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张爱国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2.019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运河、泃河、鲍丘河、潮白河、子牙河等多条河流从境内贯穿而过,销售市场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水产部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兴渔,科技富渔”为手段,大力发展高值、休闲和观赏三大特色渔业。紧紧围绕“养殖为主,养殖、垂钓、休闲、观赏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水产业发展方针,以建设观赏鱼生产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休闲观光渔业基地为工作重点,实现了廊坊市水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水产业基本情况
廊坊市共有养殖水面3 436 hm2,其中北部三县(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有养殖水面1 853 hm2,占全市的54%;中部四县(广阳区、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有养殖水面306 hm2,占全市的9%;南部三县(文安县、霸州市、大城县)有养殖水面1 277 hm2,占全市的37%。主要养殖经济鱼类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三角鳊、罗非鱼、高背鲫、黄颡、鲟鱼、鲇鱼、泥鳅、河蟹等20多个品种,观赏鱼有水泡、龙睛、兰寿、琉金、地图、罗汉鹦鹉、金龙、皇冠菠萝等40多个品种。
201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52万 t,渔业产值43 676万元,占大农业比重1.2%。全市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个、省级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2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0个。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5处,总认定面积约2 196 hm2,罗非鱼、青鱼、鲤鱼、甲鱼、鲟鱼、草鱼等九个产品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廊坊市目前有大小休闲渔业场点400多家,所涉及水面1 333 hm2,总营业额约5 500万元。观赏鱼养殖面积100 hm2,专业养殖户320余户,养殖品种近40个,年产观赏鱼3亿尾,销售收入3 000多万元,利润1 200多万元,平均效益105 000元/hm2。
廊坊市有海洋捕捞渔船140艘,其中文安籍渔船76艘、霸州籍渔船64艘,每年海洋捕捞产量约5 200 t左右。廊坊市所辖渔船主要停泊在天津东沽码头、北塘、千米桥停泊点、沧州南排河以及山东河口区海娃子码头。捕捞渔船主要在天津、河北、山东、辽宁附近海域捕捞作业。
2 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水产业是节水高效的优势产业,但各级有关部门还没有真正把水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中优势产业来抓,对水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水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巨大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同时各级扶持性保护性投入不足,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2 渔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速度不快
廊坊市水产养殖多以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缺乏业务技术培训,产品安全意识不够,产品品质不优,经济效益不高。名特优产品缺乏规模,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区域经济特色不强。水产品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不够壮大,缺乏水产品精深加工型企业和规模化的中介流通组织,水产品的附加值难以体现出来。
2.3 渔业保障体系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廊坊市水产品养殖多为露天池塘,70%左右为老化的旧池塘,且池塘偏、浅、小、漏、瘦,零星分散,增氧机、投饵机等养殖生产设备不齐全,受季节、天气等外部干扰制约大,生产能力低,养殖成本高,基础设施亟待整改和提高。
2.4 产业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投入太少
主要表现在财政投入资金上明显少于农业中其它行业。水产行业小,产值低,影响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因此在社会融资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加上自身缺乏资金,致使渔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样因为水产行业小,渔民的权益保护方面的政策也不够细化,有的有法无细则,真正操作起来很有难度,水产养殖业维权非常困难。
2.5 渔业生产方面补贴不足
近年来,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出台了种地补贴、种猪补贴、农机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而涉及到水产方面的很少或没有。近几年,随着饲料、渔药、用水、用工等价格不断上涨,渔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渔农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渔农从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而与廊坊市毗邻的京、津两市多年前就对水产养殖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补贴,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目前,廊坊市场上的淡水鱼多来自京、津两市,对廊坊市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冲击,照此发展,廊坊市渔业生产有进一步萎缩之势。
2.6 执法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
渔政机构的执法装备和设施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渔政执法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给水产业(渔船)的监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7 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
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渔业投入品全覆盖监管不够到位和水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有待建立健全等。
2.8 基层渔业技术服务机构不健全,工作经费不够
