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式发展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分析了当前社会对智慧图书馆的几种片面认识,并详细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资源、队伍以及管理,强调智慧图书馆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关 键 词】智慧图书馆;内涵式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孙述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1.017
“互联网+”连接一切,物联网引爆创新2.0,云计算引领世界进入智能化、集成化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透彻地进入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宽带互联、智能连接、智慧融合……全球进入智慧时代[1]。高校图书馆也从之前的传统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逐渐转变为智慧图书馆。然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除经费、技术阻力外,还有更大的阻力——人的阻力,尤其是人们对智慧图书馆理解、认知的偏差。
一、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吴吉玲认为,智慧图书馆通过把各类传感器与物联网植入整个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中,把整个图书馆的全部活动看成是一个可调控感知的活的系统,实现对服务对象的透彻感知,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智慧化服务以及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管理[2-3]。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智慧化服务”。
对智慧图书馆更通俗的理解就是“数字化+智慧化”,就是在原来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加入物联网技术和ICT技术,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更加智能化,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读者来说,智慧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更好的服务。
二、对智慧图书馆的认知偏差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自诞生以来,人们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解分歧就没间断过。主要的错误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片面认识:智慧图书馆就是把图书馆中所有的纸质资源数字化,然后将其存储于终端服务器并通过网络发布出去,使读者能够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料。产生这种片面认识的人们还停留在数字图书馆阶段,这一群体没有真正理解智慧图书馆的含义,也没有搞清楚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区别与联系。他们认为,将图书馆的所有资源都上传至网络之后,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就能方便地获取资源,把智慧图书馆更重要的东西——“智慧”忽略了。即忽略了智慧图书馆中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慧化设备的应用,忽略了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
关于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联系,王岚认为,数字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提升与转型。目前看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不断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智慧图书馆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是图书馆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构想和实践[4]。
第二种片面认识:智慧图书馆就是把图书馆现有的纸质图书、期刊用RFID芯片加工处理后,利用相应的软件和智能设备使纸质资源可以“说话”,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查找、阅读和借还图书期刊,工作人员也能更加方便快捷地盘点、排架图书期刊。
这种认识看到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与第一种片面认识相比,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解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还是不够全面,主要是忽略了智慧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云计算的应用以及智慧化的管理应用和智慧化的服务支持,没有把整个图书馆看成是一个能随时随地与读者进行对话的有机整体。
第三种片面认识: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无人值守的图书馆,图书馆不需要或者只需要极少的工作人员。
如果说第一、第二种片面认识只是人们对智慧图书馆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理解偏差,那么第三种片面认识则是人们对智慧图书馆本质的认识偏差。眾所周知,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服务,从早期的传统图书馆到后来的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乃至将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都是其本质功能。而第三种片面认识没有看到智慧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智慧化服务。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智慧化服务是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升级,需要馆员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智慧化服务中去。因此,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不应该减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反而是要增加。
三、智慧图书馆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所谓图书馆内涵式发展,就是以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为核心,丰富馆藏文献、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拓展服务能力,推动图书馆的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5]。在图书馆进入智慧图书馆时期,图书馆的规模稳定了,数字化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内涵式发展必然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形式。
1.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其馆藏文献的多少、面积的大小、阅览座位的数量、讨论空间的个数,也要考虑它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和服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信息提供能力才是一个图书馆实际水平和存在价值的体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是“以人为本”,向读者提供个性、定制、多元、泛在、便捷、协同、共享以及知识组织、知识提供和知识获取等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6]。这种智慧服务以用户的智慧生成过程为中心,致力于培育用户驾驭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进而实现智慧创新[7]。
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图书馆除原有的文献借阅服务、查新检索等信息服务和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知识服务外,更高层次的服务——智慧服务将成为新的亮点。智慧服务下的图书馆馆员将发挥客观知识的拥有者、整合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帮助用户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创新知识、提升智慧。
2.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
智慧图书馆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实用的馆藏资源体系,必须要转变“藏书楼”式的“重藏轻用”的观念。图书馆要在文献组合方式上下功夫,使各种文献(包括纸质、电子等版本)结构更加合理;要优化资源配置,使图书馆软资源(如各种文献资源)和硬资源(如座位、IC空间、电脑等)的利用率发挥得最好;要协调好本地实体网络资源、远程虚拟网络资源以及共享网络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关系,使重复率降到最低。
合理、丰富的馆藏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图书馆要避免追求一馆的“大而全”或“小而全”。智慧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资源不再是一馆独有,各个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潮流,打破保守、僵化的思想,朝着共享资源、共享信息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各图书馆对各自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不但不能因为资源共享而减弱,反而要加强,使自己的特色更为突出。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服务读者。总之,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各类文献跨系统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物流速递等信息共享共用将成为主流。
