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提要] 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项目快速推进,但也存在着资源转换能力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缺乏高效的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等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应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省情,开拓创新,加快探究江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强劲动力。

    [关键词] 文化产业;路径;江西;借鉴;发展

    [作者简介]刘忠林(1980—),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老区建设》杂志社编辑。(江西南昌330077)

    文化产业源于“文化工业”一词,是以技术为基础,以消费为目的,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景区服务、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的活动。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等等。从结构上看,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如图所示)。

    文化产业是特殊产业,既属经济领域,又属文化领域。精神属性体现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过程和消费者的需求满足过程,产业属性体现在交换过程中的价值实现上。

    文化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不仅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文化条件,而且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创业;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蓬勃发展的江西文化产业

    近年来,江西文化产业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江西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创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2.5%。全省文化产品出口9.4亿美元,同比增长71.3%,高出全国同期文化产品出口平均增速49.3%,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2位,仅次于湖北。文化产业增加值位于全国第16位,高于江西省GDP在全国排名3个位次。文化产业已成为江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4年以来,江西文化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超同期GDP增速约6个百分点,成为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2011年,全省新闻出版产业实现总资产355亿元,总销售收入340亿元;全省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达到7.6万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87万户。其中,江西日报社报刊总期发量突破120万份,实现总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7.2%,广告收入首次超过3亿元,达到3.25亿元,同比增长13.2%;江西卫视全国覆盖总人口数达到7.5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3000万,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收视排名列第8位,经营创收突破10亿元,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江西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38∶16∶46,增加值之比为36∶24∶37。其中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创造价值386.6亿元,实现增加值85.5亿元,超过了以新闻出版等为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核心层”。2011年,全省创意陶瓷产业产值达到124.45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全省网络新业务和增值业务完成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36.27%;全省登记在册且有一定规模的动漫企业已增至18家。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有了明显改观。

    (三)文化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近年来,江西以打造“中部文化产业高地”为目标,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投资规模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达61个;江西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江西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泰豪动漫产业园”、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等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各地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且已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项目超过60个,其中超亿元的项目有20个。

    二、制约江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绩瞩目,已经成为我省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之一,但与美国、日本文化产业占GDP比重20%以上,北京占GDP比重12.1%相比,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但还有许多制约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解决。

    (一)缺少大品牌、大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大品牌、大企业必不可少。任何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领军文化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没有大企业、大品牌的文化产业,必然缺乏竞争力。近年来,江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但发展不足、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文化大企业、大集团仍然偏少,创新能力和规模效应仍然不强,传统的文化特色资源仍然没有得到深度开发和发掘。青铜、道教、陶瓷,红色、绿色、古色等优势文化资源还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致使江西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二)文化产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大量的能将文化创意与实际文化产品相结合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近年来,江西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赣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效能不断增强,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但与文化产业发展巨大人才需求相比,在一些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依然紧缺。在新形势下,培养和引进对艺术有灵感、对技术敏感的文化产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十分迫切。

    (三)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的能力有待加强

    江西文化资源得天独厚,青铜、道教、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渊明、欧阳修等文人墨客群峰竞秀,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遍布赣鄱大地。然而,江西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能力还不强。文化资源开发点多面广,投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传统文化产业难以转型升级,新兴文化产业尚未发展壮大。同时,江西做为欠发达省份,文化产业消费主体培育难,文化市场成长较慢。这些都将影响江西的文化资源转换能力。

    (四)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现代文化产业就是要将各种文化资源与高新技术融合,构建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培育出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同时,通过高新技术带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型发展,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科技与文化融合将大大增加文化产业的附加值。美国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了其GDP的20%以上;日本则领跑全球游戏、动画、卡通、漫画市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文化产业强国,其文化产业产值已经超过其汽车工业产值,占其GDP的20%;以动漫游戏和影视为主要出口产品的韩国文化产业已占其GDP的15%左右,其强劲的文化旋风还成为韩国旅游业、餐饮业的开路先锋。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在文化产业运用程度低,是江西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江西在设计、制作以及传播等环节,应用高新技术还不够,原创能力还比较薄弱。

