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曲影视化的探索分析
卞干嵘
【摘 要】“戏曲”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演方式,而“电视剧”“电影”“网络微视频”等等,是最新时尚的事物,一新一旧,相隔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应该是新的为主,旧的为辅,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戏曲电视屏幕化也是当今社会更多人所需求的一种新兴事物,让少部分人到固定的场地场所中去观看舞台演出,不如让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场所,随心所欲地去观看欣赏演出,这样会让戏曲文化与艺术能够真正地走进千家万户。
【关键词】戏曲影视化;探索;分析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42-01
在戏曲舞台演出时,观众与演员面对面,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舞台上演员的一举手一投足,还有中间的过场、演出节奏的快慢,观众都直接看在眼里,受环境气氛的影响都会产生舞台共鸣。而欣赏影视剧就截然不同,是通过大屏幕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的,欣赏心理也截然不同。戏曲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被广大的观众及年轻人所冷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节奏缓慢。
在剧场或特定的场所看演出,很多人会嫌拖沓,虽然融合了很多其他的艺术形式,如歌舞、杂技、曲艺等,加上各种舞台的包装,如灯光、舞美、服装、道具,但还是使人感觉表现形式单一。而影视屏幕则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首先是场景完全脱离舞台的虚拟,都是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观众欣赏的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一样,再加上镜头的运用灵活,表现手法之多变,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剧场演出的形式在当下社会,还是有部分人去欣赏和观看,它和镜头前的观看有着质的不同。在上个世纪初,很多戏曲剧种逐步踏入了影视,让喜爱戏曲的观众能够在流动的画面中,去欣赏戏曲独特的表演。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盐城市淮剧团在2004年拍摄了十二集淮剧电视连续剧《十品村官》,把我团经典的三部现代戏《鸡毛蒜皮》《是是非非》《来顺组长》串联在一起,让盐阜百姓乃至全国喜爱淮剧的观众都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下去欣赏观看。
淮剧《十品村官》和电视剧《十品村官》当中很多场戏的表演,处理得截然不同。在舞台剧中,田来顺和李彩珠两人见面,一惊,一句背躬,互相对视,绕个小圆场,然后起过门开始唱。可以说演员的一段唱,完全由背躬唱去表达,让观众同时去看两个人的表演。而电视剧的手法可以多元化,先起过门,然后用近镜头给演员打两个特写,演员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通过镜头表现得淋漓尽致。再通过实景的穿插,让剧中角色的内心反应以及回忆都可以直接让观众接受,再通过摄像机不同的机位,让舞台传统的圆场直观地在实景中用镜头来表现,而且可以让欣赏的观众细看见每一位演员瞬间的精彩表演。
戏曲影视化更能够让百姓从生活中去接受。剧场以及特定的场所演出是一次性的完整表演,讲述完整个故事情节。而影视作品可以多次地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地点,深入到每家每户,面向每一个人,不断地重复播放,可以让更多的人去熟悉了解和喜爱戏曲,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文化。
也有人认为戏曲影视化是脱胎换骨的想法,脱离了传统的艺术形式,远远偏离了戏曲的轨道。在传统戏曲中,水袖、脸谱、髯口都用不着了,戏曲中的打击乐多数也取消了,身段形体的特有肢体语言舞蹈化的做功也不要了,戏曲中独有的韵白也废除了。地方戏淮剧,除了偶尔穿插一点地方语言的“念白”和几段唱腔,也很难看到淮剧独有的戏曲特色。如果像这样的大删大改,不仅仅是伤害了戏曲艺术本来的面目,把戏曲的一些特征都删除去了,完全是走入了误区。
其他的可能性,如京剧可以用纯正的普通话配音,用普通的电视剧电影的音乐去代替唱腔,也如淮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局面。是让淮剧《赵五娘》中的“赵五娘”来段京剧的唱段,或是让淮剧《珍珠塔》中的方卿和陈翠娥成为言情电视剧中的男女主角?更有甚者,就连戏曲演员的角色也由话剧或影视演员来代替,委屈了戏曲演员只能从幕前到幕后,沦为配唱或配音演员。音乐本是戏曲的精华,可能在某些戏曲影视中,也变成非戏曲化唱腔,也能用民歌或流行歌曲去替代。
以上所说的这些毫不顾及戏曲自身的韵味和魅力的改动,纵然把戏曲搬上荧屏,所有属于戏曲的特有美感和意蕴也都失去了,偶尔只能找到一些戏曲的影子,有些甚至连影子也都无处可寻了。这绝不是戏曲影视化,也真不知道应该如何来称呼它。如依照以上说法,只能称作为“四不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