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家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首先面临的就是各种国家风险。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许多新的深刻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家风险可能性空前加大。只有正确认识当前国际新形势,了解企业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国家风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和防范国家风险的发生,使我们的企业真正持久、稳步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新形势;国家风险;防范
国家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因某种特定政治、经济、金融、自然环境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引致的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是由企业无法控制或不可抗拒的国家因素所决定的。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首先面临的就是各种国家风险。只有正确认识当前国际新形势,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和防范国家风险的发生,使我们的企业真正持久、稳步地走向世界。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一)中国的迅速崛起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中国GDP达30万亿元人民币,其经济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日本。2007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5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高达2.173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全年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其中对欧盟和美国分别拥有1342.3、1633.2亿美元的顺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资源和商业市场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中国的迅速崛起正极大地冲击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二)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严重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巨大、债务增长过快、日本德国及中国等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对美国拥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财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4550亿美元,接近上一财年的3倍。国际贸易方面,2005-2007年美国每年有7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占全球贸易逆差的64-65%,而日本和中国则每年都有巨额贸易顺差,其中,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2600多亿美元。
(三)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难以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家更广、更深地卷入国际经济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影响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外生变量越来越多。在一国国内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的情形下,经济全球化的蝴蝶效应将一国的经济风险向别国乃至全世界迅速传递,进而威胁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当前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全面影响是对经济全球化的蝴蝶效应最好的诠释。
(四)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2007年8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有愈演愈烈之势。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美林、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等昔日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角色相继“沦陷”,如今连花旗银行、福特、通用汽车等美国最顶尖的百年“老店”也面临破产和重组的命运。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正在通过金融、投资、贸易等渠道拖累全球经济。
(五)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严峻考验
2008年以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使中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险入绝境。仅今年上半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已有6.7万家外贸出口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外企也悄然神秘消失。中国经济正临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性明显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
二、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国家风险
(一)国家主权风险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存在着防范、猜忌等复杂心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处处进行阻挠和掣肘。西方各国及某些发展中国家不断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海外企业实行歧视性政策,妨碍了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案,美国国会众议院就曾以石油和天然气是美国的“战略资产”,中海油并购案“将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利益”为由,反对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
(二)社会政治风险
当前,为了避开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对手,中国很多企业把“走出去”的第一站放在一些相对不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而这其中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比较尖锐,再加上文化、宗教、民族、部族等冲突,国内政局很不稳定。近些年来美国以反恐为名,对一些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国家采取军事打击、经济封锁、贸易制裁等手段,更是加剧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不安定,从而加大了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经营中的社会政治风险。
(三)贸易保护和贸易争端风险
美国整体经济不景气、对亚洲国家的贸易逆差、产业转型和业务外包造成的工作岗位流失以及美国大选等因素,都使美国近期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除了在纺织品、鞋类、家具等产品上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争端外,更多附加值高的产品也与美欧发生贸易摩擦。中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四)国际收汇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使远在大洋此岸的中国出口企业感受到唇亡齿寒。中国信保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2009年前5个月,公司短期出口信用险业务报告损失金额同比增长88%。截至7月份,这个数字被刷新为92.3%。次贷危机使美国企业违约率大幅上升。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业务管理处处长林晨分析,2009年前5个月,浙江出口企业已发生的出口坏账可能接近1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浙江出口企业约1/6的利润。
(五)金融信息风险
当前中国金融信息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集中表现在: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会计审计业务,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所以审计业务;国际投行对中资企业境外上市的咨询承销已形成垄断;中资金融机构的投资经营活动近乎无密可保。近年来,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屡屡铩羽而归,主要的原因在于外资会计、审计、评级、咨询、管理、顾问等机构在中国的渗透、控制和操纵,已经使我国的企业无商业秘密可保。
(六)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贸易性汇率风险和金融性汇率风险。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今天,由于汇率的频繁波动,由此产生贸易性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汇汇率的波动还直接影响一国外汇储备价值的增减,从而给各国央行在管理上带来巨大风险和困难。截至2008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6821.77亿美元,其中约70%是美元资产。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危险。
(七)安全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境外设立的中资企业、机构及外派人数快速增加,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加大了中国企业和人员在境外的安全风险。例如,2008年10月18日,又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3名工程师和6名工人在苏丹西部靠近达尔富尔地区的施工现场遭到绑架,导致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失去安全感,中国工人也因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无法继续工作。
三、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防范国家风险的对策
高风险既有可能带来高收益,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实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风险已经是不容回避的话题。一方面社会要加大宣传,增强出口企业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应从战略角度,采取措施,构建防范和化解国家风险的机制和体系。
(一)塑造负责任的和平大国形象
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要用自己在地区(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在国际组织中的贡献、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贡献等具体行动和数字批驳“中国威胁论”,加大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加强同各国的磋商、协调,减少与各国的贸易纠纷,积极承担自身国际义务,努力塑造负责任的和平大国形象。
(二)实行刚柔相济的商务外交政策
在越来越多的中外经贸摩擦中,我们的商务外交应当实行刚柔相济、软硬结合的政策。既要保护我们自身的正当利益,也要注重外方的感受。因此,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新形势,着眼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立足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以消除因巨额贸易顺差产生对中国的歧视。
(三)制定“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今后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对外投资以及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等涉外经济活动时,均应牢固树立互利共赢思想,为我国和平发展营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防范跨国经营的国家风险,同样要贯彻互利共赢战略思想,一方面,互利共赢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总体上改善我国与其他国家政治、外交与经贸关系,降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家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防范跨国经营的国家风险时,坚持互利共赢的思想,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与东道国的关系,取得长久之效。
(四)增强政府防范海外国家风险的服务与监督功能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多集中在巴西、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尼日利亚、苏丹等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社会、宗教等矛盾比较尖锐的国家,而且在过去都有过对外国资本实行国有化的历史。因此,我国政府在与外国政府建立诸如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合作关系的同时,还应经常向国内企业有针对性的宣传国家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利用我国各种驻外机构密切观察重点国家的产业政策、外资政策,及时为中国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咨询。
(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一是在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金融避险工具,培育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国内收支基本平衡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积极稳健金融市场建设。使国内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鼓励各类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利用国内的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三是稳固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对资金流入监管的同时,促进资金双向有序流动。另外,国内企业应该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六)亟待提高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风险能力
为了适应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需要,中国企业应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及时了解其中蕴藏新的风险信号,并且积极应对。企业应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投保人身险,以防恐怖事件发生带来的不测;企业应当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证海外项目持续稳定经营。此外,企业还应规范操作,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当地民生,帮助社区经济建设,减轻国际社会监督压力,减少经营、操作方面的风险。我们应加强对中国企业和公民海外安全的机制完善,借鉴别国一些经验。例如,韩国就设有反恐对策委员会,日本内阁也成立了应急事件指挥部等等。
参考文献:
1、张金杰.国家风险的形成、评估及中国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3).
2、王巍,张金杰.国家风险: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黑洞[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江涌.金融信息风险与“四大”[J].世界知识,2007(22).
4、张金杰.国家风险的形成、评估及中国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3).
(作者简介:丁跃进,江苏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工业学院苏南民营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