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实证研究

    彭子杰

    

    

    

    摘要:文章针对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在系统梳理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战略发展视角,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机理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回收有效数据的分析,对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绩效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战略发展;战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引言

    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影响因素、路径、模式、绩效测量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针对作为国家经济运行支柱的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却很少,如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机理如何等问题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提升。

    二、研究框架

    (一)相关研究综述

    战略与企业外部环境和组织的适配一直以来都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将战略管理学派分为: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战略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产业组织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每一学派和理论均包含外部环境与战略适配和(或)组织与战略适配的思想,根据适配对象和程度不同,战略理论可分为3类(见图1)。第一,外部环境主导的战略适配理论。在该适配类型中,外部环境居于主导地位,组织在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从属于、并适应外部环境。第二,组织主导的战略适配理论。在该适配类型中,组织处于战略制定的主导地位,外部环境仅起到了有限作用。第三,组织内外部环境主导的均衡战略适配理论。在该适配类型中,组织和外部环境均处于主导地位,战略须同时与外部环境和组织达成适配。根据战略制定过程中人的因素参与与否,又分为两类:客观因素决定论,认为战略完全是客观的外部环境与组织适配的衍生物;主观因素决定论,相对于客观因素决定论,弱化了外部环境和组织与战略适配的作用,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领导或领导团队的认知、企业文化是战略制定的关键所在。

    上述一般化的战略管理理论存在普遍适用性,却难以突出不同类型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为此一些学者也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研究了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理论,总体而言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与一般化的战略管理理论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肯约-马萨模型、优秀银行模型以及戈莫尼模型等,这些研究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了成功商业银行共同特征的挖掘上,然而却并没有深入研究其中的原理所在。如1989年版的优秀银行模型指出优秀银行具有必须拥有核心业务基础、战略方向的选择、通过有效控制来管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建立精英管理制度的共同特征,却并未解释其中的原因。

    鉴于商业银行战略绩效这一研究空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研究框架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商业银行战略领域的研究专家以及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出的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研究框架(见图2)。

    1、外部环境因素对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首先,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货帀化程度越高,所需要的金融产品种类就越多,从而市场所需的金融服务规模就越大,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需求的规模,战略规划可以反映金融需求规模,并且为提升战略绩效提供了可能。其次,在不同的监管体系下,银行所能从事的经营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能够选取的业务种类、经营策略、模式以及地域范围,这是决定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关键所在。再次,金融功能对商业银行战略的影响表现为4个方面:压缩控制成本、要求银行功能一体化、要求银行对其功能和定位细分以及促使商业银行在某些领域专业分工并将业务流程外包,上述4个方面的战略决策体现为成本和收益上的差异化。最后,市场集中度越高,银行业越有可能存在垄断行为,意味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和社会福利的下降;与此相反,低集中率的银行市场结构,大量的银行平均分享市场份额,这种状态使市场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银行业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将产生高绩效。据此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1:外部环境因素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11: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12:国家政策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13:金融功能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14: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2、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对战略绩效的影响。首先,合理的产权结构有助于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提高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建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有助于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调节,因此产权结果与商业银行战略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次,商业银行依靠风险收益来获取报酬,通过谨慎风险管理来保障自身的稳健发展是商业银行赢得竞争,提升绩效的基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运营的地域范围,即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越强,就会越倾向于拓展自己的金融产品种类和运营的地域范围;反之,则限于现有的发展状况。再次,从世界级银行的发展来看,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将合理的业务结构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持续改进是其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提升绩效的关键。最后,商业银行是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典型代表,随着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商业银行会产生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组织内部因素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21:产权结构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22: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23:业务结构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H24:规模程度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

    (一)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在综合已有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变量进行了指标化处理:使用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货币乘数等7个指标测量经济发展;使用利率调控灵活度、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开放程度、巴塞尔协议的执行效率等7个指标测量国家政策;使用新产品推出速度、市场有效细分程度、分销渠道多样性等5个指标测量金融功能;使用银行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规模比率、非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规模、市场集中度CRn等5个指标测量市场结构;使用国有股份占总股份的比率、商业银行股权的分散化程度、最大股东持股比例3个指标测量产权结构;使用资本充足率、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等14个指标测量风险管理;使用中间业务/全年收入、杠杆比率、经营范围的广度3个指标测量业务结构;使用贷款规模、存款规模、网点分布的范围等4个指标测量规模程度;使用营业收入、利润率、客户满意度等5个指标测量战略绩效。

    (二)问卷的预测试和发放

    在变量指标化的基础上,本研究开发了“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绩效调查问卷”并请15名金融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和商业银行高管协助进行了问卷的预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共删除了5个题项,分别是经济发展因素的GNP指标,金融功能因素的产品创新程度指标,产权结构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指标,风险控制因素的资产负债率指标,规模程度因素的网点数量指标。在对问卷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本研究使用随机抽样和便利抽样两种方式,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聘请咨询公司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调查样本包括全国的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大连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盛京银行、.邮政储蓄。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12份,其中有效问卷161份,其余51份问卷因数据缺失或一题多选而被视为无效问卷。基本数据描述如表1所示。

    (三)数据分析

    本文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在因子分析中,通过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影响因素的43个指标、以及战略绩效的5个测量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分别为0.743和0.419,说明前者可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而后者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影响因素指标按照特征根大于1以及方差极大旋转方法提取因子,可提取8个初始变量的主因子,这3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6.690%,即它可以反映原始43个变量96.690%的信息量,分别为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业务结构、风险管理和规模程度,恰好印证了本文构建的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机理框架。

    在相关分析中,根据题项-总体相关系数,共删除了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中的货币乘数、物价调控程度、存款保险制度效率、非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规模、国有股份占总股份的比率、短期证券占总资产比率、当期损失准备占总贷款比例、逾期贷款占总贷款比率、及损失准备金占非逾期贷款比例9个与总体相关系数不显著的题项。

    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回归分析,表2为使用加权平均法对战略绩效5个测量指标进行综合的回归模型,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

    回归分析结构表明,本文提出的8个研究假设均得到验证,即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市场结构因素,以及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规模程度因素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有显著影响。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在系统梳理一般化战略管理理论和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战略绩效机理框架,并对因素进行了指标化发展,以及问卷发放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因素有:外部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金融功能、市场结构,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的产权结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和规模程度,每个因素均对商业银行战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第二,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绩效可以用营业收入、利润率、客户满意度、战略变化速度和广度5个指标表征。

    虽然本文识别出了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出了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机理框架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空白;然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本论文使用了43个影响因素指标测量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5个指标测量商业银行的战略绩效,指标的全面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继续收集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更为全面的覆盖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提升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Venkatraman N,John C C.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Fit” in Strategic Manag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3).

    2、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周小燕.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银行效率的相关性分析——基于SCP理论的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7(7).

    4、Bentler P M,Chou C P.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Modeling[J].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1987(8).

    5、马庆国.管理统计学[M].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