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留守老人”问题研究

    [提要]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年人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四个方面。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精神慰藉

    [作者简介]舒越(1988—),女,华东交通大学2010级科社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13)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不可避免的会将老年人留守在家庭中,这将导致农村留守老人数量的急剧增加。于是,数量巨大的农村留守老人给当前的农村养老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留守老人”问题的解决与否,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户的家庭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研究“留守老人”问题则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老人出现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走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农村社会的“空穴化”,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同时,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背景,使得大多数的外出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人相匹配的保障和福利制度,只能往返于城乡之间,导致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使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产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据了解,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近2000万。其中,80.9%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自养,而且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甚至不足以自养。可见,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留守老人养老难题亟待破解。同时,外出务工潮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现象。这无疑又加大了留守老人身上的负担,在勉强依靠简单的农业生产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得肩负起看护照顾第三代的责任。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他们进城务工、求学,以致农村家庭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即由“核心化”家庭结构向“空心化”家庭结构转变。所谓“空心化”家庭结构,产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由于这些“留守老人”年迈体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其匮乏,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保障四个方面。

    (一)经济供养

    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留守老人子女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留守老人的经济和福利水平,改善经济供养水平。大部分留守老人能通过子女的外出得到一定经济上的收益,约58%的老人认为如果子女不外出,自己的生活条件将会变差。

    虽然普遍认为子女外出务工会改善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但是有部分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因为他们的子女经济供养的意愿低,与家里的联系少,加上一些子女的孝道观念进一步淡化,导致了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恶化。由于收入来源的间接性,留守老人经济的改善程度与子女的孝敬程度关联性较强,虽然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呈现出不稳定性。

    可见,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方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留守老人的经济和福利水平,但只是依靠子女供给,绝大多数“留守老人”生活简朴,只求温饱而不求质量。

    (二)生活照料

    在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农业劳动、家务劳动等负担的增加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和日常生活照料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网络如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社区、志愿者等为留守老人提供的照料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导致居住空间上的分离,造成了成年子女为老人提供直接的健康和生活照料上的困难。而且,往往使得老人们不得不承担起更加沉重的干农活、做家务、照看小孩等负担。虽然子女通过外出务工提高的经济效益对老年人照料产生了间接的正向作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但是生活负担的加重导致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日益下降。

    (三)精神慰藉

    由于农村青年子女迫于生活压力外出务工,与老年人见面,情感交流的时间减少,农村留守老人得不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农村留守老人心理上普遍存在着孤独寂寞的问题,子女外出务工之后与留守老人的联系减少,电话成为外出子女和留守老人联系的主要方式,并为留守老人所接受。但是很多外出子女很少与父母沟通,打电话时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儿童。其实,农村留守老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外出子女寄钱回来,而是每天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份出自内心的关心。老人需要的是儿女在精神方面的支持,精神空虚才是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外出务工子女应该时常和老人保持联系,经常陪他们聊聊天,满足老人情感的需求。

    (四)医疗保障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是目前社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低,患病风险大,再加上农村留守家庭多为空巢家庭,使得老人孤独感加重,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可见,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求医不及时,农村医疗水平不高,医疗支付能力不够导致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且,在农村留守老人医疗保障方面,存在着参保率不高、保障能力不够、制度自身不完善等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医疗费用方面的支出已经成为许多留守老人面临的沉重负担。部分留守老人尽管医疗卫生条件因子女收入增长而得到一定改善,但老人们在身患重病时却可能得不到子女照顾。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要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多关心、理解老人,特别是针对留守的老人。同时,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要重视留守老人与子女的亲情联系工作,让外出务工的子女认识到他们有义务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赡养扶助,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关心帮助、体贴安慰,使老年人能感受到天伦之乐,从而安度晚年。

    (二)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如果实行社区养老、福利机构养老,就必须有养老服务设施。可以利用当前乡镇企业闲置的厂房,特别是乡镇教育资源整合后完全空置的乡村小学等房产,改造成适合农村老年人居住、生活、医疗保健、娱乐的老年服务设施机构。让大量的留守老人多一个家庭养老之外的栖身之处、人际交流的场所、休闲娱乐的平台,给予农村老人在家庭之外的精神慰藉和文体生活,提高老年的生活质量。

    (三)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完善

    参照现在的城市养老保险制度,适当考虑农村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针对农村老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救济制度。把建立社会安全网作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紧迫任务,这是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改变以户籍制度为特征的二元体制,打破城乡制度分割的局面,并完善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四)发挥家庭和社会、集体在留守老人养老上的合力

    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及农村现状,现阶段可以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和集体养老等多种措施。加强社区建设,重视社区在留守老人照料中的的作用,发展农村老年人组织。要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照料的问题应该有效整合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各种资源,建立以留守老人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养老院。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留守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社会民众的极大关注,如何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子女该当给予留守老人足够的经济支持和满足留守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尽力照顾好留守老人的生活起居,确保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国家应该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投入,对留守老人的医疗保障必须贯彻落实,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聪志,叶敬忠.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6,(4).

    [3]苏锦英,王子伟.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基本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9,(2).

    [4]陈浩,李晓娟.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探讨[J].农业考古,2010,(6).

    [5]陈敏.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3).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