    (五)缺乏高效的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

    江西文化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品不足,大量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又迫切需要资金的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面临许多困难。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赖文化创意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是典型的“轻资产”“重创意”,表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型融资特点。按照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运作模式,文化企业难以实现高效融资。即使文化企业达到了上市融资的要求,其作为上市公司也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布运营业绩、利润来源以及主要赢利模式,这对于依靠创新商业模式、发掘商业价值和保守商业秘密的文化企业是不可想象的。

    三、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国外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

    1.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当今世界上,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顶峰,其总体竞争力位居世界首位,其文化产业如此强盛的背后,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是产业意识超前。目前美国影视业、图书业、出版业、音乐唱片业已建成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控制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销售网络和众多的电影院、出版物机构和连锁店;文化产品出口每年在700亿美元以上,艺术产业规模已达170亿美元,相当于本国汽车业总产值。二是发展资金充足。美国一直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三是善于吸收优秀的文化资源。美国文化产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每年从世界各地吸收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以此源源不断地给美国文化产业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以确保美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竞争中的龙头老大的地位。四是科技创新意识强。技术得以成功转化并加以有效利用是美国文化产业取得巨大进步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版商和音像产品生产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销售平台,销售收入激增。通过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提供产品及附加服务,将大大提升产品价值。迪斯尼通过技术转换,年收入由85亿美元上升到225亿美元。

    2.日本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日本是在第二产业逐渐衰退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已成为日本重要的支柱产业。日本对美国出口的动画产值是出口钢铁总额的3倍,2009年日本动漫市场产值达2000亿美元。日本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有其特有的成功经验。一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人才培养。全球化使日本认识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日本开设许多新兴的文化学科。如形象造型学科、尖端艺术表现、数码艺术、动画学科、媒体、艺术学科等。同时,日本政府引导国民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推进各行业良性互动。日本文化产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每一项业种的发展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影响与推动。如《皮卡丘》的经济效应,从游戏软件的发行到电影、漫画、音乐的流行,在文化产业的每一个分支都占有自己的位置。三是注重表彰文化产业的贡献者和优秀作品。日本相关部门每年拨出专项资金设立多种奖项,奖励那些漫画、非小说类文学界作品(传记、随笔等)、杂文、插图、写真、书籍装帧设计、画册、科学出版等各领域的优秀作品。四是重视文化交流。日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并借鉴欧美国家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使其文化产业获得不断发展。五是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构建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几乎所有的文化产业都是和网络联系的。日本文化企业正是利用了快捷方便的网络科技,使一般的出版业、音乐业和游戏业更迅速、更直接、更经济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3.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韩国在1999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其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2010年其文化产品出口达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1%。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是全方位构建文化产业强国。一是确立“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韩国是继日本1995年提出“文化立国”方略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二是政府强力扶持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1997年,韩国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为新创办的文化企业 提供贷款。1999年,韩国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通力合作,建立各自下属的“游戏技术开发中心”、“游戏综合支持中心”,重点扶植游戏产业。韩国还设立多个专项基金,分别有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提供配套服务。为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韩国在加强立法、完善组织管理、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开拓海外市场等各个方面提供配套服务。

    (二)国内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

    1.北京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环境优势。北京市高规格、高质量、高投入地规划、发展文化产业,明确提出发展六大文化产业:一是建设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二是建设全国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三是打造全国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四是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全国动漫与互联网游戏研发制作中心;五是建设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力争文化会展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六是培育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包括北京古玩城等在内的潘家园文化产业园区。除政府强力推动外,北京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如今,北京文化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2011年,北京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12.1%,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上海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上海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地域优势与历史优势。上海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使上海具有很强的国际性特征,这是推动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休闲娱乐业、文化信息业和文化创意业三大文化产业,并实施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上海还建立了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担保的文化创意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上海政府积极推动组建文化大企业、大集团。如打造上海现代“大传播业”、现代出版产业集团等等。这种政府强力推动、集中优势资源、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十一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约12.03%,其中2010年文化产业总产出为3335.44亿元,增加值近1000亿元。

