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实践与对策研究
赵杰 陈恺宇
摘 要:2018年末,宁波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接近25%,可以预见,宁波市对专业的养老照护需求逐年增加,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与加剧。鉴于此,通过分析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提炼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的突出共性问题,并以一个标杆企业(或组织),即“阿拉伴”组织为例,总结其实践经验,为寻找有效对策提供一个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现实样本。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实践;“阿拉伴”
中图分类号:C913.6?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8-0029-05
一、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按照通常标准,一个国家或社会60岁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社会,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此比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
(一)现实背景
宁波市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末,宁波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3%,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据预测,宁波市人口老龄化比例2020年将超过25%、2025年将占超过户籍总人口的1/3;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2020年、2025年将分别接近30万、40万人[2]。
目前,宁波养老机构数量为272家,养老床位数6万张,即宁波市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1张,养老床位提供数与养老需求人数呈现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以养老机构为主的单一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适应急剧膨胀的养老需求,虽然政府加快了养老产业的政策扶持和投入,但是其速度远远低于社会老龄化的速度,优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紧缺,而“一位难求”,民营养老机构收费过高,而“难以进入”。
(二)政策背景
统计数据表明,宁波市早在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老龄化速度较快、程度较高的地区。宁波市发改委、民政局在2016年底编制出台了《宁波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了宁波市“十三五”时期养老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宁波市政府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该条例明确提出居家养老服务应当遵循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基本、适度普惠的原则,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3]。
(三)现实意义
鉴于上述背景分析,该课题研究意义体现在,通过分析宁波居家养老区域化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成因,提炼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的突出共性问题。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一个标杆企业(或组织),对其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研判,总结其实践经验,为寻找有效对策提供一个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现实样本,并增强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倡导与推行其经营模式的信心,探究出符合宁波地区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简介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居家养老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有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的社会环境。因此,居家养老的核心诉求是老年人的人文關怀与健康护理[4]。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3年就开展了对部分国家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为:英国95%,美国96.3%,瑞典96.2%,日本98.6%,新加坡94%,泰国72.2%。这说明,全球居家养老的需求巨大。例如,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日本,其通过智能化养老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及社会养老资源共享数据库的整合与对接,通过互联网、终端设备,实现大数据分析、服务资源及信息共享,服务于老人原居[5]。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四种居家养老模式[6]。
第一种为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该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由各级政府、街道和社区运用行政强制力手段进行推动的居家养老模式,其主要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扶持,典型的社区代表为青岛市市北区、大连市沙河口区等。
第二种为政府主导、中介运作模式。该模式是政府本身不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而是通过公建民营或民间组织的资助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典型的代表为宁波市海曙区、兰州市城关区、金华市社区等。
第三种为政府资助、机构主办模式。该模式是采用政府出资和社区筹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种专业化连锁运营的模式,典型的代表为南京市鼓楼区等。
第四种为政府购买、市场运营模式。该模式中,政府不再参与建设或资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而是由政府全部出资或部分出资,向民间组织或企业购买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典型的代表为上海市静安区、金华市兰溪市兰荫社区等。
以上四种模式各有利弊,但仍有一个共性的矛盾未能很好地解决,即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联动发展的问题。正因如此,各地对于居家养老问题的探寻仍是以单个社区为单位,服务资源难以实现共享,缺乏联动利用机制。
三、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根据宁波市卫计委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2%。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5%视为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宁波市已于2017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7]。目前,宁波每百名老人有养老床位3.4张,政府虽然在养老床位数量上一直都在持续投入增加,但其增速仍然赶不上需求的速度。总体上看,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短期内仍然难以调和,显然单靠政府层面来解决宁波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在条件上难以通行。