3.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要有一流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馆员是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的实践者,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提高办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需要,是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
智慧图书馆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不仅要精通图书馆学、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还要精通知识技术(如知识组织、语义web、网格、本体)、大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以实现知识的发现、获取和重组;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提炼,转知成慧;要对知识进行增值性开发,支持用户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为用户提供“知识精品”“智慧产品”[6-8]。
为此,图书馆在招聘人员方面,要严把质量关,既要看专业、学历,也要依据图书馆的需要,按需招聘;在用人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运用智慧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举行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活动,提高馆员素质,深度挖掘人才的潜力,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在队伍建设方面,除了传统的管理团队、文献服务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服务团队,智慧图书馆还要建立个性化服务团队、知识挖掘服务团队、协同服务团队等具有更高服务层次的服务团队,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进行智慧化、人性化的管理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此外还要进行智慧化管理。
在对于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方面,不论是对数据库、服务器等后台的管理,还是对读者(或用户)可用资源如座位、IC空间、电脑、网络资源、图书期刊等的管理利用,在智慧化设备和软件的支持下,都可以通过网络借助手机、平板等做到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管理。
而对于人的管理而言,一方面是对读者(或用户)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读者作为图书馆的用户,图书馆要以“让读者满意”为优先标准来制定各种条例、制度。同时,要通过各种奖惩制度来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体现馆员的价值。在借助智慧化的设备和软件管理读者和工作人员时,也要通过这些智慧方法获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读者保持互动。要以开放性思维审视自己的管理活动,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思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通过智慧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智慧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会不断强化,服务水平会不断提高。
不论未来的智慧图书馆还是现阶段的复合型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智慧图书馆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孕育而生的,符合时代发展形势和自身发展要求。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服务属性决定了智慧图书馆要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郭星成. 全球进入智慧时代,中国智慧城市未来将走向何方? [EB/OL](2016-05-15)[2017-11-20]. https://
baijia.baidu.com/s?old_id=453247.
[2]吴吉玲. 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比较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15(2):43-45.
[3]吴吉玲. 智慧图书馆构建之道[J]. 图书馆研究,2014(6):25-27.
[4]王岚. 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68-70.
[5]陈艳红. 智慧时代再谈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发展[J].内江科技,2015(12):19-20.
[6]刘煦赞.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32-36.
[7]赵建毅. 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构建[EB/OL].(2015-10-15)[2017-11-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6bd590102vv5l.html.
[8]黃幼菲. 公共智慧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J]. 情报资料工作,2012(5):83-88.
【关 键 词】智慧图书馆;内涵式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孙述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1.017
“互联网+”连接一切,物联网引爆创新2.0,云计算引领世界进入智能化、集成化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透彻地进入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宽带互联、智能连接、智慧融合……全球进入智慧时代[1]。高校图书馆也从之前的传统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逐渐转变为智慧图书馆。然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除经费、技术阻力外,还有更大的阻力——人的阻力,尤其是人们对智慧图书馆理解、认知的偏差。
一、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吴吉玲认为,智慧图书馆通过把各类传感器与物联网植入整个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中,把整个图书馆的全部活动看成是一个可调控感知的活的系统,实现对服务对象的透彻感知,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智慧化服务以及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管理[2-3]。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智慧化服务”。
对智慧图书馆更通俗的理解就是“数字化+智慧化”,就是在原来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加入物联网技术和ICT技术,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更加智能化,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读者来说,智慧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更好的服务。
二、对智慧图书馆的认知偏差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自诞生以来,人们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解分歧就没间断过。主要的错误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片面认识:智慧图书馆就是把图书馆中所有的纸质资源数字化,然后将其存储于终端服务器并通过网络发布出去,使读者能够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料。产生这种片面认识的人们还停留在数字图书馆阶段,这一群体没有真正理解智慧图书馆的含义,也没有搞清楚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区别与联系。他们认为,将图书馆的所有资源都上传至网络之后,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就能方便地获取资源,把智慧图书馆更重要的东西——“智慧”忽略了。即忽略了智慧图书馆中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慧化设备的应用,忽略了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
关于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联系,王岚认为,数字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提升与转型。目前看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不断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智慧图书馆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是图书馆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构想和实践[4]。
第二种片面认识:智慧图书馆就是把图书馆现有的纸质图书、期刊用RFID芯片加工处理后,利用相应的软件和智能设备使纸质资源可以“说话”,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查找、阅读和借还图书期刊,工作人员也能更加方便快捷地盘点、排架图书期刊。
这种认识看到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与第一种片面认识相比,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解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还是不够全面,主要是忽略了智慧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云计算的应用以及智慧化的管理应用和智慧化的服务支持,没有把整个图书馆看成是一个能随时随地与读者进行对话的有机整体。
第三种片面认识: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无人值守的图书馆,图书馆不需要或者只需要极少的工作人员。
