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豫北二夹弦的多元化剧本题材类型

    郑兆雨

    摘要:二夹弦戏曲凸显豫北地区的民风民俗。创作题材涉及古往今来的各种美谈趣事,并热衷于农村现实题材,响应豫北民众的审美诉求。多样化的剧本保留形态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老艺人对戏曲创作的严苛态度,剧本特色则从各个层面显现出独特的艺术观感与地域化风格。二夹弦戏曲与豫北民俗、方言、生活、劳动的结合。

    关键词:剧本创作? ?题材内容? ?文本形态

    中图分类号:J8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26-03

    在河南丰富的戏曲文化构成中,除了赫赫有名的豫剧之外,还有坠子、曲剧、四平调、怀梆等地方名戏,二夹弦便是其中之一。当然,一种地方戏曲的生存有赖于精湛独到的表演手法,同时也需要大量成熟作品树立的民众口碑。豫北名城新乡拥有古老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底蕴,春秋的《诗经》中便存有大量“国风”歌谣,沙场征伐中更是留下了“牧野之战”和“陈桥兵变”等惊心动魄地历史瞬间。无独有偶,“豫北明珠”安阳在夏商时期就早早奠定了坚实地文化根基。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相继出土,使其声名显赫,更流传下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岳母刺字的典故美谈。纵观二夹弦剧本的创作,既有压箱底的“老八本”坐镇,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字头”“小字头”“打字头”系列,还有依据颜色特性和方位特性编创的《黑钓鱼》《绿牡丹》《白莲花落凡》《东回臣》《北城头》等。不同的戲曲题材在故事情节和文化寓意上大相径庭,也正是得益于这种色彩缤纷的审美差异性,使豫北地区二夹弦成为群众难以割舍的精神食粮。根据剧本内容的形态差异,可尝试归纳为四种类型。

    一、历史题材类宏篇大戏

    从春秋战国到三国两晋、盛唐两宋,朝代的快速更迭致使群雄纷争,侵略与抵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此起彼伏。其间出现了数不胜数的仁人义士,他们的气节与高尚情操万古流芳,也成为戏曲艺术所钟爱的题材类型。豫北地区的二夹弦戏曲深入挖掘了大量优秀典故进行编创,根据群众独特的审美爱好,特别提高了“战争戏”和“断案戏”的比率。这类题材中最具魅力的当属“卫国英雄”的类型。比如:宋朝杨家将一门忠烈抗敌的故事,在二夹弦剧目中有数十部之多,尤以《打孟良》《斩杨八》和《五台山》等剧目最受观众欢迎。其中,《五台山》一剧讲述了宋太宗前往金沙滩参加双龙大会,被潘洪设计陷害,杨家将在五台山一役中溃败。杨继业痛失爱子,心灰意冷。杨五郎也不听劝阻,在五台山出家。从此看破红尘,不问世事。二夹弦对这一剧本的编创,不仅继承了京剧、豫剧、秦腔等戏种中的《五台会兄》或《金沙滩》等同类题材的故事概要,还刻意用虚拟手法适当减弱战争场景,深化了人物情感的诠释,扬长避短,使二夹弦的艺术特质得以凸显。

    “断案戏”是与“战争戏”比肩的另一种历史题材。对于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说,在封建社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官”的腐败无能使其对清官形象极尽渴求。二夹弦的创作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审美愿望,并以河南本地的清官楷模包拯的为官事迹做原型,写下多部群众交口称赞的剧目。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铡美案》。这一剧本题材选自于北宋实事,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负心汉陈世美为贪图荣华富贵,高中状元后抛弃妻子秦香莲,被召为驸马。在封建王朝森严的登记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统治下,民告官获胜的概率微乎其微。开封府尹包拯清正廉明,真正履行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断案底线,将陈世美送上了虎头铡。延津地区的《铡美案》二夹弦剧本情感细腻,并未将包拯刻画成神一般的角色,而是体现出他有血有肉,内心波折纠结的一面。这样的描述方式使人物角色更为可信,老百姓也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从另一角度来看,二夹弦《铡美案》独有的剧情设计,也使其与其它戏种中的《铡美案》《秦香莲》《陈世美》等产生差异性。