1.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供给现状。前文已论述,宁波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数量有限,相较于绝对需求数量而言,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力量较为薄弱。但为了更好地研判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的问题,宁波各区居家养老机构人员作业治疗了解程度这一核心指标。基于上述论述,在调研过程中,只针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120家机构开展走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家养老机构人员对作业治疗的了解程度;作业治疗在养老机构开展的必要性;各种作业治疗服务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团体治疗、肢体功能作业训练、辅具及助行设备评估和制作、环境评估和改造在养老机构的需求情况;对作业治疗师的人数、素质和学历方面的要求。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Likert四级评分法(“非常需求”为4分、“有必要需求”为3分、“有一定需求”为2分、“完全没有需求”为1分)。对各区养老机构对作业治疗了解程度的差异进行比较评分(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表明,居家养老机构数量最多的是鄞州区,江东区最少。从均值指标和标准差指标来看,鄞州区居家养老机构的数量虽然是最多的,但是对作业治疗的了解程度差异很大。与此同时,该表也反映出,宁波市居家养老机构在数量上存在地區间发展不平衡。
2.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需求现状。前文已经论述,目前,全球各地老年人普遍认同原居养老模式(即居家养老)。鉴于此,随机对宁波市各城区220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14份。统计结果表明,有202位老人在面对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时,选择了后者,占比达到94.4%,说明宁波市居家养老需求十分旺盛。而让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前十大因素主要包括,购物方便性、就医便利性、硬件设施完备性、硬件设施质量、医疗服务人员供给充足度、医疗服务水平高、生活设施获得的便利性、家人看望方便性、护理人员服务的质量水平、文化娱乐内容等,统计数据(见表2)。
统计表明,对居家养老模式来说,被调研对象需求最大的因素为就医便利和医疗服务水平高,这说明对于老人来说医疗护理的程度是考虑“居家养老”的最重要因素,而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在调研结果中占比94.86%,表现出老人对心理需求的高要求。
(二)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经典的区域发展理论,一项服务体现区域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规模化、联动性与聚集性。经过前期调研,从政府层面、专业机构层面以及社会组织(含社区)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凸显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间联动机制深入不够。作为宁波居家养老机构数量最多、制度相对领先的鄞州区,其服务模式没有很好地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与实践,一方面是由于其他地区人才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囿于区政府对于先进居家养老模式引入力度不足所造成的现在地区间缺乏联动机制。因此,需要市政府联合民政局、老龄委等相关部门,研究相关对策,开展地区间的合作。
2.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仍有提升空间,规模化程度不高。例如,作为宁波“老三区”的海曙区,居家养老机构数量相较于其他城区而言不具备比较优势,即使是居家养老机构数量最多的鄞州区,其覆盖率也不到50%,因此,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在宁波市仍然不具备规模效应。
3.居家养老专业机构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宁波市居家养老机构多以政府主导、中介运作模式为主,但囿于专业人才的短缺和政府支持程度不够,各机构品牌效应并不显著,相较于杭州与上海,在宁波本地难觅管理精细化程度高、服务团队稳定、社会认同度高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4.宁波居家养老专业机构分布零散,没有形成区域服务聚集效应。尽管宁波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而言,绝对数量具有比较优势,但绝大多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都立足某个具体的社区,服务标准化程度不足,经营范围受限,难以形成区域服务的聚集效应。
四、实证分析——“阿拉伴”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实践与探索
(一)“阿拉伴”组织简介
2013年10月,宁波市引进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由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残联、市慈善总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宁波市失智长者关爱项目组。在宁波市荣誉市民朱英龙先生的倡导资助和宁波失智长者关爱项目组的全程指导下,宁波市首家失智长者关爱项目示范创建单位——宁波市爱照护嘉和阳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嘉和阳光”)宣告成立,并致力于“以人为中心”的失智症日常照护[8]。并在此基础上,于2016年3月,成立宁波首家以服务失智症长者为主的公益组织——“阿拉伴”。“阿拉伴”发展的核心理念为,运用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具体地讲,即为以专业养老机构主导,将助力团队无偿服务创造的价值转移到老人身上,老人本身没有增加成本,政府亦没有增加管理成本,反而享受到了更多的福利,而且专业养老机构、助力团队也因此提升了企业形象、社会声誉,整个体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品牌价值,进而形成 帕累托最优的局面。可见,“阿拉伴”组织的成立是运用民间资本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尝试。
(二)“阿拉伴”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模式
在宁波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残联、市慈善总会等部门重视与支持下,“阿拉伴”经过自身的努力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团队服务为主,助力团队援助,志愿者陪伴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养老服务,为万名长者送去了人性关怀与贴心照顾。目前,“阿拉伴”的居家养老特色服务体系基于宁波市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专门制定(见下图)。
1.专业团队服务。依托宁波市嘉和职业培训学校,目前“阿拉伴”专业服务人员达300余名,为长者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主要的日间专业服务的内容。
2.助力团队援助。“阿拉伴”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各位长者提供温情服务。近年来,“阿拉伴”与市粮油公司、高等院校、各大医院、公交总公司、新华书店、区妇联、宁波电视台等单位开展深入合作,最大限度地为失智症长者提供便捷服务,真正实现了“长者最需要什么,助力团队及时送上”的服务目标(见下页表3)。