如果说第一、第二种片面认识只是人们对智慧图书馆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理解偏差,那么第三种片面认识则是人们对智慧图书馆本质的认识偏差。眾所周知,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服务,从早期的传统图书馆到后来的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乃至将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都是其本质功能。而第三种片面认识没有看到智慧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智慧化服务。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智慧化服务是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升级,需要馆员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智慧化服务中去。因此,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不应该减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反而是要增加。
三、智慧图书馆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所谓图书馆内涵式发展,就是以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为核心,丰富馆藏文献、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拓展服务能力,推动图书馆的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5]。在图书馆进入智慧图书馆时期,图书馆的规模稳定了,数字化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内涵式发展必然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形式。
1.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其馆藏文献的多少、面积的大小、阅览座位的数量、讨论空间的个数,也要考虑它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和服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信息提供能力才是一个图书馆实际水平和存在价值的体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是“以人为本”,向读者提供个性、定制、多元、泛在、便捷、协同、共享以及知识组织、知识提供和知识获取等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6]。这种智慧服务以用户的智慧生成过程为中心,致力于培育用户驾驭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进而实现智慧创新[7]。
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图书馆除原有的文献借阅服务、查新检索等信息服务和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知识服务外,更高层次的服务——智慧服务将成为新的亮点。智慧服务下的图书馆馆员将发挥客观知识的拥有者、整合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帮助用户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创新知识、提升智慧。
2.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
智慧图书馆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实用的馆藏资源体系,必须要转变“藏书楼”式的“重藏轻用”的观念。图书馆要在文献组合方式上下功夫,使各种文献(包括纸质、电子等版本)结构更加合理;要优化资源配置,使图书馆软资源(如各种文献资源)和硬资源(如座位、IC空间、电脑等)的利用率发挥得最好;要协调好本地实体网络资源、远程虚拟网络资源以及共享网络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关系,使重复率降到最低。
合理、丰富的馆藏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图书馆要避免追求一馆的“大而全”或“小而全”。智慧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资源不再是一馆独有,各个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潮流,打破保守、僵化的思想,朝着共享资源、共享信息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各图书馆对各自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不但不能因为资源共享而减弱,反而要加强,使自己的特色更为突出。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服务读者。总之,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各类文献跨系统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物流速递等信息共享共用将成为主流。
3.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要有一流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馆员是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的实践者,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提高办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需要,是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
智慧图书馆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不仅要精通图书馆学、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还要精通知识技术(如知识组织、语义web、网格、本体)、大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以实现知识的发现、获取和重组;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提炼,转知成慧;要对知识进行增值性开发,支持用户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为用户提供“知识精品”“智慧产品”[6-8]。
为此,图书馆在招聘人员方面,要严把质量关,既要看专业、学历,也要依据图书馆的需要,按需招聘;在用人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运用智慧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举行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活动,提高馆员素质,深度挖掘人才的潜力,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在队伍建设方面,除了传统的管理团队、文献服务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服务团队,智慧图书馆还要建立个性化服务团队、知识挖掘服务团队、协同服务团队等具有更高服务层次的服务团队,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进行智慧化、人性化的管理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此外还要进行智慧化管理。
在对于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方面,不论是对数据库、服务器等后台的管理,还是对读者(或用户)可用资源如座位、IC空间、电脑、网络资源、图书期刊等的管理利用,在智慧化设备和软件的支持下,都可以通过网络借助手机、平板等做到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管理。
而对于人的管理而言,一方面是对读者(或用户)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读者作为图书馆的用户,图书馆要以“让读者满意”为优先标准来制定各种条例、制度。同时,要通过各种奖惩制度来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体现馆员的价值。在借助智慧化的设备和软件管理读者和工作人员时,也要通过这些智慧方法获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读者保持互动。要以开放性思维审视自己的管理活动,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思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通过智慧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智慧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会不断强化,服务水平会不断提高。
不论未来的智慧图书馆还是现阶段的复合型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智慧图书馆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孕育而生的,符合时代发展形势和自身发展要求。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服务属性决定了智慧图书馆要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郭星成. 全球进入智慧时代,中国智慧城市未来将走向何方? [EB/OL](2016-05-15)[2017-11-20]. https://
baijia.baidu.com/s?old_id=453247.
[2]吴吉玲. 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比较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15(2):43-45.
[3]吴吉玲. 智慧图书馆构建之道[J]. 图书馆研究,2014(6):25-27.
[4]王岚. 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68-70.
[5]陈艳红. 智慧时代再谈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发展[J].内江科技,2015(12):19-20.
[6]刘煦赞.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32-36.
[7]赵建毅. 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构建[EB/OL].(2015-10-15)[2017-11-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6bd590102vv5l.html.
[8]黃幼菲. 公共智慧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J]. 情报资料工作,2012(5):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