趣和意蕴。不掺杂人声的“斗智”在某种程度赋予了音乐丰富的表情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说,这颠覆了有人认为他的作品相对“幼稚”的说法。不同音区的对白、不同调性的对比(如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的39-40小节),不同织体的编排将戏剧化在钢琴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强烈的表情从音乐中凸现出来,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忧,为之喜。

    莫扎特的作品将多种思维融为一体,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他的作品耐人寻味,美妙无穷。作品中透出有如丛林幽径般的清雅,展现出如象牙微雕般的精美、折射出如紫钻棱面般的梦幻多变。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如磁石般经久地吸引着无数的人。流畅、精细的乐思融入了智慧、幽默,表现出丰富的音乐表情,让人们为之沉迷、为之陶醉。引发出的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直至今日依然是如此的强烈,足见大师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2][英]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茅于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81.

    [3]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5]陈依红.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J].音乐探索,2009,(02).

    [6]赫媛媛.論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8,(27).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