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国家利益:新闻记者必须坚守的立场和信念

施欣
摘要:任何时期、任何情势下,新闻记者都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明晰明确的报道准则,始终以国家福祉为依循、始终以民族利益为凭藉,亦即坚守爱国主义的政治立场与理念,坚定国家民族至上的政治信仰与操守。
关键词:国家利益 新闻记者 报道原则 政治素质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就中国历史和民众素养看,“中国人是爱好自由的,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坚决反对侵略者。”②中国的独立自由、富强文明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的灌溉与培育,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大国崛起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的涵养与滋润。可以说,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的正常选择,激励着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它好比一面鲜明的旗帜,尤其是新闻记者的必然抉择。
爱国主义——新闻记者永恒的政治立场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进展,致使全世界进入到了一个空前发达的信息资讯时代、传播媒介时代,卫星传输、超音速飞行和国际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与基本普及,使得地球变得触手可及、瞬间可达,“地球村”的譬喻不言自明。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世界确实已进化成了一个声气相闻的“村落”,一改过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旧况。单个国家的闭关自守和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越来越成为不可能和不可取。循此,改革开放、国际联结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我国新时期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之间已经没有差别或者说消除了差异,国家可以不要主权,人们可以不爱国,新闻传播可以恣意跨越国界。恰恰相反,国家至今仍是人类群体的基本分野和人类身份的基本标志,是某个公民的身份标签与归属划分依据,而且国家观念、国家感情和民族感情至今仍是世界各国人民政治情感中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成分。例如,人们要想跨国旅行,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国籍鉴定和国家签证。一个人不能没有国家,亦不能没有国家的依靠与后盾,哪怕是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因为惟有她才能保证你在世界上有一个立足之地。
新闻记者尤其不能缺少国家身份和民族立场,世界上没有一个新闻记者不打着国家的标记和民族的烙印,从来没有什么“世界新闻记者”或“国际新闻记者”,超然国界之外的新闻从业者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势下,新闻事业和新闻记者是有其自己的国界的。也就是说,新闻记者依赖国家身份得以立足并在世界范围内通行,国家的强大与否造就了新闻记者的地位尊荣或卑微。事实上,新闻记者承蒙国家的恩典和人民的厚爱得以就业和发展,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爱国是自然而然也是情理中之事。否则,便是数典忘祖,便是忘掉根柢,那是十分可耻和相当危险的趋向,不仅会导致个人的毁灭,甚至会带给国家与民族以巨大的灾难。
《吕氏春秋》云: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以公胜私,强国之昭也。③国家至上,矢志报国,是匹夫之责,也是先觉之任,更是民族大义、心中的指南针。事实上,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历来不乏胸怀天下的爱国传统。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新闻记者应时刻镌刻在心的信仰。
国家至上——新闻记者永久的政治信念
正因为国家观念和国家感情的深入人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便成为各国政治家在国际政治交往中的普遍取向。国际外交中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的信条,正说明国家作为人类最高的利益集团,是如何地被人们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国家之间没有什么温情和道义,更没有什么“普世价值”,一切文质彬彬的外交礼仪和所谓友谊宣言的“面纱”下面,都掩盖不了本国利益至高无上的根本动机。
实际上,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必然要造成国与国之间的利权失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仍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着作用,弱肉强食的霸权政策也仍在世界广泛流行。在这种情况下,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以团结自己的国民,凝聚本国人民的人心,共图国家的生存、发展和强盛,力争使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尽可能地处于比较安全和有利的地位,便是每一个国家及人民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一名新闻记者的共同心愿。一个国家除非想要自取灭亡,否则,就绝不可贬低和捐弃爱国主义这面伟大旗帜。
说起爱国情怀,也许有人要举出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以及新西兰新闻记者路易·艾黎等随军新闻记者来,说他们跑到中国来赞扬共产党,和他们本国政府唱反调,这难道也是爱国吗?美国第二次对伊战争中,也有一位著名美国新闻记者跑到伊拉克去,专门批评美国政府对伊战争的错误决策,反对美国对伊战争,结果被报社炒了鱿鱼,难道这也是爱国吗?不错,表面上我们看到,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以及路易·艾黎等人的论调与本国“格格不入”,似乎总是与本国政府“较劲”或者说“对着干”。其实,这些反对本国政府某些特定政策的著名新闻记者,都只不过是彼时与他们国家当时的政府政见不同罢了,他们并没有背叛他们的国家。正好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由衷地热爱他们的国家,才一以贯之坚持他们的正确观点,规劝他们的政府和人民选准外交目标,以免发生政策和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这与中国的某些人跑到外國去,以当中国人为耻,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高呼某某外国“万岁”,向外人摇尾乞怜是大不相同的。最终,斯诺等人还是赢得了其本国人民的理解;美国主流媒体,最近也正在反思他们在第二次对伊战争中排斥反对者声音的报道失误。
新闻记者的爱国,有着相当深刻的内涵,亦有着非常具体的内容。例如,从爱护国旗、国徽、热爱国歌和国家语言文字,随时维护国家威仪、民族尊严,保持高尚的人格、崇敬的国格;到正确把握报道动向、切实拿捏新闻价值、确切找准评论立场,精心选取报道题材和素材、精确择取角度与方向等。在任何情况下,一切都要从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出发:对国家有利的新闻,要争分夺秒地发,对国家不利的“负能量”,坚决不发;对国家有利的人物和事迹,要大力宏扬,对国家不利的人和事,坚决批判驳斥、彻底摒弃;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先进文化科技,要积极介绍、大力引进,对国家发展不利的精神和文化垃圾,坚决抵制、予以屏除。这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保护主义,而是世界各国新闻界普遍信守的通用原则。
例如,2003年国际清算银行在发表的年度报告中警告美国股市存在着重大泡沫隐患,繁荣景象靠巨额外资流入维持,贸易赤字达到创记录的规模难以持久,设若这一幻象一经破灭,可能产生危及世界经济的震荡。这一消息的传播,立即在欧洲各国引起轰动。然而,对于这样一条重要的爆炸性新闻,美国媒体却一反抢热点、抢新闻的常态与习惯,异乎寻常、不约而同保持了一致的沉默,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般的默契。这难道是因为美国新闻业界、新闻同行们缺乏新闻敏感吗?显然不是,这是美国媒体在自觉地采取的爱国举措,因为美元的世界通货霸主地位和美国股市的繁荣,都是其国家利益之所在,美国新闻界可不愿把这种“扰乱视听”的消极新闻引进美国去动摇美国人的经济信心。
美国大大小小的各类传媒,在关涉国家利益问题上毫无例外地坚守“政治挂帅”。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便是封锁消息来源、设定新闻议题。也就是说,采取“对不利于他们国家利益的新闻坚决不予报道”的策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与暗示下,即使全世界的媒体都为某一不利于美国的新闻所轰动,美国媒体仍然会异乎寻常地保持一致的长久的沉默。因此,旅美华人学者都人先生称之为“震耳欲聋的沉默”。可见,美国新闻界在这一系列问题上是相当自觉甚至本能地配合、顺应着政府,放弃了历来被他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新闻自由权,有意无意地淡忘了他们所孜孜以求、言犹在耳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什么总是强调人权、自由、民主的他们会最终舍得放弃?研精覃思,审慎考量,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时候,他们始终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实质上,新闻的绝对自由真是全世界都没有的。对此,我们不能过于天真。
注释:①徐东升:《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②陈建波:《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年版第35页。
③程继隆:《廉政语录100句》,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第110页。
④刘纪原主编:《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82页。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