廊坊市10个县(市、区)的基层水产推广机构改革方案于2008年获得批复(冀农管发〔2008〕2号)和(冀农管发〔2008〕23号);按照方案及廊坊市水产业的实际情况,廊坊市需设置县级水产专业站6个,综合站4个。根据2008和2009年省市两级的调研情况,廊坊市当前县级水产推广机构的现状是已建独立站6个 ,综合站4个;批复人员编制45人,现有人数27人,还需增加18人;距真正落实基层水产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任务还有差距。现在廊坊市县级水产站(股)的实际情况是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渔业工作人员都是1人(乡镇一级没有专业人员),并且同时兼职别的业务,面对的却是几十个、上百个有的甚至几百个养殖户,承担着技术推广、渔政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项职能,真正干起活来“没人员、没设备、没经费”,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影响渔业管理任务的落实和水产业的发展。
2.9 基础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科技服务创新能力不适应渔业发展的需要,水产病害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苗种检疫、良种繁育等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以适应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要求。廊坊市现有水面近3 333 hm2,各类养殖场点坑塘近2 000个,目前只有市级主管部门具有自检能力,检测样品的数量和覆盖率对于全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际需要来说远远不够。
2.10 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养殖成本逐年增高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三废对自然水域的污染威胁不断增加,养殖用水不得不多采用地下水,养殖成本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宜渔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而想要开发新的养殖基地又受到诸多政策制约。199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为3 675 hm2,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为3 329 hm2,十年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减少了近9.4%。根据每年水产统计情况来看,养殖水面减少幅度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土地资源的制约及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萎缩已成了严重威胁廊坊市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3 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3.1 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现代水产业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以发展都市型水产业和生态型水产业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化水产业。一是加快健康养殖模式和标准化养殖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开发池塘水质调控技术与生态养殖,积极开展和推广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技术;二是加快成果转化,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平台,扩大成果运用的覆盖面,全面提升为现代渔业服务的技术水平,为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及渔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从改造设施、改良品种、扩大规模、完善手段等方面入手,做好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通过现场参观、示范、讲座等形式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廊坊市水产品养殖结构,推进廊坊市现代水产业的进程。
3.2 促进休闲渔业和观赏鱼业深入发展
休闲渔业和观赏鱼业是廊坊市在保持常规养殖产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水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发展都市农业和节水高效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各级渔业部门要积极做好休闲渔业和观赏鱼业有续发展的指导工作,精心谋划,立足资源基础,开拓发展,办好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各级渔业部门要将休闲渔业和观赏鱼业工作当成全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合力,在基地开发、设施建设、项目扶持、政策优惠、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发展休闲渔业和观赏鱼业的重要意义深入养殖区、深入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实现品牌战略,促进规模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根据区域布局、资源特点,选择大众喜欢、发展前景广阔的特色品种,形成主导产品,着力培植、发展和建设一批经营机制完善的观赏鱼生产基地和休闲渔庄,特别加强发展一批渔家风味浓厚,鱼文化与人文景观文化和谐、共生和互补的休闲渔庄,促进它们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三是优化投资环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除采取国家扶持、地方支持外,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广泛汇集民间资本、吸收外埠资金。建立专业性合作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经济互助,广泛收集和发布信息,逐步实现产业发展市场化经营。
3.3 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
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渔业“四百工程”战略思想,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渔业发展的根基。在三河、香河、大厂、霸州等水产品主产市(县),继续推进标准化池塘整理改造工程、良种繁育工程,加大养殖机械(投饵机、清淤机、增氧机)的推广应用,着力发展大水面养殖;固安、文安、大城等县要扶持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发展,改善生产条件,建设设施一流、技术先进、高产高效的标准化养殖场(区),大力发展设施水产业;永清、固安等县要鼓励和扶持养殖企业利用独特的地下热水资源发展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三河、固安、广阳、安次等市(县、区)要利用优越的城区地理优势着力培植、发展和建设一批经营机制完善的休闲渔庄。积极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广泛汇集民间资本、吸收外埠资金,着手打造一批集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休闲渔业基地。