3.志愿者陪伴。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9]。“阿拉伴”谨遵《志愿服务条例》,严格筛选志愿者,同时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养老护理知识培训,让“阿拉伴”志愿者更好地服务于长者。目前,“阿拉伴”志愿者分布在宁波市各个社区里,他们定期到服务中心、服务站、老邻舍等“阿拉伴”养老小家、小镇,为长者提供融情陪伴,他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以家庭为核心,以亲情和友情为纽带的和睦家庭氛围,通过资源共享、互助互帮、自我管理,彼此互为替手,结伴照顾轻度、中度失智长者,使照顾变得轻松,逐步在宁波市内形成了良好的志愿者服务口碑与品牌文化。目前,“阿拉伴”志愿者陪伴特色服务主要体现在人文陪伴和智能陪伴上。
4.“阿拉伴”三位一体居家服务现实模型——“阿拉伴”小屋、“阿拉伴”小家、“阿拉伴”小镇。“阿拉伴”小屋的核心理念为,老邻舍与“阿拉伴”小屋建设融合。它是由政府支持、专业机构相助、社会援助、亲属自助的相对集居的结伴养老庭院,是针对居家失智失能老人的开放式的家门口结伴养老小屋。针对不愿离开原居的长者,“阿拉伴”小屋依托专业服务团队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让更多的长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护理服务。随着管理越来越精细化,“阿拉伴”小屋已经发展成为“专业服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模式。
“阿拉伴”小家的核心理念为,日间照料中心与“阿拉伴”小家建设融合。它是在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家里,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志愿者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的亲情服务。因此,“阿拉伴”小家是一个用爱心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阿拉伴”小镇的核心理念为颐养院与“阿拉伴”小镇建设融合。它是继“阿拉伴”小屋和小家之后,嘉和阳光顺应老龄化发展趋势,勇敢探索与创新,积极转型养老人原居战略,构筑以社区为单位,以政府机构为依托,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企事业机构服务单位为网点,以全龄段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为出发点,以灵活多变的多渠道解决方案为核心,以居家养老为中心,将虚拟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形成“阿拉伴”小镇。
(三)“阿拉伴”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自从2016年启动至今,“阿拉伴”作为失智症老人关爱项目志愿服务品牌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截至2018年底,“阿拉伴”公益组织吸纳志愿者7 000余人,助力团队27个,策划相关敬老活动175场,举行大小活动200余次,参加总人数达到2万余人,惠及家庭1 300余户。同时,市区还设立了10个“阿拉伴”联络处,并在现有的体系构架下,在宁波市建立了“2路阿拉伴爱心专线”。在经过宁波晚报等报社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响。其母体嘉和阳光的社会影响力、品牌价值以及服务能力又得以提升,形成了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良性循环。最为显著的结果是,随着老人对于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政府也因社会资源的整合而有效地减轻了养老负担。
未来,阿拉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培育更多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吸纳更多的助力团队来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朝阳行业。结合阿拉伴的发展思路与整合思想,其发展规划(见表4)。
五、结语
通过前文论述,“阿拉伴”模式对于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是一次成功的试验,极具复制性和推广性。通过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切准老人居家养老的核心诉求,有效地缓解了政府对解决本地区养老问题的突出矛盾,面对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我国各地地市而言,宁波市“阿拉伴”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样本和非常好的素材,其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法]普列萨(Pressat R).人口学词典[M].高元祥,等,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2.
[2]? 李霞君.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背景材料[EB/OL].中国宁波网,2018-09-28.
[3]?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R].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19).
[4]? 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120-122.
[5]? 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28-135.
[6]? 万仁涛.详解: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四种运作模式[EB/OL].360个人图书馆,2017-05-22.
[7]? 陈敏,陈琼.宁波迈入“超老龄化社会”65周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16.2%[EB/OL].浙江新闻,2018-11-13.
[8]? 蒋炜宁.失智关爱“阿拉伴”启动呼吁更多市民参与陪伴失智老人的志愿行动[N].宁波日报,2016-04-01.
[9]? 完颜凤娇.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EB/OL].中国文明网·庆阳,2018-11-27.
Abstract:At the end of 2018,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are over 60 years old in Ningbos tot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was close to 25%.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old-age care in Ningbo increased year by year,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old-age services was further highlighted and aggravated.In view of this,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me-based pension service in Ningbo,this paper refines the outstanding common problems of the regionalized development of home-based pension service in Ningbo,and summarizes it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rough a benchmarking enterprise(or organization),i.e.the “Alaban” organization and systematic operation mode,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inding effective measures,and support the actual sample to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Home-based Old-age Care;service regionalization;practice;“Alaban”
[责任编辑 吴高君]