    3.湖南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2010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达1868.49亿元,增加值达827.5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湖南是典型的内陆省,发展文化产业既无区位优势,又无政治优势;既无资本优势,又无技术优势。湖南文化产业能够飞速崛起在于走出了一条符合湖南省情的发展之路。一是较早确立了文化先于经济的发展思路。2001年,湖南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的方针,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1-2010)》等一系列文件,观念先行和政策引领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某些领域,文化往往先于经济发展,如湖南广电、湖南出版、湖南动漫等。二是坚持体制创新。三是整合优化资源,扶大培优。湖南按照集中优势、保护竞争、创造品牌、强力扩张的思路,引导企业集团化经营,着重培养能力突出、原创力强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以国有文化资本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先后组建了湖南出版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等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四是注重引进和培养产业人才。湖南将人才培养和引进视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广揽贤才,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湖南以宽松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待遇和合理的机制打破各种地域和体制壁垒,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组建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和动漫湘军等人才队伍,这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加快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考

    江西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只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一历史性机遇,按照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思路,以红色、古色、绿色三大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创新体制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整合优化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重点发展一批文化产业优势项目、培育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打造一批著名文化品牌,建成门类齐全、运转有力、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就能成为江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促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文化产业要实现繁荣与发展,体制机制是关键。今后,江西应按照创新体制、转变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导向正确、调控有序、富有活力、协调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降低门槛,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二)整合优化资源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江西文化资源开发点多面广,投资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和品牌。要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壮大江西文化产业经济,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集中优质资源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1.加快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动OFT699创意天地文化产业园、中文天下—海外中文教育系统项目、宜春“天工开物”文化产业园、萍乡安源锦绣城、南昌“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南昌康庄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婺源文化旅游产业园、高安“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共青影视创意产业园、鄱阳湖文化旅游园十大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高江西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丰富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科技产品的文化内涵,拓展市场空间,降低发展风险,促使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产生,促使江西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坚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发展,壮大两大产业集群。一是加快推动“中国文房四宝”产业集群建设。精心策划,立体宣传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婺源龙尾砚、星子金星砚、“华夏笔都”进贤文港毛笔、铅山连四纸、婺源徽墨等传统文化名品,不断扩大传统文化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使“中国文房四宝”这一品牌走俏全国,走向世界。二是壮大江西动漫产业集群。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动漫企业成长,积极指导、协调全省各动漫企业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将其打造成集动漫制作、衍生品开发、动漫出版、教学等于一体产业集群。

    (三)加快完善文化产业配套服务,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完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江西文化企业起步晚、规模小、抵押担保品不足,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江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完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一套“高效、便捷、持久”的文化产业贷款机制,建立“政银—银企”合作平台,真正形成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三赢局面。

    2.加快推动江西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江西文化产业,信息至关重要,各企业要实时了解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分布情况和市场占有率,避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构重复与积压滞销。江西要积极启动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江西文化产业的信息发布平台、工作交流平台、政策指导平台和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等。积极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文化电子商务模式,构建网络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交易平台,推进文化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在人才发展上高人一筹、快人一拍,谁能更好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谁就能把握竞争的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身份、户籍、社会保险和人事档案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优化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健全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评估激励机制,造就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以高校为依托,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尽快开设包括文化产品设计、文化生产经营、文化经纪人、文化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供求信息网和高级文化产业人才数据库,培育文化产业人才市场,促进文化产业人才合理流动,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五)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提升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同时也伴生出许多新兴文化业态。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受自身条件限制,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为此,要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使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涌现。

    (六)培育文化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

    消费市场的容量决定产业发展的空间。只有不断扩大消费群体,才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江西受各种因素影响,消费层次和水平偏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进一步深耕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扩大产业发展空间。一要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激发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二要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识,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等方式,刺激群众文化消费欲望;三要创新文化消费模式,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

    (七)推动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引领发展功能

    多产业融合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要壮大江西文化产业,必须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要重点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演艺品牌。

    (八)扩大开放,增强江西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市场对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全省文化产品出口为5.5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了8倍多;2011年,全省文化产品出口额达9.4亿美元,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二。江西要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必须抢抓机遇,扩大开放,让更多具有赣鄱文化内涵的文化精品和重点文化品牌持续大量地进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熊澄宇等.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郭建磊.对美国文化产业的反观与思考[J].东岳论丛,2006,(1).

    [5]黄俊平.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浅析[J].政策嗦望,2005,(9).

    [6]李京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走势及政策选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0).

    [7]欧阳有旺,舒明,赵立秋 .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J].生产力研究,2006,(11).

    [8]曹国庆.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江西,2012,(1).

    [责任编辑:程文燕]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