3.4 抓好渔业特色品牌建设,促进渔业长远发展
以“六大品牌”建设为突破口,以健康养殖为主推模式,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为指导,以渔业特色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现代渔业快速发展。一是按照企业、渔民、政府三位一体的要求,认真做好特色水产品的商标申报、管理工作。县级渔业主管部门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大对特色渔业产业发展的监督管理力度和技术支撑力度,有效保障水产企业健康发展和水产品牌建设。文安小金鱼、甲鱼、三河甲鱼、固安的鲟鱼、罗非鱼等已具备特色水产品的商标申报基础,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商标申报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现代企业治理理念和品牌价值理念,增强养殖户的品牌意识。在实施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企业要重视对品牌的宣传推广,注重水产品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形象,通过新闻、展会、电视等多种媒体,将廊坊市水产品品牌介绍给广大消费者;三是通过统一管理,积极维护品牌信誉度。霸州“胜芳”蟹已成功通过了国家水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建设好、保护好这一品牌。各级渔业部门要以“胜芳”河蟹为参照,积极打造、创建廊坊市更多更响的水产品牌。
3.5 广泛宣传,扩大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力
水产业与其它农业类行业相比具有占地少(且多为废弃用地)、用水省、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优势,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级渔业部门要在宜渔地区、乡镇、村点加大对水产殖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改造废弃坑塘、窑坑、盐碱地等闲置宜渔资源,加快深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进一步解决部分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农民增效增收做贡献。
3.6 充实完善科技推广机构,提高从业者科技素质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渔业整体水平是今后渔业的发展方向。要推进渔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稳定科技队伍,真正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点解决县、乡(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机构不健全、经费和设施短缺、技术人员比例失衡等问题。重点尽快落实基层水产推广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任务,同时积极开发渔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对渔民的培训,提高渔业劳动者的素质。
3.7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渔业项目建设是当地渔业生产的重要支撑,要重点对纳入规划的水产项目筛选、申报,加大对渔业重点县、市的支持力度,加快其发展步伐,促其尽快成为渔业大县、渔业强县,成为全省渔业的先进县、示范县、龙头县。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全市“十二五”渔业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扶持重点,在财政投入、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菜蓝子”工程等支农资金中加大用于发展水产业的比例。鼓励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水产业发展。
3.8 依法治渔,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加强对市级水产良种场、苗种场的管理。加大对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渔业水域的执法管理,集中力量打击电、毒、炸、偷等严重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对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保护,遏制各种对渔业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行为,提高“以法兴渔,以法制渔”的渔业管理思想意识,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同时有序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确保渔农权益,确保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加大对渔业资源的执法管理,强化“依法兴渔,以法治渔”思想意识;科学管理、有序发放“四证”,维护和保障渔民权益。
3.9 积极引导支持渔民自律组织(协会、合作社)发展,从机制上予以保障
根据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渔业自律组织把分散的、孤立的生产者、经营者组织起来,通过加强渔业行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规范从业者的生产行为,可以建立良好的渔业生产秩序,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是服务渔民、联系政府的重要抓手,也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渔业自律组织在加强渔民自律管理的同时,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不断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首先,要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在渔民自律组织成立初期,可以对其在渔业生产政策上予以适度倾斜,同时在涉农涉渔项目上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利于渔民自律组织的成长。其次,要在经济上予以适当资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协会成立时必须具有一定金额的注册资金。对此,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或培训项目予以扶持。第三,要为渔民自律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作为新兴的渔民自律组织,渔业行业协会成立和发展之初,政府渔业管理部门要主动关心,协助协会做好基础建设,规范协会运行机制,夯实协会工作基础。
(收稿日期: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