    二、以神话为背景的传奇题材

    从原始社会开始,宗教巫术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民群众生活中无法解释的难题,需要宗教力量破解。现实生活中的逆境,也需要寄托于神明的眷顾和帮助。除了儒家正统学说的社会发展的主流影响,佛教和道教等文化思想也相继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戏曲创作中,神话题材不仅将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还以此为平台,影射现实社会中难于言表的乱象。在豫北二夹弦中,不乏以《聊斋志异》《白蛇传》《西游记》等传奇文学为蓝本的剧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当属节选自《白蛇传》后段内容创作的《祭塔》,在安阳农村地区颇受欢迎。母子二人身处雷峰塔内外,一墙之隔,百感交集。白娘子大段唱词中既有作为蛇妖的悔悟,也有作为母亲的痛苦。这一二夹弦作品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一方面得益于这部经典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在故事表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古往今来,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体制中,家庭出身往往成为爱情修成正果的壁垒。《祭塔》中的白娘子就是勇敢追求爱情的执着女子,她与许仙的爱情岁人鬼殊途,但却至真至诚。法海象征着以道德仲裁自居的世俗矛盾体,用所谓的社会价值观约束他人的恋爱观,致使爱情有喜转悲。相近的题材在戏曲创作中不绝于耳,《宝莲灯》《牛郎织女》《桃花扇》等在各种戏曲文化中的应用,可看出大众对于这一题材的虚幻气质和深刻内涵有着强烈地审美认同感。

    三、反对旧俗的爱情题材作品

    旧社会受到礼法约束,男女爱情讲求 “门当户对”,许多青梅竹马的男女爱情被扼杀,也有许多年轻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反抗陋习旧制。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梗概改编的二夹弦剧目在豫北地区深入人心,延津县二夹弦剧团迄今还在舞台上表演着多部节选段落。根据民间野史改编的《吕蒙正赶斋》是濮阳二夹弦剧团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讨饭乞丐吕蒙正阴差阳错地接到了丞相之女刘瑞莲抛下的绣球,父亲不忍爱女委身下嫁,刘瑞莲据理力争,并用孟姜女的故事为证,立誓忠于爱情。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情”与“礼”相生相克。对于“情”,并非两情相悦便可终成眷属,而是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法约束。青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规制。当“礼”的束缚过于专治或走向极端时,便会造成对“情”的伤害,这一矛盾体也成为二夹弦爱情题材的戏剧基本逻辑点。这类戏剧创作中,出身、门第、贫富差距、相貌、功名等因素成为阻挠爱情的反力,戏剧结局通常喜忧参半,甚至悲剧收尾的概率更高一些。

    四、以民间生活百态为题材的滑稽剧

    农村生活是戏曲剧本创作的一面镜子,邻里之间的勾心斗角,家庭生活的苦辣酸甜均可以入戏。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琐事,却往往是农村观众最喜爱的题材之一。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折射出大道理,使人受益匪浅。豫北二夹弦的表演团体常年游走与各个乡村之间,置身农村生活氛围之中也使其创作时常即兴发挥,将所见所闻搬上戏台,不经意之间产生良好的反响。从另一视角来看,这种情节简单,人物关系明确的题材也适合民间二夹弦戏班的驾驭掌控,表演起来更为得心应手。

    根据以上的分类情况可以看出:豫北二夹弦在百余年的创作积累中,题材涉及古今世事、民俗风貌、生活见闻、情感悲喜的方方面面,时刻保持着与农村观众审美的契合。二夹弦的剧本构思将地方小戏“接地气”的一面做到了极致,在戏曲大省中谋得一方自由驰骋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贾志刚.中国近代戏曲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丁永祥.濒于灭绝和期待重生——稀有剧种二股弦戏田野调查[J].戏曲艺术,2008,(03).

    [3]焦艺扬.二夹弦戏曲音乐唱腔和结构探析[J].艺术评鉴,2018,(02).

    [4]尼树仁.二夹弦的音乐唱腔[J].音乐研究,1982,(03).

    [5]鄢秀丽.“二夹弦”文场音乐与武场音乐特色辨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02).

    [6]王芳.豫之瑰宝 传承在即——当代河南二夹弦现状调查报告[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6).

    [7]高飞胜.开封二夹弦的考察研究及其未来思考[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8]段红霞.濒危剧种二夹弦艺术探源及现状的思考[J].大舞台,2010,(06).

    [9]史玥.“即将消失的艺术”——二夹弦戏曲音乐研究综述[J].艺术评鉴,2018,(0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